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粟滨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01-9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8例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后处理,将各种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是缺乏立体信息。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有优势,可以方便地观察骨折移位、骨性椎管情况,了解胸腰椎顺列与曲度,并能兼顾软组织改变。SSD充分显示了骨折椎体的表面立体形态及椎体压缩程度。VR能较满意地显示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应以横断面扫描图像为基础,结合MPR、SSD、VR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2.
粟滨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01-9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8例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后处理,将各种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是缺乏立体信息。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有优势,可以方便地观察骨折移位、骨性椎管情况,了解胸腰椎顺列与曲度,并能兼顾软组织改变。SSD充分显示了骨折椎体的表面立体形态及椎体压缩程度。VR能较满意地显示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应以横断面扫描图像为基础,结合MPR、SSD、VR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胸腰椎骨折的X线和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胸腰椎脊柱骨折、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的程度.结论:螺旋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与X线相比能为临床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及可靠依据,是目前脊柱损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 T扫描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检查治疗的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 C T表现;结果 56例共有62个爆裂性骨折的椎体中,稳定性骨折20个椎体,不稳性骨折有42个椎体.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脊柱骨折的类型,和椎管狭窄程度,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稳定性能作出准确的评估,及对脊髓损伤程度作出推测,给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准确的必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楚长青  祝令武 《中原医刊》2007,34(13):91-9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眶内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眶内壁骨折均行眼眶轴位、冠状位扫描,并进行多方位MPR及3D成像,综合分析影像特征。结果螺旋CT显示右侧眶内壁骨折40例、左侧眶内壁骨折10例;其中直接显示骨折线及断端错位35例、断裂内陷15例。结论SCT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眶内壁骨折,并能显示眶周结构及软组织受损情况,是目前诊断眶内壁骨折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第11胸椎~第2腰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64层螺旋CT资料,结合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0例骨折患者中累计发现62个椎体骨折,其中第1腰椎受累最高,占总数的50%,CT表现为椎体不同程度压缩,56例可见明显骨折线,43例椎体横径增宽,17例伴有椎弓骨折,10例伴有横突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横断位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脊柱的三柱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程度,是诊断胸腰段骨折的重要方法,对术前骨折分类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方法 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及MPR、VR后处理重建,并结合常规DR平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可以显示X线难以观察清楚的细小骨折、隐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颞颌关节骨折、复杂部位的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结论 16排螺旋CT及MPR、VR后处理图像对外伤性骨折的显示具有绝对优势,是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愈后评价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容积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ronto- SE螺旋CT机对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扫描,在Pronto Q·NET工作站利用阈值、不透明度、色度值选定完成胫骨平台容积重建,多方位切割观察胫骨平台骨折解剖结构。结果:48例胫骨平台骨折中Ⅰ型8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8例,Ⅴ型7例,Ⅵ型5例。VRT(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图象清晰的显示了胫骨平台损伤的立体形态、位置及骨折块分离移位方向。结论: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是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有效手段,VRT对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16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4例颌面骨骨折病人均行MSCT颌面部骨折部位薄层连续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所有的颌面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三维重建成像.而三维重建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 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64层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多种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平片检查、64层CT检查后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重建。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的CT检查及重建图像,进行骨折分型,评估胫骨平台的劈裂及塌陷程度,并与X线平片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CT图像经MPR及3D重建后,骨折显示与术中所见吻合率为100%,X线平片漏诊1例。MPR能够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有助于骨折类型的判断。3D重建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外观、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64层CT重建技术能直观、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亲体肾移植供肾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亲体肾移植的供肾者6名,其中男3名,女3名,平均年龄50.1岁(37~53岁);均在术前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动态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技术对肾血管及集合系统进行多种方法重建.对6名供者的手术资料进行随访追踪,术中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术前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6名供者的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肾静脉和集合系统大小、形态、走行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5名双肾均为单支动脉供血,1名右肾见1支副肾动脉.6名供者均成功切取左肾并移植给受者.术前对供体肾MSCT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 MSCT重建技术可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供体肾脏进行综合评价,该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及无创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成像对复杂部位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3D)成像技术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CT扫描检查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82例,图像后处理全部做多平面重建(MRP)和三维表面阴影显示(SSD),从前、后、左斜、右斜、上和下多个角度观察,使骨折处于最佳显示状态。结果 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82例中颅底骨2例,眶骨、颧骨13例、上下颌骨8例,脊椎骨15例,骨盆骨23例,踝关节骨12例。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提高闭孔疝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闭孔疝的位置、疝内容物、形态、密度等征象.结果4例闭孔疝均为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76.8岁,平均体重41.5Kg;CT检查显示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右侧3例,左侧1例,疝囊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之间,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密度影.结论 CT对闭孔疝的术前诊断非常有价值,为可疑闭孔疝的老年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观察65例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MS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诊断及病理表现。方法分析2004—2008年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结果65例中,有47例(723%)出现磨玻璃样密度影,有45例(662%)肿物边缘可见到毛刺征,有46例(708%)出现空泡征,有56例(55.4%)出现胸膜凹陷征,有26例(400%)病变周围可见小泡性气肿。结论MSCT有助于发现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重要特征,如早期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小气肿,对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名患者47例急性跟骨骨折的病人分别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MSCT扫描与后期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并统计不同检查手段对骨折线的显示情况,并对累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跟骨骨折47例,MPR和VR显示16例单纯跟骨结节骨折,31例复杂性骨折;累及跟距关节面复杂骨折24例,累及跟骰关节面复杂骨折7例。按Sanders分型分为Ⅰ型6例,Ⅱ型27例,Ⅲ型9例,Ⅳ型5例。单纯X线片显示19例单纯跟骨结节骨折,28例粉碎性骨折;X线对于跟骨是否粉碎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0.32%及93.62%,与MSC T三维重建显示结果有差异性。结论 :在跟骨骨折的多项影像学检查方法中,MSC T结合后期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能为跟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骨盆及髋臼骨折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三维CT重建评价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片、三维CT重建进行对比分析。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方案。结果 通过X线平片确诊21例,漏诊3例(12.5%)。三维CT重建使24例均明确诊断,确诊率100%。并明确评价骨折形态和骨折移位方向,21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估计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径,准确复位,合理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小肾癌的螺旋CT资料。比较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模式(均匀、不均匀及主要周边强化),肿瘤侵犯程度(肾周受侵情况、肿瘤扩散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28例小肾癌患者中,左肾12例,右肾16例,肿瘤直径2.4±0.5cm。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6例,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24例,轻度强化4例,实质期、排泄期呈低密度影,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小肾癌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可为小肾癌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CT重组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16层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结果 6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CT图像经MPR、VR、MIP重组后,骨折显示与术中所见吻合率为100%,X线平片漏诊7例。MPR能够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有助于骨折类型的判断。VR、MIP重组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外观、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16层CT重组技术能直观、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方法,并与传统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并用MSCT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中国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肝脏注射及开腹直视下瘤组织块肝脏接种的方式进行成瘤。肿瘤种植后第15 d,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并观察两组动物感染率差别。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87.5%。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16±0.23)cm和(1.28±0.27)cm,两种方法成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2.3%)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等特点,可以取代传统开腹直视下肝脏接种造模方式,有利于安全、高效地提供符合实验要求的肝癌动物模型,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