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多肽注射液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相同化疗方案但不给予脾多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值、化疗后血小板分级情况、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用量,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化疗前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比试验组降低更加明显[(85.9±47.4)×109/L vs.(109.6±40.9)×109/L,P<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7.4% vs.71.4%,掊2=4.357,P=0.037)和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7.9%vs.25.7%,χ2=4.212,P=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输注血小板的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 U vs.39 U,P<0.05)。脾多肽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是一种预防骨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各种出血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发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约为1/10000。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仍然是致病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已被公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性T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也被证实参与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过程。此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紊乱,巨核细胞的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和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3年4月~2005年6月,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吉巨芬(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s ,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ELISA法测定 5 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 ,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PLT ,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 ,以 2 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 0 5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 (r =- 0 . 6 5 ,P <0 . 0 5 ;r =- 0 6 8,P <0 . 0 5 ) ;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 (r =- 0 . 5 5 ,P <0. 0 5 ;r =- 0 . 5 8,P <0. 0 5 ) .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TP患者脾切除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脾脏切除术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术后近远期疗效。并对性别、年龄、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术前对激素反应、术前血小板数目、术后血小板峰值、病程、脾脏有无肿大、血小板抗体数目、有无副脾、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近期有效率为69.6%,远期有效率为66.1%,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术后血小板峰值、血小板抗体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血小板峰值是保护性因素(OR<1.00),年龄、血小板抗体数目是危险性因素(OR>1.00)。结论 ITP患者脾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年龄、术后血小板峰值、血小板抗体数目可作为预测脾切除术后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血小板活化角度探索从脾论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可能止血机制。方法 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归脾汤组,每组各20只小鼠。除正常组外,向小鼠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模型。在建模成功后的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予生理盐水0.1 ml/10 g体积灌胃,其余各组均按照0.1 ml/10 g体积灌胃给药,1次/d,持续8 d。评估出血程度、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钙离子(Ca2+)、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观察相应指标变化。结果 (1)出血程度:给药第8天各组小鼠与模型组出血程度比较,强的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归脾汤组出血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应用昆明小鼠对其妊娠早期、假孕、脾摘除妊娠早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和脾摘除小鼠妊娠早期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约1周后恢复正常。假孕小鼠无此反应。血小板计数减少与生殖管道内的胚卵数呈负相关。脾的组织学观察表明,妊娠第4天小鼠脾红髓内巨核细胞数较假孕第4天明显减少。提示早孕小鼠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与生殖道内的胚卵数、血小板激活因子及脾内巨核细胞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观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3):443-44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ER+)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方法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201例,其中109例ER+乳腺癌患者,92例ER-乳腺癌患者。ER+组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两亚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ER-组也采用同样的处理。结果 ER+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相比,T细胞总数、CD4+、CD8+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T细胞总数、CD4+、CD8+均增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Ⅲ、IV度)骨髓抑制比例降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比例下降,严重恶心呕吐(Ⅲ、IV度)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化疗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ER-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相比,治疗后总T细胞、CD4+、CD8+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l-2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化疗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均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皮下注射rhTPO(15 000U/d),B组皮下注射白细胞素-Ⅱ(1.5m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生长情况。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明显高于B组(P〈0.01);A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为较B组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A组也较B组明显缩短,分别为:(6.18±4.20)d和(10.46±4.54)d(P〈0.05);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化疗后需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A组无1例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与B组比较,A组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 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 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 的1,25-二羟维生素 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 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 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 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 <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CH50 is a Cell I- Hep Ⅱ bifunctional-domain recombinant polypeptide of human fibronectin expressed in E. colilll. This polypeptide can inhibit the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1'n the[2] andactiv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macrophages[']. It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is polypeptide andchemotherapeutic agent have a synergistic inhibitoryeffect on the metastasis of tumors[4J. In this study,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H50 on thefunction of macrophages of mice during chem… 相似文献
15.
胎盘免疫调节肽对化疗小鼠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免疫调节肽(PIP)对化疗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环磷酸酰胺对实验小鼠进行化疗或给实验小鼠致死量的阿糖胞苷(ARA—C),然后给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PIP,比较腹腔注射或口服PIP两组实验。小鼠的吞噬功能、胸腺和脾脏的重量、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生存时间等免疫指标。结果腹腔注射式口服PIP对化疗小鼠的免疫缺损均有恢复作用,而腹腔注射略高于口服PIP的效应。PIP治疗组的吞噬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LT%)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IP可防止化疗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的下降(P<0.01);PIP可显著延长给阿糖胞苷致死量小鼠的生命(P<0.01)。结论腹腔注射和口服PIP都可显著提高化疗小鼠的免疫水平,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和待处理组。将待处理组小鼠建成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肿瘤对照(TC)组、紫杉醇(PTX)组、补中益气丸(BZYQ)组、补中益气丸+紫杉醇(BZYQ+PTX)组。BZYQ1.5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PTX10mg/kg腹腔注射,每2天1次。给药21d,观察小鼠体重、肿瘤体积、力竭游泳时间指标的变化,并检测肌肉SOD、MDA水平。结果与实验开始前比较,给药后第3周时Nc组和BZYQ+PTX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与Tc组比较,给药第9d开始,BZYQ+PT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5),给药第18d时,PT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小(P〈0.05);BZYQ+PTX组和PTX组两组小鼠的瘤重均变小(P〈0.05~0.01)。与NC组比较,vrx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则在给药后第1、2、3周均明显下降(p〈o.05~o.01),PTX+BZYQ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仅在给药第1周时下降(P〈0.01),第2、3周时较PTX组小鼠明显延长(P〈0.01)。与Tc组比较,PTX组SOD值明显降低,而BZYQ+PTX组的SOD值较P1x组明显升高:PTX组MDA浓度明显升高.而BZYQ+PTX组的MDA浓度较PTX组明显降低。结论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PLT减少症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连续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每日1次,用药14次;B组为隔天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隔日1次,用药7次.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病人P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人PLT<50×109/L的持续时间及恢复至75×109/L、100×109/L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所有纳入最后疗效评估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hTPO连续给药比隔日给药对白血病化疗后病人PLT水平有更好的提升作用;在降低出血风险和用药安全性方面,rhTPO 2种给药方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羊蹄根提取物对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BAC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阴性对照组(色拉油)、羊蹄根丙酮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和乙醚提取物中剂量(0.5 g生药•kg-1)、高剂量(5.0 g生药•kg-1)组。小鼠连续3 d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3mL/20g),建立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别给予色拉油,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提取物及中、高剂量羊蹄根乙醚提取物灌胃,20 d后处死动物采血检测血小板数、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结果: ①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第14天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降至最低(P<0.01);②造模后第20天(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血小板数量高于第14天(P<0.01),且小鼠血小板数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 ;③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各实验组小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高剂量羊蹄根丙酮、乙醚提取物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用全科医学》2015,13(1)
目的 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在高龄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行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上述化疗治疗的基础上行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NK细胞活性,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结果 观察组39例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10%,对照组为61.5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NK细胞活性水平依次为(48.35±6.21)%、(34.67±4.18)%、(29.45±4.33)%,对照组依次为(27.32±4.36)%、(20.44±5.34)%、(18.32±4.3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FS和OS依次为(8.4±1.3)个月、(12.4±2.2)个月;对照组依次为(5.2±1.2)个月、(9.3±2.4)个月.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行化疗治疗的同时辅助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不仅不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并延长患者的PFS和O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