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个体化钛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探讨下颌骨个体化修复再生的途径。方法以9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成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兔下颌骨个体化钛修复体,再将其与CHA和rhBMP-2复合应用于兔下颌骨标准化缺损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染色对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兔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理想,生物力学测试、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随时间点延长成骨效果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钛支架内具有大量新骨形成,新生骨组织在24周时已明显成熟。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支架复合CHA和rhBMP-2,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多孔复合材料,测定其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人为制造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该材料(实验组)和不含骨形成蛋白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多孔材料(对照组),于2、4、8、16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光密度分析来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效果以及制备方法是否合理。结果: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为(30.05±3.12)MPa,压缩模量为(371.67±12.37)MPa;实验组在各个时期均可见到新生骨形成,且新生骨逐渐向材料内部生长,对照组仅在初期有少量新生骨出现;实验组各个时段的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6周时实验组缺损区同周围骨组织密度近似(P>0.5)。结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未破坏骨形成蛋白活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可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乳酸(PLA)制成多孔成形块状,并将PLA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有效的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在术后2,4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LA-rhBMP-2植入组术后2周就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周骨生成明显;而单独植入PLA组术后4周仅有少量新骨生成。钙含量测定显示PLA-rhBMP-2组高于PLA组。结果提示:PLA为BMP的有效传递系统,PLA-rhBMP-2复合植入块是一种有应用潜能的人工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胶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颌骨缺损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每组6只。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制造1.0cm×1.0cm贯通性骨缺损,实验组用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充填修复,对照组分别用CHA-Co复合骨和单纯CHA充填修复。每组动物各取3只分别在术后6周、12周处死,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材料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活性,6周可见明显新骨形成,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降解区域被大量成熟骨组织所取代,骨材料界面结合紧密,无纤维结缔组织。骨密度分析结果认为骨缺损区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实验动物均无感染和不良反应出现。结论CHA-Co-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骨诱导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颌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乳酸(PLA)制成多孔成形块状,并将PLA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有效的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在术后2,4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LA-rhBMP-2植入组术后2周就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周骨生成明显;而单独植入PLA组术后4周仅有少量新骨生成。钙含量测定显示PLA-rhBMP-2组高于PLA组。结果提示:PLA为BM  相似文献   

6.
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节段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6 例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患者,先行CT扫描获得颌面部影像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反求技术行缺损修复、设计修复体;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修复体模型,然后通过铸造获得钛修复体并植入体内.同时在修复体上设计义齿固位装置,其中1 例6 个月后行二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手术过程快捷,伤口一期愈合,治疗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的面形双侧对称,余留牙咬合关系良好、稳定.平均随访4年以上,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是恢复面部对称性、重建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及其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聚乳酸与骨形成蛋白复合 ,研究该材料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 ,探讨聚乳酸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的有效性。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组 ,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形成 12 m m× 6 mm的缺损 ,分别植入聚乳酸 -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物 (PL A- rh BMP- 2 )、单纯聚乳酸 (PL A) ,于 2、4、8、12周分批处死。通过 X线、组织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PL A- rh BMP- 2植入组于术后 2周 ,缺损区部分新骨形成 ;术后 8周 ,大片新骨形成并开始改建 ,术后 12周 ,PL A大部分降解 ,由骨组织修复。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PL A可作为 BMP的有效载体 ,PL A-rh BMP- 2是良好的颌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5例大小约2×2×2~3×4×4cm的颌骨骨腔缺损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腔内植入部分纯化的猪骨形成蛋白(BMP)和羟基磷灰石(HA)颗粒复合物,9例植入单纯的HA。BMP/HA组,术后无全身反应,可有局部免疫反应(2/6);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5例(5/6)Ⅰ期愈合,1例(1/6)Ⅱ期愈合。HA组仅有轻微的局部反应。BMP/HA组骨缺损的修复早于HA组,X线片示:术后10天腔内出现变化;1个月,可见小梁状结构;4个月左右,缺损完全修复。HA组术后早期在HA团块与骨硬板线之间有一条狭窄的腔隙样密度减低区,术后6个月~1年,密度减低区消失,完成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BMSCs,将第2代细胞复合CHA后修复5只犬自体下颌骨右侧3cm的节段缺损;6只犬植入单纯CHA作为对照,术后12、26、32周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BMSCs-CHA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片和CT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实验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较差;3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较好,组织学显示有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有编织骨形成,连接处纤维愈合。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下颌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CHA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犬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犬骨髓基质干细胞(DMSSC)体外培养 ,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将细胞与可吸收性珊瑚羟基鳞灰石 (Interpore 5 0 0R)复合体外温育 4~ 6h后 ,将细胞 -支架复合物填充于犬下颌骨缺损中 ,分别于术后 5 0d、10 0d观察缺损区域内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10 0dX线片示骨缺损区域仍较周围正常骨质密度低 ,但与植入初期、中期相比较密度增强 ,局部已出现明显的阻射影 ;HE染色显示大片的新骨形成。结论 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快速成形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成形术(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RP)是一种能够形成固体形状的新型现代制造技术。在骨缺损修复领域,通过与骨移植、个体化钛支架植入以及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RP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计算机辅助外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RP技术应用于制作出具有特定孔隙率和特定内部结构的个体化支架材料,以此来促进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取得了一定成果。作者结合当前骨移植等方法,就该技术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PP/C-HA/rhBMP-2人工骨在实验兔体内的成骨效果.方法:在兔股骨远端做直径7 mm、深10 mm的骨缺损模型,根据缺损形状,制作含有rhBMP-2的NPP/C-HA人工骨,缺损处不植入材料作为空白组,植入NPP/C-HA人工骨为对照组,植入NPP/C-HA/rhBMP-2人工骨为实验组.第4、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设计和植入体制作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完成2例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并行修复体植入术。结果 经计算机设计和严密制作的修复体术中仅数分钟顺利就位,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与健侧对称,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偏斜纠正。结论 反求结合快速原型能够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的设计和制造,提高了手术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在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定制化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材料。方法:采用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石(CHA)作为移植物支架,用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及赋形剂,将三者复合制成新型人工骨,进行了大鼠标准颅骨缺损骨移植实验。结果:CHA/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rhBMP-2/CHA/胶原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双重特性,其成骨效应明显优于单纯CHA/胶原植入。结论:该复合人工骨有可能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成蛋白水凝胶修复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纳米壳聚糖为载体,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制备成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成蛋白水凝胶(NCS/BMP-2 Gel)。取9只SD大鼠,在双侧背部皮下分别注射200μl(100μg/ml)NCS/BMP-2 Gel及单纯纳米壳聚糖水凝胶(NCS Gel)。于术后10、20、30 d分别处死3只,取材进行大体及常规病理学观察;选取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18)制备下颌骨缺损模型,实验组骨缺损中注入NCS/BMP-2 Gel、对照组注入NCS Gel、空白组不注射。术后3、6、9周各组处死6只大鼠。分离下颌骨,用钼靶扫描图像,Image Pro-Plus软件比较其颌骨缺损面积;常规病理观察颌骨成骨情况。结果:实验侧、对照侧均形成皮下结节,实验侧30 d结节内可见类骨样结构;钼靶扫描检查:植入后3、6、9周时,实验组剩余骨缺损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下颌骨成骨情况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NCS/BMP-2水凝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PurposeThis study sought to ascertain masticatory outcome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ndibulectomy or hemimandibulectomy together with mandibular bone reconstruction to allow for placement of a removable dental prosthesis.MethodsPerioperative changes in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masticatory ability for solids, and patients’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were evaluated for 101 patients who had mandibulectomy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bone reconstruction. Differences in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and masticatory ability for solids after surgery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occlusal support after surgery and whether the patient was wearing a removable dental prosthesis or not. Occlusal support area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Eichner's classification.ResultsPreoperative Eichner's class A patients had no experience of wearing a dental prosthesis before surgery and after surgery did not want one. Their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 wanted a dental prosthesis after surger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Class B and C patients revealed that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was lower in those who wanted a dental prosthesis than in those who did not want one. When patients wore a dental prosthesis after surgery, masticatory performance was markedly improved over not wearing it. All patients’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surgery.Conclusions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occlusal support areas by wearing a removable dental prosthesis after simultaneous mandibulectomy or hemimandibulectomy and mandibular bone reconstruction may improve masticatory functions. Those professional involv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for the mandibular defect should be mindful that masticatory functions after such surgeries were affected by the masticatory functions before surgery and the number of occlusal support areas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钛下颌骨重建假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钛下颌骨重建假体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只健康成年山羊,术前收集羊下颌骨的螺旋CT数据,采用快速原形技术重建出羊的下颌骨实体模型,并设计出一侧下颌骨体部5cm的缺损,以及对侧下颌角部缺损。应用CAD/CAM技术,形成与缺损部位完全吻合的医用纯钛假体。通过手术建立山羊下颌骨与假体形态大小完全吻合的缺损,然后将假体植入并固定,角部假体内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每月进行X线检查,3个月后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备硬组织切片和正常组织切片,光镜观察。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骨与假体结合处的结合强度。结果:术后2周,1只羊下颌体的假体前部暴露于口腔,内固定尚稳固,但是在术后一月,该假体与前部的下颌骨残端分离,完全暴露在口腔内。另1只羊下颌体假体,术后2个月前部部分外露,但固位良好。光镜观察未暴露的假体与骨组织之间结合良好,特别是下颌角的假体达到骨结合。植骨区肌附丽通过肌一骨一假体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假体一肌的真正附丽。结论: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CAD/CAM制造的仿真钛假体在龈骨膜下的部分容易暴露于口腔内,暴露处易于引起假体周围炎,破坏假体与骨间的结合。肌假体之间的再附丽.需通过假体中植骨的存活及肌-骨-假体结合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珊瑚(coral)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人工骨并测试其骨诱导活性。方法:将rhBMP-2与珊瑚复合后植入鼠肌袋内。6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复合骨(1∶20w/w);第2组为复合骨(1∶40w/w);第3组为单独珊瑚。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并用图象分析法作成骨定量测定,结果:术后1周,可见复合材料表面及孔洞内有软骨形成。3周出现编织骨。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珊瑚被部分吸收。诱导成骨的量有时间依赖性和rhBMP-2剂量依赖性。结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珊瑚可能是目前能使用的rhBMP-2最合适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