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胆囊切除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否可以区分单纯性和重度胆囊炎。方法:回顾性研究评估了2009年1月—2019年1月因胆囊炎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腔镜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的2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重度胆囊炎定义为胆囊炎合并继发性改变,包括出血、坏疽、化脓和穿孔。PLR和NLR分别根据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进行计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确定PLR、NLR与胆囊炎严重程度相关的最佳值,并根据PLR和NLR临界值对临床表现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包括单纯性胆囊炎212例(75.7%)和重度胆囊炎68例(24.3%)。PLR为129.0可预测重度胆囊炎,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0.4%。PLR≥129组包括较多重度胆囊炎(P < 0.001)、白细胞计数较高(P < 0.001)及首诊为急诊的患者(P < 0.001)。NLR为3.0可预测重度胆囊炎,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4.4%。NLR数值增高(≥3.0)与高龄(P=0.039)、男性(P=0.010)、重度胆囊炎(P < 0.001)、白细胞计数较高(P < 0.001)、经急诊收入院(P < 0.001)及住院时间延长(P < 0.001)有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5岁(OR=2.808,95%CI:1.375~5.735,P=0.005),术前白细胞计数≥10 000/μL(OR=3.004,95%CI:1.130~7.981,P=0.027),术前NLR≥3.0(OR=9.564,95%CI:4.194~21.812,P < 0.001)和经急诊入院(OR=2.657,95%CI:1.166~6.054,P=0.020)是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LR和NLR可作为重度胆囊炎的预测指标,可为是否选择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32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72 h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分为PIS组(56例)和非PIS组(27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探讨PIS的影响因素,并评估NLR、PLR和PNR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 PIS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高于非PIS组,淋巴细胞计数和PNR低于非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OR=1.150,95%CI:1.048~1.261,P=0.003)、PLR(OR=1.006,95%CI:1.002~1.009,P=0.002)和PNR(OR=0.978,95%CI:0.958~0.997,P=0.024)是PIS的独立影响因素。NLR预测PI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联合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1例AP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根据住院期间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7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升高、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收缩压和中央型肺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NLR、PLR、右心室功能不全和中央型肺栓塞均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8和0.833(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NLR和PLR是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相关研究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腹部侧位平片检测AAC的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AAC组(n=70)和非AAC组(n=44),并对两组一般指标及血液指标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AAC组患者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较非AAC组患者高;年龄、透析龄、PLR、NLR、C反应蛋白水平也高于非AA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57,95% CI:1.012~1.104,P=0.012)、NLR(OR=1.420,95% CI:1.069~1.885,P=0.015)、PLR(OR=1.007,95% CI:1.001~1.014,P=0.036)是AAC的独立危险因素。AAC与年龄(r=0.380,P<0.001)、糖尿病(r=0.242,P=0.010)、血磷(r=0.195,P=0.038)、CRP(r=0.231,P<0.013)、PLR(r=0.423,P<0.001)、NLR(r=0.360,P<0.001)呈正相关。PLR与年龄(r=0.321,P<0.001)、CRP(r=0.461,P<0.001)、NLR(r=0.360,P<0.001)呈正相关。NLR与年龄(r=0.284,P=0.002)、CRP(r=0.552,P<0.001)、PLR(r=0.564,P<0.001)呈正相关。PLR预测MHD患者发生AAC的曲下面积为0.778(P<0.001),截断值为114.87,敏感度为83%,特异性为66%;NLR预测MHD患者发生AAC的曲下面积为0.769(P<0.001),截断值为3.37,敏感度为80%,特异性为68%。结论 PLR、NLR与炎性指标相关,作为ACC的预测特异性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2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08例)两组,比较两组NLR和PLR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PLR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在T2DM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NLR和PLR均显著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在T2DM患者中,LVMI与NLR(r=0.369,P<0.001)和PLR(r=0.357,P<0.001)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收缩压和血糖等危险因素后,NLR(OR=2.694,95%CI:2.089-3.159,P=0.006)和PLR(OR=2.013,95%CI:1.574-2.533,P=0.011)仍然是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NLR和PLR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T2DM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结论 在T2DM患者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狭窄(DCAS)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NLR和PLR对DCA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2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64例DCAS患者,根据经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大小分为轻至中度DCAS组31例(平均跨瓣压差<40mmHg),重度DCAS组33例(平均跨瓣压差≥40mmHg),并选择同时期就诊的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及实验室检查,计算NLR和P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和PLR在辅助诊断DCAS患者中的价值。结果 与观察组和轻至中度DCAS组相比,重度DCAS组NLR显著增高(P<0.001);重度DCAS组PLR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和轻至中度DCAS组(P<0.001)。NLR和PLR与经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呈正相关(r=0.493,P<0.001;r=0.301,P=0.016)。当取截断值为4时,NLR辅助诊断DCAS的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8%(ACU=0.880,95%CI:0.812~0.947,P<0.001);当取截断值为140时,PLR诊断DCAS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66%(AUC=0801,95%CI:0.711~0.892,P<0.001)。结论 NLR和PLR与DCAS严重程度有关,并且NLR和PLR可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DCAS的血清炎症提示指标。  相似文献   

8.
商善良  张霄  杨建华 《浙江医学》2019,41(9):870-875
目的探讨循环免疫细胞比值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癌患者116例,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PLT,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T/淋巴细胞比值(PLR)。采用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确定最佳截点值,并以此分为高、低NLR及PL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NLR及PLR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RFS)和总生存时间(OS),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LR、PLR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LR、PLR预测OS的最佳截点值为3.25和184,且两者呈正相关(r=0.69,P<0.05)。NLR与卵巢癌患者的病理分级、FIGO分期、肿瘤病灶减灭是否理想、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PLT均有关(均P<0.05),PLR与卵巢癌患者的FIGO分期、肿瘤病灶减灭是否理想、淋巴细胞计数和PLT均有关(均P<0.05)。高NLR组患者RFS(HR=2.231,95%CI:1.511~3.825,P<0.05)和OS(HR=2.112,95%CI:1.431~4.016,P<0.05)均明显低于低NLR组;高PLR组患者RFS(HR=1.621,95%CI:1.225~3.224,P<0.05)和OS(HR=2.021,95%CI:1.251~3.722,P<0.05)均明显低于低PLR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晚、肿瘤病灶减灭不理想、高NLR和高PLR均为卵巢癌患者术后RFS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均P<0.05),病理分级差、FIGO分期晚、肿瘤病灶减灭不理想、高NLR和高PLR均为卵巢癌患者术后OS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循环免疫细胞比值NLR和PLR与卵巢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 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 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肝功能是否损伤分为ALI组(n=92)与无ALI组(n=50),其中ALI组再分为肝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6)和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75)。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PLR对BAP严重程度及并发ALI的预测价值。 结果 MAP/MSAP组NLR、PLR均低于SAP组(P<0.05)。ALI组NLR、PLR均高于无ALI组(P<0.05)。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67、0.809;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67、0.806;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42、0.861;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0、0.7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102,1.271),P<0.001〕;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OR=1.140,95%CI(1.050,1.238),P=0.002;OR=1.007,95%CI(1.001,1.013),P=0.023〕;NLR升高是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054,1.331),P=0.004〕;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120,1.221),P=0.011;OR=1.007,95%CI(1.001,1.013),P=0.034〕。 结论 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且NLR的预测价值优于P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接受一线含铂化疗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关联性,阐明NLR和PLR在SCL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9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各组早期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APACHEⅡ评分及PCT、CRP,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ICU内总死亡率为47.6%,其中不同预后组住ICU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血乳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3.5d、APACHEⅡ评分≥21.5分、NLR≥10.8均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LR异常升高的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 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2 月该院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和2 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和24 h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r =0.868,p =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 =2.955,(95%CI:1.445,3.854),p =0.022]。结论NLR 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重视NLR 异常变化的2 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意义,分析NLR与急性脑出血早期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出血患者157例,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分析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等指标,评估NLR对急性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1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恶化组45例,未恶化组112组.恶化组白细胞计数(11.11 ± 4.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04 ±10.7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9.47 ±4.41)×109/L及NLR中位数均较未恶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入院时血肿体积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68 ±5.45)分、破入脑室比例(37.8%)较非恶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淋巴细胞百分比(12.14 ±7.91)%,较未恶化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二分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HISS评分及出血破入脑室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NLR不是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NLR不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这些血液学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组合在预测急性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血液学参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并首次行急诊PCI的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入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入院时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PCI术前临床指标〔空腹血糖(GLU)、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T(TnT)峰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LR、MPVLR、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目,发生症状到PCI时间,无复流发生率,药物治疗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MPVLR、NLR及其组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5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或全因死亡23例、急性心力衰竭15例、复发心绞痛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MACE组患者年龄、入院时Killip分级≥Ⅱ级的比例、入院时GRACE评分、TnT峰值、CRP、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PV、MLR、MPVLR、NLR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LVEF、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MACE组患者(P<0.05)。MACE组无复流发生率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HR=0.884,95%CI(0.817,0.966),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1.169,95%CI(1.104,1.463),P=0.009〕、MPV〔HR=1.333,95%CI(1.005,1.752),P=0.039〕、MLR〔HR=1.701,95%CI(1.332,2.172),P<0.001〕、MPVLR〔HR=1.372,95%CI(1.196,1.443),P<0.001〕、NLR〔HR=1.428,95%CI(1.037,1.576),P=0.015〕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LR与NLR(rs=0.195,P<0.001)、MPVLR(rs=0.210,P<0.001)呈正相关,NLR与MPVLR呈正相关(rs=0.483,P<0.001)。MLR+NLR、MLR+MPVLR、NLR+MPV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预测效能优于MLR、NLR、MPVLR(P<0.05)。结论 入院早期MLR、MPVLR、NLR等血液学参数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关,且血液学参数之间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莹  杨波  张競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554-557,576
  目的  探讨宫颈癌ⅠA2~ⅡA2期患者治疗前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宫颈癌ⅠA2~ⅡA2期的患者196例。求患者NLR、PLR、LMR、SII的最佳截断值,并分高、低值组。观察高、低值组4项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高、低值组生存时间(OS)差异。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检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度,建立列线图。  结果  NLR与组织学类型和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相关、PLR与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大小相关、SII与组织学类型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LR、PLR、SII高值组及LMR低值组的OS 3.5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LR、SII、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效度:PLR>SII>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AUC:73.2%>71.9%>65.1%>37.0%)。列线图预测准确度较高(OS 3年、OS 5年AUC为90.7%、79.1%)。  结论  治疗前PLR、SII值可成为术前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病人5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根据有无病变将病人分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病变组)36例与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非病变组)17例,其中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又分为A组(毛糙)、B组(增厚或斑块)、C组(增厚+斑块)3个亚组,比较各组相关临床指标及NLR,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1).病变组中,3个亚组间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NLR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亦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CRP和NLR均为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G、CRP和NLR均与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NLR对该类病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前外周血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其对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