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融合节段的长短与相邻节段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按融合节段数分为A、B、C三组:单节段融合24例为A组;双节段融合26例为B组;多节段融合19例(3个节段及以上)为C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上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析融合节段数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为3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末次随访时,A组有2例(8.3%)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B组为4例(15.4%),C组为4例(21.1%)。A、B两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会增加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固定节段越多,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椎间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内固定无松动,内置物无下沉.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提高明显(P<0.05).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好,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翟斌胜 《吉林医学》2012,33(17):3726-3727
目的:比较经后路复位椎弓根不同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脊柱骨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严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70例,长节段固定8例,随访时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并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腰痛程度和腰椎活动度。结果:短节段固定组和长节段固定组伤椎前缘高度和脊柱后凸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节段固定在处理合并椎体Ⅱ度以上脱位的患者时复位效果更好,后凸角度丢失也较少,短节段固定5例发生内固定失效。结论:严重胸腰椎骨折选择后路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都能达到较满意的疗效,伤椎复位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但合并严重脱位选用长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矫正后凸畸形及减少内固定失效方面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畸形(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长、短节段固定治疗的42例DL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根据固定节段是否超越侧弯的上下端椎,分为长节段组(22例)和短节段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末次随访和术前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5~73个月,平均39个月。短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长节段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n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腿部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P=0.663),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改善率,长节段组明显好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冠状面失平衡值(C7 plumb lin...  相似文献   

5.
长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骨折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在骨折基础上合并椎体严重前后或侧方移位及旋转和成角移位,复位较繁琐,手术治疗方法尚未形成共识。2002年2月至2006年3月我院采用8枚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1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65例使用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6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及采用Fischgrund标准判定评价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获得6-29个月随访,平均11.3个月,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Fischgrund标准判定疗效,优49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8%.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置入融合术后3-10月X片示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术前、术后及随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相对椎间隙高度在术前与术后、术前与随访均有明显差异,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11-313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多节段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1年8月在我科诊疗并接受腰椎融合术的61例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主要分为单节段组和多节段组。通过测量椎间隙高度JOA评分、Prolo功能评分以及Pfirrmann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以及2年后随访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Prolo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但在末次随访评分中,多节段组明显高于单节段组(P<0.05);末次随访多节段组患者上、下邻近节段的Pfirrmann评分均明显高于单节段组,而椎间隙高度则明显小于单节段组(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多节段融合术后邻近节段较单节段融合术更易发生退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64-168
目前越来越多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术后发生的邻近节段退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主要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绝经和术前已有相邻节段退变因素;手术因素包括手术融合方式及手术融合节段等。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融合方式及融合节段可降低邻近椎体节段发生退变的概率。本文就腰椎滑脱症目前的治疗进展及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盛雷  莫臣强 《海南医学》2015,(6):819-821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Ⅰ组(40例)与Ⅱ组(42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Ⅱ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丢失度及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后者在后期椎体恢复及矫正丢失方面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单节段椎体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1—2015年采用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单节段椎体滑脱患者,其中单节段固定椎体融合选择性减压组(单节段组)42例,多节段固定椎体融合选择性减压组(多节段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 a的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和JOA腰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DI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多节段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 a的ODI评分均低于单节段组,JOA评分均高于单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固定椎体融合选择性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退行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单节段椎体滑脱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颈椎融合术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而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颈椎融合术最常见的中远期并发症。因此,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可能减少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目前,邻近节段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手术上开拓创新,有助于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复杂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共21 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经3个月~6 年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 Frankel 分级获1~3 级恢复.结论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朱丹杰  邹成  杨迪  冯法博  李晓林 《浙江医学》2016,38(23):1882-1886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伴邻近节段退变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其中采用Dynesys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9例(Dynesys组),采用PLIF治疗36例(PLIF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进行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评价,并与术前分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且末次随访时PLIF组均大于Dyne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UCLA分级,Dynesys组39个节段中有4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PLIF组36个节段中有13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症状性退变。结论Dynesys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选择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虽然对于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远期仍有出现症状性邻椎病的可能性,但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Dynesys仍然是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情况下,腰椎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应用融合器行后方椎间融合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短节段腰椎不稳病人资料,对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症状进行JOA评分,比较PLF术和PLIF术式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程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节段融合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LIF组随访的39例患者中,植骨达到100%融合,PLF组随访的12例患者中,确切融合达到41.67%。结论短期随访中,PLF术在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上与PLIF术相近,融合效果较PLIF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并融合内固定术来治疗,对照组12例应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的植骨融合术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3个月后患者植骨的融合率及JOA评分的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手术三个月后患者JOA评分都有提高,且P>0.05;而且两组患者植骨的融合率,观察组是100%,对照组是90%,且P>0.05。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是较好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和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治疗及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03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分析损伤机制与骨折类型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车祸伤及坠落伤(82.5%)是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较复杂的损伤机制和其他的合并损伤。在多节段脊柱骨折处理当中经常会碰到误诊和延迟诊断。结论对有此类暴力损伤患者,建议摄全脊柱X线片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多节段不同融合术式的疗效。方法:对20例行前路多节段颈椎融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单纯植骨融合:D值术前与术后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末次随访间无显著差异;前柱高度术前与术后无显著差异,术后与末次随访间无显著差异。髂骨融合加钛板内固定:D值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术后与末次随访间无显著差异;前柱高度术前与术后有显著差异,术后与末次随访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髂骨融合在改善颈椎生理弯曲及椎间隙高度方面较髂骨加钛板固定组差。  相似文献   

20.
刘涛 《当代医学》2014,(18):72-73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早期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来商洛市镇安县医院进行腰椎融合术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上述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查体、询问病史、影像学检查以及JOA评分。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退变表现(内固定头侧节段9例,尾侧邻近节段1例),约占30.3%。L 2/L 3段退变几率62.5%,L 5/S 1段邻近节段退变风险最低。老年患者节段退变风险发生率为(42.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结论年龄、融合范围、邻近节段退变的部位是腰椎融合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因素,必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