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波治疗、悬吊治疗以及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分析。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0例患者,年龄28~45岁,男性与女性患者各15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将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人。分别为超声波治疗组、悬吊治疗组、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组。每组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进行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来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4~8 w。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82,P<0.001)。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9,P=0.043)。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超声波组联合悬吊组降低最明显(t=12.676,P<0.001)。三组治疗后OD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67,P<0.001)。三组治疗后ODI指数评分,超声波组联合悬吊组最低(t=12.737,P<0.001)。 结论超声波及悬吊治疗均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能更有效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治疗后4、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JOA、ODI、VAS评分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4、12周,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观察组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JOA评分有所下降,ODI评分与VAS评分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有利于缓解LDH患者疼痛,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生物力学矫正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并接受下肢生物力学矫正治疗的3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配置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并进行常规理疗、手法治疗等,观察组患者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强化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下肢生物力学矫正的治疗效果,减轻腰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督脉与点揉夹脊穴联合核心肌力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3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的174例患者随机并结合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药物治疗、理疗、牵引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督脉与点揉夹脊穴联合核心肌力锻炼,住院2w为一个疗程,出院后对照组进入正常生活,治疗组进入正常生活继续配合核心肌群训练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10周的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等的变化,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以及临床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w后的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相近,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督与点穴联合核心肌力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核心肌群表面肌电时频参数的变化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2组治疗4周、8周后的疼痛NR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表面肌电图测试结果。采集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及臀中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值(M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疼痛NR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及臀中肌的IEMG、RMG、M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部位肌肉IEMG、RMG、M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持续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和耐疲劳性能,并同时改善其腰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吊松牵拉"手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悬吊训练联合"吊松牵拉"手法、低周波、蜡疗;对照组予以悬吊训练、低周波及蜡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和治疗结束后第1、30天,VAS、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第5天,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其余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吊松牵拉"手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OTLICS评分系统与OF评分系统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1诊治的2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由2名研究者通过OTLICS系统和OF系统相关培训后对患者行OTLICS评分及OF评分,然后根据评分结果分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OTLICS评分<4分、OTLICS评分=4分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TLICS评分>4分患者中,按推荐方法治疗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善程度高于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F评分<6分、OF评分=6分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F评分>6分患者中,按推荐方法治疗组术后ODI指数改善程度高于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采用OTLICS评分系统还是OF评分系统,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再手术率高于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PRP)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内镜治疗组(A组,n=40),内镜联合一次离心PRP治疗组(B组,n=42)、内镜联合二次离心PRP治疗组(C组,n=38)。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3、6、12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管横截面积(spin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SCSA)、髓核与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术后12个月时采用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24~33(28.02±2.19)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节段不稳等严重并发症。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VAS、JOA评分及ODI术后7d、3个月时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SCSA、SIR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HI在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标准,术后12个月时JOA评分优良率A组为92.5%,B组为95.2%,C组为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联合PRP修复治疗青壮年LDH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 d,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JOA评分、足底红外热成像温差值。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治疗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 d,两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术后1 d,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两组患者足底红外温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足底红外温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肢体疼痛、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腰椎支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初次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56(45.23±6.07)岁;病程1~24(6.25±0.82)个月,佩戴3D打印个性化腰椎支具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5~57(42.78±7.58)岁;病程1~24(6.72±1.36)个月,佩戴传统腰椎护具实施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周)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前两组JOA、ODI、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3周)后,两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ODI、VAS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腰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中老年慢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8例慢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其中14例采用脊柱内窥镜下腰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组),14例采用经皮腰椎关节突关节封闭治疗(非手术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评估2种治疗方案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手术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柱内窥镜下腰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近期疗效较好,相比经皮腰椎关节突关节封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肖清明  吴昔钧  尹恒  邱峰  李超  张贤 《中国骨伤》2020,33(10):928-932
目的:探讨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7例退变性腰椎失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其中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组(肌筋膜链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40~69(51.76±5.07)岁;病程(3.4±1.6)年。基于中医经络理论手法治疗组(中医经络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2~70(52.48±4.31)岁;病程(3.3±1.7)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痛程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改良的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腰部肌肉肌张力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肌筋膜链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与中医经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筋膜链组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较中医经络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1月~2017年4月28例腰椎间隙感染,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及卧床保守治疗13例腰椎间隙感染,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3.6±1.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7.1±0.7)周(t=-8.645,P=0.000);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时间(4.4±1.7)周,显著短于对照组(9.8±1.1)周(t=-10.134,P=0.000);观察组C-反应蛋白转阴时间(3.6±1.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8.2±0.9)周(t=-10.851,P=0.000)。观察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和JOA评分组间、时间和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3.7月,观察组和治疗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76.9%(10/13),差异无显著性(Z=-1.270,P=0.204)。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简便,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打印快速成型聚苯乙烯模型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LDH切除术后翻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翻修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3D打印聚苯乙烯模型辅助手术设计和手术模拟.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 均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 加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治疗;综合组在治疗组方案基础上, 督促患者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 术后3 d、2周, 1、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BMD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其中对照组38例(45椎)、治疗组36例(44椎)、综合组40例(49椎)获得完整随访, 各组患者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 各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和综合组在术后3 d 、2周、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个月,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的ODI评分呈持续下降(P<0.01);术后12个月, 各组患者的BM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其中综合组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后系统使用降钙素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PKP术后的短期疗效, 而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PKP的长期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的时效性及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治疗组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定位治疗后给予系统腰腹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直腿抬高练习和背伸肌适度锻炼,随访 1 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月、6 月及 1 年采用VAS、ODI 评分和术后 1 年的腰背部不适例数、腰椎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腰痛、腿痛 VAS 评分、ODI 评分术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术后 1 d 腰痛、腿痛 VAS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痛 VAS 评分术后 3 月 [(1.31±0.42) 分 vs (2.01±1.03) 分 ]、术后 6 月 [(0.67±0.32) 分 vs (1.58±0.74) 分 ]、术后 1 年 [(0.41±0.17) 分 vs (1.37±0.64)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腿痛 VAS 评分术后 3 月 [(1.31±0.42) 分 vs (2.01±1.03) 分 ]、术后 6 月 [(0.67±0.32) 分 vs (1.58±0.74) 分 ]、术后 1 年 [(0.41±0.17) 分 vs (1.37±0.64)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ODI 评分术后 3 月 [(10.14±1.07) 分 vs (12.33±1.28) 分]、6 月 [(8.21±0.14) 分 vs (10.34±0.75)分 ]、1 年 [(7.92±0.05) 分 vs (9.28±0.42)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年,两组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方面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 1 年前凸指数 [(2.52±0.27) cm vs (2.32±0.58) cm]、骶骨倾斜角 [(31.08±4.81)° vs (28.19±3.05)° ] 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1 年腰腿部不适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定位治疗 LDH 术后给予系统腰腹肌功能锻炼,可明显缓解疼痛不适,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降低复发率,且症状随系统功能锻炼次数的增加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两种主要方法。如何既有效减压、可靠融合及固定,又能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追求的目标。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MIS-TLIF组),28例采用TLIF治疗(TLIF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3、12、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2个月,平均随访(38.3±1.4)个月。与TLIF组患者相比,MIS-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S-TLIF组、TLI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 d MIS-TLIF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JOA评分高于开放TLIF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12、3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优良率及椎间融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TLI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其中40例行髓核摘除+Wallis棘突间固定(Wallis 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单纯组).观察两组患者病变节段术前术后椎间盘平均高度(disc height,DH)及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随访9~34个月,平均(18.24±5.15)个月.[结果]Wallis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显著增高,且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18.2个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而单纯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无显著变化,术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减小.Wallis组术后ROM值比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单纯组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Wallis组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Wallis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满意的近期影像学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