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美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2):245-247
目的 探究早期肺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0月接收的131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63)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n=68)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肺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临床军医杂志》2018,(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47)与联合组(n=50)。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肺泡灌洗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8%(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常规组患者的NO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CD8~+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NO水平,且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四七四医院呼吸内科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铵治疗,研究组再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气道峰压(PIP)、每分钟通气量(MV)、肺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CD3+、CD4+水平和运动耐量(6MW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日排痰量和CD8+、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于COPD急性加重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气道功能,提高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表现,治疗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护理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需要,全面提供优质护理。我院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对一些特大危重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激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强烈的心理应激或长期的慢性心理应激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导致情感行为异常、免疫功能低下、应激性溃疡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等[1]。军事应激是指军人在完成军事任务过程中,对包括极端恶劣生存环境、精神超负荷紧张及超强度作业等在内的多种军事行动反应的过程,包括心理、生理上发生的变化。适度的军事应激反应往往能活跃思维,提高军人的警觉性和作业效率,更好地适应环境;但当应激反应导致军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7年3月~2011年9月在呼吸内科诊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3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1例,分别为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治疗组(B组)、甲基强的松静脉治疗组(M组)以及常规治疗对照组(C组).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B组和M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和M组的肺功能、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也均较C组明显改善(P<0.05).B组与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可以取代甲强龙静脉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军事应激对军人心理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军事演习对官兵心理和免疫内分泌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参加军演部队指战员126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参演前后血清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皮质醇(cortisol)和醛固酮(aldosterone)水平,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将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军人心理应激自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参加军演后,血清IL-2降低,IL-6、IL-8、TNF升高,与军演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SET分值≥70的官兵(n=35)IL-2降低和IL-6、IL-8、TNF升高更明显(P<0.05);军演后血清皮质醇和醛固酮均升高,与军演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SET分值≥70的官兵皮质醇和醛固酮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军演可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必要选择适宜的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来提高官兵的免疫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束缚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tr)、束缚1周组(R1)、束缚2周组(R2)和束缚4周组(R4)。取大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GC)、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离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用吞噬中性红法检测大鼠单核巨噬细胞(Mo/Mφ)的吞噬能力。结果束缚组大鼠GC、IL-6水平显著高于Ctr组,IL-17、IgG含量和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低于Ctr组。结论束缚应激可以使大鼠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对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中、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施加冷刺激,测定大鼠外周血液NK细胞的数量和β-EP的含量。结果:①应激组血液中NK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但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冷应激增加内源性β-EP的释放,从而使外周NK细胞数量下降,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②经过4周的运动训练后,30min训练组和60min训练组NK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β-EP含量低于对照组;同时,应激+30min训练组和应激+60min训练组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应激组,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结果表明,运动训练通过提高机体生理和心理应激能力,减少机体应激时内源性β-EP的释放,使血液中 NK细胞数量增加,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兵集训期间心理应激特征和外周血免疫功能,探讨集训新兵心理应激和免疫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军事训练对新兵心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部新兵102名(集训新兵组),于集训第45天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试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比率,并于当天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选择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免疫功能。结果集训新兵组外周血NK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CL-90总分≥160分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各亚群百分率显著低于SCL-90总分<160分组(P<0.01),NK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SCL-90总分<160分组(P<0.0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2分组,B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2分组(P<0.05);精神病性因子分值≥2分组,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精神病性因子分值<2分组(P<0.05),CD4/CD8显著低于精神病性因子分值<2分组(P<0.05);其他项目因子分值≥2分组,CD4/CD8显著低于<2分组(P<0.05)。SCL-90总分与T淋巴细胞及亚群百分率、NK细胞百分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人际关系因子分值与B细胞百分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集训影响新兵的心理功能和外周血免疫功能,集训新兵的心理应激强度和外周血免疫水平存在部分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使手术患者除了承受疼痛刺激外,还有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障碍,因此切实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调整使患者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对患者术中的积极配合,术后的恢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江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7):1246-1246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使手术患者除了承受疼痛刺激外,还有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障碍,因此切实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调整使患者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对患者术中的积极配合,术后的恢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应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方法:针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的规律,制定和实施一套满足病人不同阶段需求的护理工作制度,科学合理的护理。结果:无因手术中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病人的满意度为99.9%;全科人员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在满足患者生理需要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阐述了病人的心理素质在手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结了术前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强调术中与病人交谈方式,应主动介绍、解释,做到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大方、操作轻稳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感。重视术后及时报告手术效果,疼痛经过,给予关心、体贴,鼓励病人善待人生,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高东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1):105-105
笔者通过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阐述了病人的心理素质在手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结了术前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强调术中与病人交谈方式,应主动介绍、解释,做到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大方、操作轻稳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感。重视术后及时报告手术效果,疼痛经过,给予关心、体贴,鼓励病人善待人生,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7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n=36例)围术期听力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例)则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评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7.8%),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及护理效果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听力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
寇明秀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4):497-498
目的 探究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予以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08月-2020年09月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护理组(24例)围术期听力护理中,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常规组(24例)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P<0.05);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