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方法。方法60例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对照组(30例)直接施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清扫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清扫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引流量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清扫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以使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淋巴结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颈淋巴结摘除术或病灶清除术共治疗颈淋巴结结核317例,单纯颈淋巴结摘除术196例,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121例。应用3HRS/6HRE方案化疗,随访1~6年。结果 317例颈淋巴结核均治愈,无并发证和复发。结论应用淋巴结摘除术或病灶清除术治疗颈淋巴结结核,配合规律、合理、足量、全程抗结核化疗,即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特征相结合对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途径分别观察颈部I至VI区域的淋巴结超声回声特点,结合原发肿瘤在颈部淋巴结的引流特征分析。结果不同性质的颈部淋巴结病变具备各自超声特征声像;转移性淋巴结偏心性宽厚型皮质内杂乱镶嵌型回声极具特征,与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高。不同恶性肿瘤的淋巴引流有客观规律性,使转移性淋巴结颈部分布各具区域特征。颈部淋巴结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超声表现相结合可以对淋巴结定性,同单独依据淋巴结超声特点定性诊断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解剖分区与淋巴结的超声特点相结合分析,对区别颈部淋巴结尤其是异常淋巴结中的良恶性病变极为重要,可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颈部淋巴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95%酒精与100%二甲苯按6∶4比例配成淋巴结显示液,将常规病理检查后的32份大肠癌系膜及肠周组织标本浸泡于3倍体积的显示液中,对照检测淋巴结数量。结果,32份标本,常规方法共检出大肠癌系膜淋巴结157个,7份有淋巴结转移,经显示液处理后,多检出淋巴结276个,25份常规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发现7份标本有淋巴结转移。提示此淋巴结显示液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对明确大肠癌的分期及指导术后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超声)对炎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鉴别价值。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本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份收治的9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浅表淋巴结进行观察,对患者淋巴结进行诊断。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炎性淋巴结形态为椭圆形, L/S值≥2,皮髓质结构清晰,门部在中部,很大程度上不存在淋巴融合,血流信号向门部集中,呈现放射状或者沿髓质走形,淋巴门位置的髓质主干动脉血流速度较低,阻力指数在0.6左右。恶性淋巴结主要呈现圆形状或者分叶状, L/S在2以下,内部的回声结构存在异常情况,髓质消失,皮质出现不均质的低回声,存在非均匀增宽,门部偏向心部,淋巴结之间存在融合,内部血流信号不规则,淋巴门位置的髓质主干动脉血流速度较高,阻力指数在0.7左右。结论超声对炎性淋巴结以及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淋巴系统是一种免疫器官,是由淋巴结,淋巴管构成。颈部淋巴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引流头、颈、上肢与胸部的淋巴。此处淋巴是淋巴疾病的好发部位,在临床上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的6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定位腋窝前哨淋巴结并对其进行活检,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n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病石腊切片检查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观察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对乳腺癌的预测情况。结果:66例乳腺癌患者共发现64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0%,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41枚,平均2.14枚,腋窝淋巴结798枚,平均12.1枚,准确率为97.0%(62/64)。结论:SLNB能准确地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检测技术,可以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以下简称 IBL)或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With DysproteinemiaAILD),是近年新认识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成人。但幼儿发病相对多。今就本病及国内迄1987年业已报告37例的临床特征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窦癌第三组淋巴结转移灶以远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为进展期胃窦癌淋巴结清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手术中将砭甲蓝抗癌混合溶液2~4ml注射至转移第三组淋巴结内或结节边缘,然后于5-10分钟寻找及切取首先着色并距第三组淋巴结转移结节最近的淋巴结即二级前哨淋巴结。通过标本常规病理学检查分析转移状况。结果:38例进展期胃窦癌成功找到二级前哨淋巴结31例,检出率81.6%(31/38)。病理检查二级前哨淋巴结转移26例,阳性率83.9%(26131)。总二级前哨淋巴结52枚,平均每例1.67枚,阳性35枚,总阳性率67.3%(35/52)。分布特点为二级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淋巴个数、阳性个数(阳性率)分别是第七组:35枚、18枚(60.0%);第五组:14枚、13枚(92.8%)、;第四组:3枚、1枚(33.3%);第六组:3枚、3枚(100%);第九组:1枚、0枚(0);第八组:1枚、0枚(0)。临床病理特征为肿瘤大于5cm及分化程度低者SSLN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较高。结论:在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中采用二级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可以了解淋巴结转移的终末状态,对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淋巴结肿大的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组织切片、临床资料、影像资料。结果经外科手术获得的8例标本,细针吸取组织2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理诊断10例淋巴结结核,抗酸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组织活检和细针穿刺是确诊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结核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资料,临床分期为T1-2N0M0,其中非前哨淋巴结阴性者38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4例。组间数值变量的比较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率为27%,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初潮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清扫腋窝淋巴结个数与非前哨淋巴结状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与非前哨淋巴结状态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的增加,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会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74例患者诊断为存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92.5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85.19%)明显高于甲状腺切片细胞学检查结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的顺利开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赖鸿章 《河北医药》2016,(8):1170-1172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不同淋巴结切除术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颈部—右胸—腹部三切口组( n =39)和左胸切口组( n =35),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等相关指标,并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切口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 b.53±6.07)个,显著高于左胸切口组的(13.04±4.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对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三切口组术后生存率为69.23%,高于左胸切口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食管癌行颈部—右胸—腹部三切口术式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全球第二~([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2,3])。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6版,N0期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为86.1%,而N1、N2、N3期则分别为58.1%, 23.3%与5.9%。淋巴结转移存在与否也决定着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  相似文献   

15.
16.
腋窝淋巴结解剖(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即使施行各种乳房保留性手术,也同时行ALND。但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的转移率并不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上肢淋巴结水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转移因子引起淋巴结肿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0岁,于1975年患神经性皮炎,长期服用息斯敏控制由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瘙痒症.1998年6月,医生建议其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10个月,剂量按30mg@d-1、20mg@d、10mg@d-1递减,同时肌肉注射转移因子2ml@d-1连续1个月.1998年11月,该患者按照医嘱已连续应用转移因子5个月时,神经性皮炎症状有所减轻,但发现双侧腹股沟部淋巴结逐渐肿大,至1998年12月,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变硬,致行动不太方便,但无压痛感,遂到某医院就诊,同时停止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共3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淋巴结腋窝清除术)共3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率高、误差率低,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刘文丽  郭晋 《云南医药》1998,19(2):131-132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刘文丽郭晋李青大多数疾病均可有淋巴结反应,穿刺涂片定性诊断肿大淋巴结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报告180例细胞学诊断结果并分析讨论不同病变的细胞形态改变。材料、方法及结果涂片标本用20M1一次性注射器由肿大淋巴结吸取,每例涂片至...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外科技术和多种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复发和转移是导致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