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伴有胃食管反流。近年来食管裂孔疝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食管裂孔疝带来的食管症状及食管外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内科治疗的局限性,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食管裂孔疝手术旨在修补缺损,通过胃底折叠恢复食管下端括约肌的作用,达到抗反流的效果。腹腔镜技术以其安全、有效及方便等优势而成为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方法。本文对近年来我院腹腔镜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Nissen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式(Nissen组),33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式(Toupet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抗反流效果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8~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75.8±6.4)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出血量(22±5)ml;2组患者均使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24 h进流食,术后平均住院日(10.5±3)d。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无明显差别。5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无复发病例。Nissen组术后有2例(8.2%)患者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有8例(24.2%)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Nissen组。术前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胃镜、食管测压及食管24 h pH值监测。复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较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均有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也均明显延长。 结论腹腔镜下Nissen术式在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率上少于Toupet术式,但2种术式抗反流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儿童开腹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HH)修补+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为HH的42例患儿。其中20例行开腹HH修补+胃底折叠术(开腹手术组),22例行腹腔镜HH修补+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手术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儿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患儿[(2.2±0.3)cm vs (7.5±1.1)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3,P<0.05);但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5.4± 20.5)min vs (104.2±18.6)min,(2.9±0.3)ml vs (3.1±0.5)ml,t=1.552、1.857,P均>0.05]。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患儿[(1.3±0.3)d vs (2.2±0.4)d,(5.2±1.6)d vs (9.3±1.1)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82、9.753,P均<0.05)。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 (2/22)vs 5.0% (1/20),χ2=0.264,P>0.05]。开腹与腹腔镜HH修补+胃底折叠术均为小儿HH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术后禁食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更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27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食管裂孔疝修补患者22例,生物补片修补患者2例,强生PHY补片修补患者1例,巴德补片修补患者1例,泰科食管裂孔疝专用防粘连补片修补患者1例。统计上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24 h食管pH、食管测压、GERD-Q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反流时间(1.40±2.10)h、反流次数(29.83±19.71)次、酸反流时间百分比(6.47±8.79)%、及DeMeester评分(7.28±7.38)分、GERD-Q量表评分(7.18±1.33)分较术前分别为(2.04±1.91)h、(120.40±82.72)次、(9.90±9.27)%、(28.23±42.16)分、(10.91±2.02)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ES压力中的静息呼吸最小值为(7.24±6.86)mmHg,静息呼吸平均值为(12.91±6.89)mmHg,较术前分别为(0.70±6.15)mmHg、(7.33±7.72)mmHg明显提高,残余压平均值为(8.16±3.82)mmHg,最大值为(16.10±12.05)mmHg,较术前分别为(4.36±4.77)mmHg、(7.49±5.15)mmHg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松弛率(58.50±25.47)%]较术前[(62.27±27.55)%明显降低,但术后无效吞咽百分比(11.25±21.04)%较术前(6.36±10.26)%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位数10个月,随访过程中无复发。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联合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抑制反流症状,提高LES压力,解决患者病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92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患者临床资料,将92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手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保温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体温、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等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体温、胃底折叠术时体温、术毕体温、术后15 min体温均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拔管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保温护理能够保持术中患者体温稳定,减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发生及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并使用聚丙烯补片(强生PHY补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术式等情况,其中Nissen术式27例,Toupet术式8例,Dor术式3例。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GERD-Q量表评分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腹部胀气2例,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复发。 结论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短松Nissen胃底折叠术在猪动物模型中应用的必要性。 方法在猪动物模型中施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术+短松Nissen胃底折叠术,并在术中首次使用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多层复合修补网片及可吸收钉固定器。 结果术中未发生麻醉意外、二氧化碳气栓、食管穿孔、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幼猪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 结论建立腹腔镜手术猪动物模型很有必要;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新开发的多层复合修补网片安全、可靠,并且弥补了不能提供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小面积补片的空缺;其可吸收钉固定器击发准确度高、使用流畅,能起到很好地固定修补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临床和预后效果。 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行Nissen术患者16例、Toupet术4例,20例患者均使用不吸收线修补,7例患者使用U型补片。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30~70 ml,平均40 ml;术后24~48 h进流质饮食,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胸骨后疼痛患者术后当晚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3 d出现吞咽困难及进固体食物时轻度哽噎感,经饮食教育2周后症状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3例患者术后2周反酸症状复发,应用抑酸药物后症状缓解;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1 d;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6年,无死亡病例,无解剖学复发病例,手术结果满意率95.0%。 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04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病情状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痛、烧心感、反食、反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GL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实施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西藏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林芝市人民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8.0±33.3)min,平均出血量为(22.7±18.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2.1)d。平均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在西藏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食管裂孔疝的加速康复护理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的优化。 方法回顾分析在接受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的32例患者围手术期的系统性护理措施,总结食管裂孔疝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要点。 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胃管留置(22.4±3.5)h、腹腔引流管(30.2±4.6)h、1例出现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69 h;恢复排气时间(21.3±2.4)h、排便时间(37.6±3.2)h、进食时间为(23.5±2.6)h;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出现吞咽困难2例、气胸1例。 结论围手术期的优化护理措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食管裂孔疝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Hyun JJ  Bak YT 《Gut and liver》2011,5(3):267-2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atal hernia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has been greatly debat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hiatal hernias first being overemphasized and then later being nearly neglected. It is now understood that both the anatomical (hiatal hernia) and the physiological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features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play important, but independent,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ERD, constituting the widely accepted "two-sphincter hypothesis."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is an anatomically complex area with an inherent antireflux barrier function. However,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becomes incompetent and esophageal acid clearance is compromised in patients with hiatal hernia, which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GERD.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hiatal hernias (types I, II, III, and IV), type I (sliding) hiatal hernia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ERD. Because GERD may lead to reflux esophagitis, Barrett's esophagus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association is warranted. Hiatal hernias can be diagnosed radiographically, endoscopically or manometrically, with each modality having its own limit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diagnosis of hiatal hernias less than 2 cm in length. In the future, 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 should be a promising method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atal hernias and GERD. The treatment of a hiatal hernia is similar to the management of GERD and should be reserved for those with symptoms attributable to this condition.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ose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symptoms and for those who develop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current bleeding, ulcerations or strictur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前景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库车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 结果8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Nissen)360°胃底折叠术,其中2例使用双面合成补片,2例使用生物补片,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如:胸骨后灼烧样疼痛、反酸、嗳气完全缓解。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死亡。术后随访12~48个月,8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症状。复查胃镜,食管炎症及溃疡完全治愈。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具备腹腔镜设备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基层医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行3D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予以单纯缝合,5例使用补片。 结果8例均顺利进行3D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无中转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8)min,平均出血量为(28±13)ml,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2.0±0.3)d,平均住院时间为(8.9±2.5)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疝复发。 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实现精细化操作,使用3D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更方便,手术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并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高龄食管裂孔疝患者腹腔镜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经验。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高龄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手术患者76例,总结分析围手术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高龄食管裂孔疝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较宽泛,治疗效果明确,术后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高龄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手段,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观察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