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则较为少见。我科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共收治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占同期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26例的11.9%,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头部外伤后3周出现症状就诊的病人,慢性双侧硬膜下血肿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特殊部分。我院自1976年5月至1991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73例,其中双侧11例,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单侧及好转率低于单侧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回顾分析筛选自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13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单侧,且好转率低于单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要对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引起足够重视,与单侧硬膜下血肿区别开来,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特点.方法 52例高龄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4例在全麻下,其它在局麻下采取双侧钻单孔引流术.选定血肿最厚层面前中1/2 到1/3 处为钻孔点.结果漏诊一侧2例,其余术前诊断正确.50例术后痊愈,2例原有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 仔细观察CT和选定合适的钻孔点是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方法: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双侧CSDH钻孔引流术。结果:患者出院时意识清楚,饮食、睡眠良好,头痛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CSDH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方法:对我科1998-2003年收治的47例BCSDH患者的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I检查。所有患者皆行钻孔引流术,其中2例为单侧钻孔引流,45例为双侧钻孔引流。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CT和MRI检查是BCSDH的最佳诊断手段。BCSDH的诊断、引流方法、血肿腔的处理和气颅的预防等均有其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18例,额、顶、颞、枕叶4例,额.顶.颞叶14例,行单侧钻孔引流17例,双侧钻孔引流1例.结果:18例无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一侧钻孔引流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4年9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57例,60岁以上的42例患者中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占同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15.7%,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高龄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患者治愈,1例自动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老年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钻孔引流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和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有人口统计学特点、合并疾病、临床症状、诱发因素、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术后并发症,死亡情况及卡氏评分活动指数。结果 双侧CSDH发生率为24.5%(24/98),性别比(男∶女=2∶1),双侧CDSH患者较单侧CDSH患者年龄大(75.1±3.6)vs(70.1±7.2)岁(t =4.072,P <0.001),合并糖尿病概率更高(45.8% vs 17.6%)(t =7.407,P =0.006);双侧CDSH患者头颅CT中线偏移距离明显小于单侧CDSH患者,(11.7±2.0)vs(5.5±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981,P <0.001)。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个月及1年死亡率分别为(2.7% vs 4.1%,χ2=0.131,P =1.000)和(6.7%vs8.3%,χ2=0.068,P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活动指数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比较,分别为(72.3±11.6 vs 75.3±11.6,t =0.786,P =0.689)、(81.8±9.6 vs 80.5±8.6,t =0.776,P =0.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侧CDSH患者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的概率高,双侧CDSH患者中线偏移距离较单侧的小,临床特点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特点。方法 2 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首发症状 :慢性颅高压 19例 (73% ) ,局灶性症状 16例 (62 % ) ,精神症状 11例 (4 2 % )。首诊即行颅脑CT检查为 17例 (65 % ) ,首诊记录有头部外伤史 14例 (5 4% )。 2 6例术前均诊断正确 ,但首诊误诊 11例 ,其中 8例首诊未行颅脑CT检查 ,3例首诊虽行颅脑CT检查 ,但由于阅片水平限制导致误诊 ,2 6例中有 6例术前为了明确诊断还行颅脑MRI检查。治疗方法均采取双侧钻单孔引流术。结果 2 5例术后痊愈 ,1例因术中操作不当致术后复发。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体检为诊断提供线索 ,颅脑CT检查是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 ,必要时辅以颅脑MRI检查 ;提高阅片技巧也很重要。双侧钻单孔冲洗引流术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演变为CSDH将其分为血肿组和非血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CSDH的影响因素。结果 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23例演变为CSDH,发生率23.2%。血肿组患者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血肿组(P<0.05),阿托伐他汀使用率显著低于非血肿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均是硬膜下积液演变为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治疗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硬膜下积液易演变为CSDH,临床工作中对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的硬膜下积液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建议口服阿托伐他汀以降低CSD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15 6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 ,其中 10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14 3例治愈 ,8例术后症状无改善 ,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 ,3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 ,2例术后 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 ,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 ,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 132例患者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6例患者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24例治愈,5例复发,经原钻孔再次引流手术后治愈,2例因引流管移位进入脑组织致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例术后1月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对于包膜肥厚或血肿尚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68例采用一次性YL-1型针行颅内血肿穿刺及闭式冲洗引流血肿术治疗的硬膜下血肿患者情况,分析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结果68例均一次行成功(其中1例为复发型),均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脑膨胀、张力性气颅及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 方法 回顾我院68例采用一次性YL-I型针行颅内血肿穿刺及闭式冲洗引流血肿术治疗的硬膜下血肿患者情况,分析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结果 68例均一次行成功(其中1例为复发型),均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脑膨胀、张力性气颅及癫痫等并发症. 结论 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靠,方法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