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的主要原因[1]。本病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血栓形成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发生速度有关。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多严重而持续,呕吐多为喷射性,可有抽搐和局限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磁共振成像可从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上较全面观察脑静脉血栓的情况,同时MRV能非常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1材料与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静脉窦血栓患者8例,对其病史和MRI检查做回顾性分析。8例均为女性,年龄25岁~48岁,病程从发病到做MRI检查,时间为5h~35d。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昏厥、头痛、偏瘫、视乳头水肿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等。检查使用西门子Magnetom c!0.35T永磁型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8例患者均行T1WI(矢状位),T1WI(轴位),T2WI(轴位),水抑制成像(轴位),扩散加权成像(DWI b0=800)序列并结合MRV序列扫描,其中3例做了增强(Gd-DT-PA)扫描。2结果2.1直接征象2.1.1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8例中发生在上矢状窦4例,右横窦3例,左横窦1例。...  相似文献   

2.
韦盛强 《吉林医学》2013,34(23):4785-4786
<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不足1%[1],文献报道每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2/200万~7/200万[2]。脑静脉窦闭塞死亡率较高,因此,快速和早期诊断十分关键,及时和恰当的治疗能够逆转疾病的进程,显著降低急性并发症和长期后遗症的发生。由于脑静脉窦血栓的可能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影像学诊断在该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影像学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全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35%.发病高峰年龄为新生儿及30岁左右青年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5:5.  相似文献   

4.
张秋实  曾小松  赵耀 《安徽医学》2014,(11):1512-1514
目的探讨MRI及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6例患者均经MRI平扫及2D-PC法MRV扫描,12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可见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不均,15例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2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7例患者受累静脉窦表现为"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局限性信号缺失、中断。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CVST高度敏感、无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65例CVS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6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3.3±11.4)岁,男女比例为1∶1.95。感染和围生期是最常见的病因(63.46%)。头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0.00%),其次为肢体无力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7.69%)及癫痫发作(21.54%)。颅脑CT及磁共振成像证实静脉窦内血栓影分别为15.38%(10/65)、24.19%(15/62);显示脑实质内局部或广泛水肿缺血损害者分别为30.77%(20/65)、32.26%(20/62)。61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窦病变,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狭窄或闭塞;19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证实为一支或多支静脉窦狭窄或闭塞,静脉期延迟;14例行头MRV、DSA造影检查的患者,均予以证实为静脉窦血栓,两者改变基本相符。经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6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25例(38.46%),部分好转35例(53.85%),死亡5例(7.69%)。结论 CVST以进行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MRV结合腰椎穿刺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抗凝及降颅压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上矢状窦血栓及脑组织有大面积水肿缺血损害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其中17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检查,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2例增强扫描,14例同时行CT检查。记录MRI影像征象。比较MRI、CT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常规MRI检查示26例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包括急性期4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8例。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呈脑回样强化。②MRV检查17例:血流信号消失、减弱(受累静脉窦)。③MRA检查2例:受累静脉窦显影异常。④14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共45个静脉窦受累,CT和MRI准确率分别为46.67%(21/45)、100.00%(45/45)。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典型静脉窦血栓(Atypia Cerebrs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YST)的MRI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般静脉窦血栓的MRI表现比较典型,而不典型静脉窦血栓的表现多样,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容易误诊、漏诊,而CVST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5例不典型静脉窦血栓的MRI表现做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了该类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不典型静脉窦血栓与典型静脉窦血栓的MRI表现比较,可见其特征性的影像异常信号.结论 不典型静脉窦血栓亦有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MR、MRV能及早做出相应的正确诊断,但须与其他常见颅内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窦系统血管病,因病因和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区别,不具有特异性,且由于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现对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对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最近三年1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临床表现,MR、CT、血管造影的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过MR扫描,包括SE序列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运用时间飞跃法(2D-TOF).12例经CT检查,全部做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经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MR18例均显示良好,既包括显示栓塞静脉的直接表现,又包括脑实质改变的间接表现.12例CT扫描中有5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改变,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三角征",6例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静脉窦血栓阻塞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结论 CT平扫对静脉窦血栓的显示率相对较低,增强扫描可提高显示率.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栓塞情况和侧枝循环情况,为目前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如果病变是处于早期,还可以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缺点是费用高,属于有创检查,MR(特别是运用MRV)可以较清晰地显示静脉窦血栓的情况,脑实质的改变情况,更重要的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综合考虑MR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经临床证实的17例CVST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能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17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急性期4例(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极低信号,2例T1wI呈中等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亚急性期10例(T1WI、T2WI均呈高信号);3例慢性期(2例TIWI、T2WI呈高信号,1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累及上矢状窦8例,横窦6例,乙状窦5例,直窦3例,海绵窦2例。脑梗死8例,中耳炎2例,微出血3例,脑水肿4例。脑静脉窦血流中断17例,充盈缺损14例,管腔狭窄3例,脑表面静脉扩张5例,脑深静脉扩张3例。14例行GD~DTPA增强表现为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结论常规MRI结合MRV能显示CVST直接征象及问接征象,能反映病理演变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对CV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较敏感、准确、理想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姚静  王国平 《安徽医学》2014,(10):1404-140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病因复杂多样,患者早期多以头痛、呕吐、癫痫、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等为表现,影像学可见静脉窦显影不佳或不显影,给予抗凝、脱水、控制癫痫等治疗后,出院时21例患者好转,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在院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早期给予抗凝治疗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丁钦慕 《中外医疗》2009,28(31):46-4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多样化,对于基层医院,因医疗设备局限,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行MR I及MRV检查,分析MR 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 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MRV见静脉窦闭塞,增强MR I见空三角征。结论:低场强MR 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颅内多发性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类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因其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而易被误诊或漏诊[1].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PI、MRV表现,探讨MRI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较少见。由于CVST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和病死率较高。故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是关系到患者康复及预后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洪军  孟萍萍  张晨 《医学综述》2006,12(9):561-563
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全面回顾,强调其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及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CVST患者50例,对其进行MRI及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50例患者中,23例位于上矢状窦、12例位于横窦、10例位于乙状窦、3例位于直窦、2例同时位于上矢状窦及横窦、乙状窦。MRI以及CT均可见"充盈缺损征"或者"空三角征"。结论 CT对于CVST急性期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MRI对于亚急性CVST患者的特异度以及敏感性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梁庆乐 《吉林医学》2013,34(7):1217-1218
目的:提高对静脉窦血栓的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5例静脉窦血栓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头颅MRI平扫加增强加MRV。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 h~6个月。头晕者2例,头痛、发热者2例,4例有肢体抽搐,不省人事3例。静脉窦血栓的MRI平扫表现为脑内单发或多发异常信号,类似脑出血、脑梗死或脑炎改变,部分类似转移瘤,也可表现为正常,MRV可见颅内静脉窦显示欠清,中断或充盈缺损区。结论:MRI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图像直观,直接显示血栓部位静脉窦中断或充盈缺损,是一种无创、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能更好地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及与随访闭塞静脉窦再通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55例,分析其病因、年龄和性别分布,磁共振平扫及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55例患者中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或发作性)者11例,合并视力下降者7例,合并颅神经症状体征者3例,合并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者11例。 MR平扫证实合并脑出血者13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例,硬膜下出血1例,其余为脑实质内血肿。合并脑梗死者17例,其中7例为出血性脑梗死。55例中累及上矢状窦39例,同时累及下矢状窦2例。横窦39例,其中累及双侧横窦7例。乙状窦34例,直窦11例。累及皮层静脉2例,累及大脑大静脉2例。随访MRV 1、3、12个月内再通率分别为46.5%、55.8%和69.8%,1年以后再通率为72.1%。接受DSA溶栓7例,死亡1例,48例患者入院后即开始抗凝治疗,死亡3例,其余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在治疗初期直接征象的变化滞后于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