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术前根据X线片与CT扫描进行分型,采用开放复位钢丝、螺丝钉、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5~3 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9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胛骨骨折临床相对少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 1% ,肩部骨折的 5 % [1 ] ,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仅对少部分病人施行手术治疗。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我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 1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2 3~ 4 6 ,平均 37.2岁 ;均因车祸致伤。骨折类型 [1 ] :颈部骨折 6例 (外科颈 5例、解剖颈 1例 ) ,关节盂骨折 3例 ( 型 2例、 型 1例 ) ,体部骨折 3例。 12例骨折均有明显移位 ,为不稳定性骨折 ,其中 4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 ,浮肩损伤 2例 (合并同侧锁骨…  相似文献   

3.
魏新锁  文凯  袁泉  胡柯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91-692,727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肩胛骨骨折患者15例,术前常规行CT扫描三维重建,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0.5~6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依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80%。结论: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CT扫描三维重建在肩胛骨骨折的治疗中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32例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体会。方法 从5种情况考虑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摄片检查和内固定方法,强调术中避免软组织损伤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4例获得随访,疗效优16例,良7例,差1例。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某些类型的肩胛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杨义奎  牛琼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46-1247
<正>肩胛骨骨折是指肩胛骨部发生的骨折,大多为直接暴力打击如砸伤或摔伤所造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肩胛骨局部疼痛肿胀以及肩关节活动障碍[1],以前大多采用非手术方式的保守治疗,但容易留下后遗症。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肩胛骨骨折10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肩胛骨不稳定性骨折患者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0-60岁,平均38.7岁。肩胛体骨折12例,肩胛颈骨折9例,关节盂骨折5例,肩峰骨折3例,喙突骨折1例,肩胛冈骨折1例,复合型骨折6例。结果 37例均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9月(2-69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2%。结论对肩胛骨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26-828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股骨颈骨折行经皮微创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平均随访4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股骨颈骨折术后临床功能疗效。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结果: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显示优36例,良18例,可3例,差7例,优良率84.4%。随访64例股骨颈骨折中54例获得完全愈合,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5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分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优良率高及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为后期骨折治疗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肩胛骨骨折100例患者,对10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治疗结果优57例,良40例,可3例,优良率97%,随访时间6个月~5年,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肩胛骨骨折可坚强固定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将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腓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观察组优38例,良5例,及格1例,差1例,对照组分别为39、5、4、5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腓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安全,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建钢板切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粉碎肩胛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 1 2例不稳定型粉碎肩胛骨骨折患者用 AO重建钢板进行了切复内固定治疗。结果 :1 1例随访 6~ 2 4月 ,平均 1 1 .5月 ,按尚天裕等的肩关节功能标准判定进行临床效果评定 :优 6例 ,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较健侧差 1 0°~ 1 5°以内 ;良 3例 ,外展上举或内外旋转较健侧差 1 6°~ 3 0°,前屈后伸正常 ;可 1例 ,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较健侧差 3 1°~ 60°;差 1例。结论 :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型粉碎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内、外侧微创切口双柱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内、外侧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患者23例。外侧切口:沿肩胛骨外侧缘、外柱骨折线向上牵开三角肌后部,自小圆肌与冈下肌间隙显露出肩胛骨外缘。内侧切口:沿肩胛骨内侧缘、内柱骨折线顺斜方肌纤维分离,经菱形肌与冈下肌肩胛骨附丽点间隙分离进入,显露肩胛骨内侧缘。两柱均用钢板螺丝钉进行框架式内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经二次处理后愈合,其余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骨折肩胛骨盂极角术前为(25±12)°,术后为(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4±1.3)个月。 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双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便于骨折显露、复位和可靠固定,且软组织剥离少,患者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76例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并采用L型或T型加压钢板及高尔夫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结果:76例骨折均愈合良好,经6月至6年随访,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优24例、良32例、可12例、差8例,总优良率达73.68%,伤口一期愈合率89.47%,术后经积极膝关节功能锻炼后,膝关节伸屈功能90%以上得到恢复。结论:采用L型或T型加压钢板及高尔夫解剖钢板治疗SchatzkerⅣ型、Ⅴ型、Ⅵ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减少骨折的塌陷并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其内固定牢固,经术后早期不负重膝关节适度功能锻炼,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以拟固定的几根肋骨中间的一根设计切口,手术在全麻下进行。21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中6例用软钢丝内固定,2例用钢板内固定,13例用肋骨接骨板内固定。肋骨骨折数3~10根,其中15例严重胸廓塌陷、变形,有明显胸壁软化。结果:术后胸壁稳定,胸廓塌陷畸形基本矫正,疗效满意。结论:对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严重胸壁塌陷者应行切开复位肋骨内固定治疗,钢丝内固定简单、经济、有效,钢板、肋骨接骨板内固定矫形更佳、更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手术策略和技巧,以及开展该手术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37例,21~79岁,平均41.6岁;单纯前环损伤6例,前后环联合损伤102例。根据骨折类型、程度、复位效果和骨性通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记录手术并发症及疗效。 结果 6例单纯前环损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经皮耻骨支螺钉固定;7例后环损伤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行“杂交手术”;40例后环损伤合并单侧前环损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螺钉骶髂关节、耻骨支固定;55例后环损伤合并双侧前环损伤患者,14例单纯螺钉固定,24例联合INFIX固定,17例“杂交手术”。机器人辅助共置入螺钉344枚,其中326枚一次置钉成功并位置满意。平均手术时间106 min,平均透视29.2次,每枚螺钉平均透视时间6.1 s。18枚导钉置入位置不满意,6枚位于骨性通道内未二次规划置钉,7枚切出,4枚穿透骨皮质经重新规划直到位置满意并完成置钉,1枚穿透耻骨皮质导致“死亡之冠”出血,改为“杂交手术”。术后随访平均4.2个月,固定失败2例。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平均89.4分。 结论 根据骨盆环损伤类型制定不同的手术策略,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机器人辅助手术为骨盆环损伤的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可吸收螺钉对骨折行内固定并行血管束植入术治疗8例严重距骨颈骨折。术后膝下石膏管型固定12周,骨折有明显愈合迹象后,患者每日定时在短石膏靴外进行一定范围内活动。结果:8例均获随访15~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愈合时间20~30周。按AOFAS足部评分标准,功能优良率87.5%。术后1例伤口表浅皮肤感染并皮缘部分坏死,为Hawkins型。术后随访无并发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结论:应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配合血管植入术治疗严重距骨颈骨折是一种新手术方法,辅以严格的术后处理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改良外侧切口微创手术中撬拨复位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6月对2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改良外侧切口进行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Creighton-Nebraska评分标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根据Creighton-Nebraska评分标准系统:3足Ⅰ型骨折,平均得分88.6分;12足Ⅱ型骨折,平均得分86.7分;6足Ⅲ型骨折,平均得分85.2分;4足Ⅳ型骨折,平均得分72.6分。术后早期均未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跟骨改良外侧切口进行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并可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距骨骨折手术疗效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本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骨折患者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33.8±10.2)岁;其中距骨体骨折27例,距骨颈骨折1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手术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距骨骨折部位、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6±0.4)年,术后优良率为55.5%。不同骨折复位患者术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内固定方式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复位情况、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P〈0.05)。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有助于距骨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53-56
目的探讨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0例。对照组应用微创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本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57±5.04)分,高于对照组的(82.02±4.68)分(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综合来看,PFNA内固定效果更佳理想,不仅对机体损伤程度低,而且术后并发症低,患者康复快,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A组46例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42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随访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P<0.01)。A组、B组两组间影像学效果接近(P>0.05)。A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B组评分(P<0.01)。A组生活质量较B组改善很明显(P<0.01)。A组并发症轻于B组。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组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胃癌微创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进行淋巴结标记,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检获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黑染率最高,第二、第三站的黑染率相似(P>0.05),比第一站低(P<0.05);研究组患者黑染的淋巴结细胞阳性率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细胞(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前肿瘤部位,肿瘤浸润程度以及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胃癌微创根治手术中,能够提高手术中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提高对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的清扫效率,并且有利于对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状况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