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人群遗传代谢病的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借助海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共54 506例新生儿干血斑,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干血斑中11项氨基酸、1项游离肉碱以及30项酰基肉碱的浓度,计算出相互间比值,共计78个代谢指标,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的初步筛查。筛查可疑病例重新釆血外送基因测序确诊。结果 在54 506例新生儿干血斑中确诊了24例遗传代谢性疾病,初步计算出海南省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为0.044%(24/54 506),共发现12个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发生突变:PAH、SLCC22A5、MAT1A、PTS、ACADVL、PCCA、IVD、MCCC1、ARG1、MLYCD、MMAA和ASL,其中SLCC22A5占总基因突变的41.7%,在这11个基因中总计有28个位点发生了突变。结论 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人群发病率高,突变基因类型丰富,且以SLCC22A5基因为主,因此有必要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的检测,以提高海南省该地区的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新生儿及临床高危儿遗传代谢病发生情况。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南宁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共49828例;临床高危儿1830例,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可疑阳性患者召回确诊。结果:共筛查49828例新生儿,其中可疑阳性2266例(4.5%),确诊6例(总发病率1:8304);筛查临床高危儿1830例,其中可疑阳性311例(阳性率17.0%),确诊18例(1.0%),除苯丙酮尿症外,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以往认为罕见的遗传代谢病在南宁地区人群中也存在一定的发生率,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赵振东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1):1394-1398
背景 遗传代谢性疾病虽单一病种发病率低,但总体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可达0.5%。海南属于贫困落后地区,黎族人群又聚集在海南贫困偏远山区,在黎族新生儿中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可为黎族同胞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实验诊断支持,预防黎族人群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可起到健康扶贫的作用。目的 调查海南省黎族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6年10月-2018年9月出生的黎族新生儿20 307例干血片样本,使用PE公司生产的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串联质谱法)进行串联质谱筛查11种氨基酸、1种游离肉碱和30种酰基肉碱,初筛可疑样本召回复查,复筛异常者送血样本至北京迈基诺基因公司做基因诊断。结果 20 307例新生儿中初筛异常840例,初筛异常率为4.14%(840/20 307)。随访死亡5例,召回835例,复查后排除770例,疑似遗传代谢性疾病65例,确诊遗传代谢性疾病12例,发病率为59/10万(12/20 307)。12例遗传代谢性疾病中,原发肉碱缺乏症(PCD)5例,苯丙酮尿症(PKU)3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1例,丙二酸血症(MAD)1例。5例PCD发现3种基因突变:1例c.760C>T、2例c.51C>G和2例c.338G>A。3例PKU发现3种基因突变:c.1081A>T、c.728G>A和c.764T>C。2例MCCD基因突变位点均为c.1331G>A。MMA基因突变位点为c.456delT。MAD基因突变位点为c.541G>A。结论 海南省黎族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为59/10万,特别是PCD发病率最高,为1/4 061,串联质谱筛查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叶群荣  程楠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医学》2010,31(8):1000-1003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名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不同人群的发病率为(1~3.3)/10万,  相似文献   

5.
饶娆  程楠  叶群荣  韩咏竹 《安徽医学》2011,32(5):676-678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以肝硬化、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国外研究资料认为,不同人群WD的发病率为15~30/100万,患病率为1/3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本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方法 收集菏泽市2015年5月—2020年12月出生的266609例新生儿的足跟血,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分析氨基酸及酰基肉碱等指标,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基因二代测序等检查.结果 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236例,发病率为1/11...  相似文献   

7.
马宏  李娟 《中级医刊》2009,(10):19-22
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为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相关代谢途径的酶缺陷、细胞膜(通道)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IMD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Y连锁伴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  相似文献   

8.
甄福祥  康宁  刘冬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893-2893
威尔逊(wilson)病,亦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全身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少见,发病率约1/20万。现将所见5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8):574-578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高危儿筛查中的意义,初步了解桂林市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及病种分布情况。方法对2018年4月~2019年5月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和门诊或者住院部疑似遗传代谢病患儿共3228例,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初筛阳性或者可疑病例召回复查并结合其他检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228例中,可疑阳性171例,筛查阳性率5.30%,确诊遗传代谢病7例(2.17‰)。分别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3例(0.93‰),母源性肉碱缺乏症1例(0.31‰),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0.31‰),糖原累积症2例(0.62‰)。结论本研究检出的遗传代谢病发病率较高,检出病种有限,需进一步进行全员、大样本量覆盖到桂林市每个县的新生儿筛查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病种的分布特征、发病率及确诊患者的临床转归,优化筛查指标以提高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效能。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出生的272?117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主要筛查指标2次超出阳性切值判断为筛查阳性,召回复查,对疑似母源性疾病连同母亲一并召回,复查仍阳性者进行生化及相关基因测序确诊。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进一步优化筛查指标。结果:在272?117名新生儿中,初筛阳性1808例,阳性率为0.66%;召回复查1738例,召回率为96.13%;临床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5?d,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79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23例、有机酸代谢病17例及脂肪酸氧化障碍39例。共计21个病种,常见病种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6.6%)、甲基丙二酸血症(12.7%)及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1.4%),发现假阴性病例4例,均为citrin蛋白缺乏症。272?117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发病率约为1/3444,阳性预测值为4.5%。确诊母亲患者32例,包括原发性肉碱缺乏症30例、异丁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各1例。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检出率为1/2451。所有确诊病例随访至今,5例重型患儿(枫糖尿症1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2例)早期死亡,10例有机酸代谢病患儿出现轻度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优化各病种筛查指标后,初筛阳性数降至903例,阳性预测值提高至9.1%,未遗漏确诊病例。结论:广州地区新生儿脂肪酸氧化障碍发病率相对较高,串联质谱法能有效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病,优化筛查指标可提高筛查效能。  相似文献   

11.
王月霞 《中原医刊》2011,(21):F0003-F0003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也称Wilson病(WD)。人群患病率为:(0.5~3)/10万人。本病可累积肝、脑、肾、角膜等。可有痫性发作,现报告1例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HLD患者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广西部分地区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代谢病(AAD)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氨基酸代谢病的发病率及其种类特点。  方法  对2011年6月—2020年12月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所管辖区的活产新生儿以及门诊及住院新生儿总计538 944例进行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检测,并对其中氨基酸代谢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进行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538 944例新生儿中,经基因检测共确诊6种氨基酸代谢病共27例,总体发病率为1/19 961,其中希特林蛋白缺乏症(NICCD)11例, 发病率为1/48 995,占比40.74%;苯丙酮尿症(PKU)8例,发病率为1/67 368,占比29.63%;瓜氨酸血症Ⅰ型(CTLN1)4例,发病率为1/134 736,占比14.82%;鸟氨酸胺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TCD)2例, 发病率为1/269 472,占比7.41%;高甲硫氨酸血症(MET)1例, 发病率为1/538 944,占比3.70%;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PTPS)1例, 发病率为1/538 944,占比3.70%。  结论  广西部分地区氨基酸代谢病主要以NICCD和PKU为主,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和确诊有利于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疑似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s)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初步探讨遗传代谢病在重庆地区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GC-MS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的3 377例疑似IMDs患儿进行尿有机酸分析,通过尿有机酸检测结果,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串联质谱及基因结果进行疾病诊断;通过查阅既往病史或电话访问患儿家属获得患儿的发病年龄并进行统计。结果:检出并确诊阳性患儿69例,共20种IMDs,阳性检出率2.04%。其中,氨基酸代谢病30例,以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最常见(17,56.7%),其次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9,30%);有机酸代谢病26例,以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最常见(13,46.4%),其次为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I,GA-I)(4,14.3%)及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PA)(3,10.7%);脂肪酸代谢病11例,以多种酰基辅酶A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最常见(4,36.4%)。在6种常见IMDs中,除7例MMA及1例NICCD、1例GA-I、1例PA患儿的发病年龄在出生后1个月内,其余40例患儿的发病年龄均超过1个月。结论:IMDs并不少见,NICCD、OTC、MMA、GA-I、PA及MADD是重庆地区最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以新生儿期后起病的患者更多见。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血清铜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糖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之间存在共同的遗传和生化代谢基础。2型糖尿病患者在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冠心病所致死亡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75%。铜(copper,Cu)是强氧化剂.可通过与超氧化物的反应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自氧化及削弱NO形成的作用,有前瞻性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危险度随血清铜浓度升高而增加。本研究旨在了解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血清铜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率为6/100万~10/100万,临床特点为体内组织器官铜异常沉积引起肝、脑、肾、骨骼等病变而表现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尤以肝脏、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常常肝脏损害的症状为早期表现.本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收治WD 48例,其中误诊为肝炎者26例,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Wilson病患者肝细胞铜转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铜转运P型ATP酶在离体肝细胞铜代谢及Wilson病(W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D患者和对照者离体培养肝细胞模型,经单用铜(15mg/L)及铜加P型ATP酶阻滞剂矾酸钠(18.39mg/L)、铜加P型ATP酶激动剂长春新碱(0.5mg/L)孵育,差速离心分离肝细胞胞浆、溶酶体、线粒体和微粒体,在不同孵育条件下WD患者及对照组各亚细胞组分的铜含量分别对照分析。结果WD患者肝细胞各组的铜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冀东山区多家医院与石家庄圣元惠仁临床检验所合作,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110例高危儿童进行血、尿串联质谱分析,筛查遗传代谢病.现对确诊的13例患儿的资料及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本地区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文洁  任榕娜 《医学综述》2014,(15):2720-2721
遗传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某些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等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多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脂肪、激素等数百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通常包括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各类疾病起病年龄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同种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无论癫痫是否发生以及何时发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都能有效改善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监测供精人工授精技术(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助孕后妊娠患者,了解其子代出生缺陷和遗传代谢病情况,为建立规范的监测子代出生缺陷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访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助孕后妊娠分娩的患者,收集其子代临床资料,部分新生儿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斑标本,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筛查遗传代谢病,可疑对象进行重复检测和专科咨询检查。结果收集分析2007年—2016年通过AID出生的4 261例子代临床资料,360例新生儿采集足跟血进行50种遗传代谢病检测。子代出生缺陷率1.24%(不包括230例轻度地方病地中海贫血症、24例G6PD缺乏症和两病共患5例),360例中未发现重度地中海贫血症、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症、苯丙酮尿症等其他遗传代谢病。本中心建立宣传教育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转诊制度。结论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助孕后妊娠出生的子代出生缺陷和遗传代谢病发病率低,冻存精子进行供精人工授精助孕,是一种较安全获得健康子代的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肝豆状核变性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发病率极低,仅0.5/10万3/10万,其基因定位于13q14.3,编码1个P型ATP酶,此酶参与铜跨膜转运的代谢过程,该酶功能降低或丧失而导致铜代谢异常,沉积于肝、脑、肾、关节、血细胞和角膜等组织中,引起了相应脏器损害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精神神经症状和角膜K-F环等为WD的临床特征。患病女性生育能力明显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