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浩  郑烈  杨福星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34-1635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和诊疗等相关情况。方法:对244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分别为27.87%,17.21%,54.92%,244例患者有78%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结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是老年房颤患者的重要原因,应根据老年房颤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谢辉 《基层医学论坛》2021,(8):1153-1154
目的 分析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实施社区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从相隔较远的2个社区中抽取10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按照心房颤动社区管理方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管理,按照常规方案对参照组患者进行管理,对比2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入院率、病死率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导致卒中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不但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房颤的病因、诱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248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房颤病因依次为风湿性心瓣膜病34.2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9.84%,原发性高血压18.55%,心肌病9.68%;老年人群占63.31%。过度劳累及呼吸道感染为其诱因。临床症状多样性,差异较大。治疗上药物或电复律成功率31.45%。而大部分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常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吡啶类钙阻滞剂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为主,使用率45.88%。结论:无论是采用以复律维持窦性心律还是室率控制和抗凝治疗都将是心房颤动的治疗十分重要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发生率为0.4%~1.0%,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高达9%[1],由于存在亚临床房颤,临床所见房颤只是其中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61%,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给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地损害。  相似文献   

8.
岳乐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170-17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心房颤动患者86例,均经心电图确诊证实。86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86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其中转复成功的患者占75例,成功率为88.0%,转复平均时间10.5±1.5分钟;患者的心室率由接受药物治疗前的平均129.7±16.5次/分钟,降为平均63.5±11.7次/分钟:患者在治疗后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出量、心搏指数、射血分数平均值为5.81±0.50、3.53±0.41、76.63±7.75、44.53±3.63、54.78±5.5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随访1年结果分别为44.3±4.3、42.5±5.1与用药前48.6±4.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访1年结果分别为52.5±6.2、48.6±4.7与用药前55.4±4.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对于心房颤动有明显的好转作用。用药物治疗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9.
黄楠  汤彦  谢建芳  姜红 《当代医学》2022,(4):191-194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将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纳入慢病管理中,不仅是分级诊疗模式下的大势所趋,也符合国际指南的建议。本文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各界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6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探讨其治疗及在手术中监测的手段和策略,降低围数期的死亡率。方法 分析术中可能诱发加重房颤病人的各种可能原因,并采取术中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的麻醉方式,控制心率,维持循环稳定。结果 36例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的麻醉监测,并采取有效的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及用药,积极观察并消除围术期中各种诱发加重房颤病人诱因,是可以使病人安全地渡过围术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98例因心房颤动住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位居首位(31.6%).非风湿性心房颤动以冠心病与高血压为主.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6例(16.3%),持续性心房颤动20例(20.4%),永久性心房颤动62例(63.3%).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房颤的三大主要病因,详细了解心房颤动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高,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与心房增大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因心房纤颤于急诊就诊患者的房颤基础病因、房颤类型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为急诊心房颤动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2月因心房颤动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病因和房颤类型的构成比、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38例急诊就诊房颤患者中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2.90%)、高血压(27.81%)、糖尿病(25.15%)、心脏风湿性瓣膜病(3.25%)、心功能不全(0.8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81例,患病率为24.2%.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P<0.05.P<0.01).本组患者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的治疗率低,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抗凝治疗效果有关;在急诊心房颤动治疗中应注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张维龙 《中外医疗》2011,30(22):38-3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及治疗现状。方法对167例房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居首位,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次之,非瓣膜性房颤129例(77.2%),房颤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75例,占44.9%)。发生血栓栓塞在抗凝与非抗凝治疗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医师要关注房颤的病因,重视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痊愈12例,好转21例,死亡3例。结论心房颤动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薛建生 《农垦医学》2000,22(2):100-101
本文对本院近 1 0年住院老年女性房颤患者1 0 5例作系统回顾分析 ,以探讨其病因、房颤类型、心功能等之间的关系。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0 5例均选自本院近 1 0年余住院病人。年龄 55~ 82年 ,平均 64.5± 7.5岁。1 .2 诊断标准年龄≥ 55岁女性患者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颤。房颤分型 :持续时间≤ 3个月为阵发性 ,>3个月为持续性房颤。1 .3 方法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心脏三位片、血糖、血脂等检查 ,部分病人进行踏车或平板试验及二维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等。观察房颤持续时间、心功能情况、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60例房颤病因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71 7%房颤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2 8 3 %房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房颤。 <48h房颤 ,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成功率 81 1 %。用洋地黄、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 ,达标 91 7%。华法令或阿司匹林可降低栓塞发生率。结论 药物治疗要点包括转复和窦律的维持 ,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87-138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亦增加,房颤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现将我们5年来收治的138例老年房颤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2002~2008年共收治的268例房颤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病种选择应用阿司匹林或华法令,ACEI、ARB、Ca2+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地高辛等药物治疗,用胺碘酮药物及电复律。结果本分析显示冠心病、高心病等疾病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诱因,分别占30.6%和29.1%,使用阿司匹林、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的比例较高。结论加强对冠心病、高心病等房颤的主要诱因进行预防性治疗,使用华法令的比例明显偏低,应加强华法令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对90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计算超敏CRP及INR基线值的平均值.结果:(1)高血压病,冠心病为其主要并发症;(2)予西地兰静推16h后房颤转复率为17%,心室率控制有效率为55%,使用可达龙及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明显改善;(3)超敏CRP平均值明显升高;未用华法林患者INR基线值平均值低于房颤引起栓塞的最低INR值1.5.结论: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选用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限;需强调运用华法林抗凝;炎症是患者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