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脑啡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啡肽(enkephalin,ENK)与β-内啡肽、强啡肽等合称内源性阿片肽.内源性阿片肽是体内具有阿片样活性的一类物质,分布广泛,通过作用于不同部位的各种类型的阿片受体,发挥复杂多样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付琼玲  薛玲 《医学综述》2014,(23):4228-4231
μ阿片受体(MO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相关的区域广泛存在,影响着动物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有研究发现,MOR与抑郁情绪相关,并且与许多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和大脑网络联系密切,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对情绪调控产生作用。该文就MOR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指某种不愉快的心境和一定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是一种精神病理状态。迄今为止对抑郁症的治疗,及病因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目前的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五羟色胺系统、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谷氨酸、糖皮质激素等非单胺类系统也与抑郁症有密切的关系。也有大量的报道称,在抑郁症患者脑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活性是降低的,而且抑制该酶的活性在动物模型上可表现出类似抑郁的行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患者及抑郁症动物模型血液中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下调,而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动物模型上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期与抑郁症相关的受体、细胞因子及细胞通路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片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内的调节物质,主要分三大类:内非肽、脑啡肽和强啡肽。这些肽类都通过与不同的阿片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阿片肽广泛的神经生物学作用,使其在神经免疫调节中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阿片肽在免疫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SD大鼠,观察了预先鞘内注射阿片肽K受体拮抗剂nor-BNI拮抗不同剂量DynA_(1-13)及DynA_(2-17)蛛网膜下腔注射致瘫的结果。结果表明:nor-BNI能对抗低剂量,而不能对抗高剂量DynA_(1-13)所致瘫痪;DynA_(2-17)不作用于阿片受体,其鞘内注射仍能引起双后肢瘫痪,nor-BNI对其无拮抗作用。结果提示:强啡肽A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除经由阿片肽K受体介导外,尚存在非阿片样介导途径,强啡肽A的致瘫机理是阿片样和非阿片样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强啡肽(Dynorphin)在体外标本中已证明是阿片活性极强的一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但人们对其生理功能所知甚少。为研究强啡肽对痛觉调制的作用,本工作向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脊髓腰膨大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看其是否镇痛;或注射抗强啡肽IgG,看其是否影响电针镇痛。 在家兔双侧PAG埋植外径为0.7毫米的不锈钢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可能机制主要有单胺耗竭假说、神经可塑性假说、HPA轴功能亢进假说、细胞因子假说、受体假说和第二信使失衡假说等.有众多的研究表明,脑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抑郁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许多动物实验也提示了脑内IL-1β和腺苷在行为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如IL-1β介导利血平致大鼠行为性抑郁的过程[2]、腺苷A2A受体介导IL-1β的致大鼠行为性抑郁作用[3]等.本文对于腺苷A2A受体在IL-1β致抑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可能机制主要有单胺耗竭假说、神经可塑性假说、HPA轴功能亢进假说、细胞因子假说、受体假说和第二信使失衡假说等.有众多的研究表明,脑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抑郁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许多动物实验也提示了脑内IL-1β和腺苷在行为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如IL-1β介导利血平致大鼠行为性抑郁的过程[2]、腺苷A2A受体介导IL-1β的致大鼠行为性抑郁作用[3]等.本文对于腺苷A2A受体在IL-1β致抑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关于抑郁症发病的可能机制主要有单胺耗竭假说、神经可塑性假说、HPA轴功能亢进假说、细胞因子假说、受体假说和第二信使失衡假说等.有众多的研究表明,脑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抑郁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许多动物实验也提示了脑内IL-1β和腺苷在行为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如IL-1β介导利血平致大鼠行为性抑郁的过程[2]、腺苷A2A受体介导IL-1β的致大鼠行为性抑郁作用[3]等.本文对于腺苷A2A受体在IL-1β致抑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成人慢性膝关节炎滑膜组织中G蛋白及cAMP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阿片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后作用于下游效应蛋白腺苷酸环化酶,进而通过cAMP信使系统发挥镇痛作用.有研究证实成人慢性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上的μ-阿片受体及mRNA表达增加[1],但其所影响的信号通路有何改变未见相关人体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放射受体结合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滑膜组织G蛋白及cAMP表达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阿片外周局部镇痛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和低治疗率等特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远未阐明。目前一线抗抑郁药主要基于"单胺策略"而研发,主要包括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单胺受体配体药物等。尽管效应明确,但也存在有效率不高、起效延迟等较严重缺陷。长期研究证实,抑郁症与5-羟色胺(5-HT)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经典单胺假说);现代单胺理论认为,5-HT及其单胺自身受体(如5-HT1A等)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调节与抑郁症治疗密切相关。近些年对5-HT及其转运蛋白和受体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如对5-HT转运体连锁区域中短(S)等位基因在情绪及认知方面积极作用的发现,5-HT相关受体新拮抗剂或激动剂药理学作用的发现等。5-HT能药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5-HT1A部分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维拉唑酮)。本文就近年来5-HT神经调节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全球人类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有许多针对单胺递质的抗抑郁药物可供使用,然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进行基于多种单胺疗法的充分治疗后仍然不能治愈。此类疾病在临床上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该疾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但随着抑郁症的炎症机制不断被大众认可,难治性抑郁症的神经炎症也备受关注。本文将从炎症的角度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氟西汀组、抗郁散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50只大鼠采用CUMS制备抑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脑内5-HT和NE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郁散中剂量组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行为活动明显增多(P〈0.05),对糖水的偏嗜明显增强(P〈0.05),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抗郁散具有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HT和NE的含量,提示抗郁散通过提高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HT和NE的含量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与肺癌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也开始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 研究对抑郁发生与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或病死率的关系提出了假说,并在基础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干预研究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基础研究发现:癌症可通过介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皮质醇和肿瘤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基因型可从一定角度解释肺癌患者的高病死率和患抑郁的风险。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对于抑郁是肺癌患者 生存期的重要预测因子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干预研究方面,虽然有研究证实抗抑郁药物在抗肿瘤氧化治 疗方面的潜力,但尚未有充足证据证明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对改善肺癌生存结局的有效性。今后有必要进一步阐明 抗抑郁药和心理干预对提高该群体生存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调控5-羟色胺信号传导过程是目前大多数上市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5-羟色胺转运体外,其他多种5-羟色胺受体亚型对抑郁症的治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抗抑郁药物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对5-羟色胺受体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的新结构及部分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为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帅杰  刘勇 《重庆医学》2001,30(1):18-19
目的 脑血管卒病后所发生的卒中后抑郁(PS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其的研究及治疗有利于卒中的恢复。方法 临床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复方益宁片治疗PSD病人,并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用药前后HAMD抑郁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发现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用药两周HAMD抑郁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才出现明显的改善。结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用于PSD的治疗可明显改善脑血管病人的精神状态,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刺抗抑郁快速起效的内阿片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症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相比起效快速,以控制焦虑情绪和躯体胃肠不适感为特点。针刺治疗各种痛症取得稳定疗效的时间在1周左右,这与针刺抗抑郁快速起效的时间相同。针刺镇痛的主要通路是内阿片肽系统。阿片肽能够使患者产生愉悦感,减轻焦虑情绪和躯体胃肠不适感,目前的研究认为阿片肽具有抗抑郁作用。据此认为,针刺抗抑郁快速起效是通过针刺镇痛的主要通路———内阿片肽系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抑郁症中存在自噬激活, 多种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抑郁症患者的自噬水平。细胞自噬本质上是一种溶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它对神经元存活和突触可塑性都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进程,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目前自噬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神经元自噬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及相关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免疫炎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紊乱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特征的免疫表型。免疫炎症可以和多种发病机制相互作用介导抑郁症的产生。因此,免疫调节正成为抗抑郁的辅助疗法。在临床治疗中,不仅抗抑郁剂具有抗炎作用,而且抗炎药物也显示出抗抑郁作用,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他汀类药物和细胞因子抑制剂。此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有电休克疗法、迷走神经刺激、针灸和运动疗法等。但目前免疫调节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免疫调节治疗只对部分抑郁症亚型有效,且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评估。因此未来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确定免疫炎症相关抑郁症亚型,将有助于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