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AMI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血清肌红蛋白进行检验,并与同期进行体检的人员进行相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中的Mb、Tn-T与CK-MB与对照组相比,浓度比较高,两组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早期AMI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了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肌红蛋白和碳酸酐酶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同时测定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35例AMI、15例骨骼肌疾病和75例健康人的Mb和CA。结果:Mb与Mb/CA在AMI诊断中的灵敏性分别为97%和91%,特异性分别为70%和94%。结论:Mb/CA在AMI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都高,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一个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清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早期时相反应,评价MYO和CK-MB在早期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7例急性胸痛高度怀疑AMI的患者,在持续性胸痛发作后2、4、6、8h各采血一次,分别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技术和酶动力学法测定血清MYO和CK-MB的含量,并计算出相关参数。结果53例诊断为AMI,74例为非AMI。血清MYO在AMI发作后快速释放入血,2h开始上升,4-6h达高峰,峰值较参考上限升高5-20倍,CK-MB与之相比,反应明显较慢;发病4h内,MYO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5%、67.0%,CK-MB对应值则为51.0%、79.7%。结论MYO在心肌细胞受损后具有快速释放的动力学特征,在AMI的早期,血清MYO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能迅速反应心肌再灌注情况,另外CK-MB的特异性较高;因此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排除,监测溶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振动病防治、科研中,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振动病的诊断。近年来,先后有东北地区、广州市卫生局、沈阳市职防院、济宁医专、李树楠等单位和个人提出了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建议。这些意见的共同点是患者有密切的职业接触史,具有一定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出现发作性的白指、白手(雷诺氏现象)等。但对白指以外的客观检查和检查方法、白指的判断以及临床表现的评价则意见不一,有些问题分歧很大。另外,即使确诊,目前对振动病尚无理想的特效疗法。主要为增强体质,脱离振动作 相似文献
5.
血清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h和24h血中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的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肌钙蛋白T在3h内阳性率显著低于肌红蛋白(P〈0.05);24h阳性率达100%。结论:肌钙蛋白T是诊断AMI最佳的指标,同时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可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RIA)测定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b)浓度,早期诊断心肌梗塞(AMI)。结果表明AMI早期血清Mb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的4.7倍;在其他血清酶升高前一天,就可观察到69.9%的AMI忠者血清Mb浓度升高。血清Mb浓度的峰值与心肌损伤范围的大小,严重痖状的有无以及预后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与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清肌红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 Mb)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的水平。结果:再灌注组血清Mb的峰浓度(619.59±198.55ng/ml)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487.31±60.87ng/ml),而且再灌注组较未再灌注组血清Mb达峰时间明显提前(192min对480min,P<0.01),再灌注组Mb的2小时出现率(Mb2/Mb0)较未再灌注组也显著增高(4.24对2.12,P<0.01)。结论:血清Mb值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冠脉再灌注后早期上升、快速达峰,可以作为一种可靠而简便的判断AMI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同时用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和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范围进行估测。结果表明,二者高度相关,因发病后肌红蛋白开始升高及达峰值时间均早于肌酸磷酸激酶,故能较其更早地用来估测梗塞面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发病时间在2~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定量测定肌红蛋白并分析结果。结果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病时间在2~24h者25例,血清肌红蛋白(98±20)ug/L,心绞痛组发病时间在2~24h内者21例,血清肌红蛋白(42±5)ug/L。结论肌红蛋白定量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24h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临床检验分析血清与抗凝血浆标本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相同条件下的两种标本的9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采集到标本后,不同时间段内对两种标本进行9项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在1-2小时之间,血浆的9项指标差异不明显,而血清的GLU、K的差异明显;在2-3小时之间,血浆的K、GLU、TB、Cl、Na指标差异显著,血清的K、GLU、TB、Cl、Na指标也由显著的差异。结论:对检测项目产生影响的因素包含样本的类型及存放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指标性质及检测目的,正确处理标本,注明类型,这样有利于对病情的诊断和分析。因此,在临床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13.
血清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筛选作用及判断血管再通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CPK ,CK MB)的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酶学指标之一 ,但升高时间较晚。本文旨在观察肌红蛋白 (Mb)浓度在AMI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对筛选早期和 /或不典型患者及其对判断再通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997年至 2 0 0 1年 3月于我院CCU住院的AMI患者 117例 ,据临床治疗结果分为 2组 :①再通组 ,经静脉 (以 90分钟冠脉造影结果判断 )或冠脉溶栓 ,直接PTCA及补救PTCA再通 87例 ,平均年龄 60 4± 9 2 (36~ 85 )岁 ,其中男 64例 ,女 2 3例 ;AMI部位 :前 /侧 4 0例 …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采用临床检验对治疗中的盆腔炎患者进行检查,并探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法是将治疗前患者的血沉、CRP、衣原体检查的平均值作为对照参考,患者治疗后本院对其血沉、CRP、衣原体检查的平均值进行重新统计后与对照参考数值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患有急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将其编组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治疗前的检查结果,治疗组为治疗后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临床检验可以发现,盆腔炎患者治疗后血沉、CRP、衣原体检查的平均值明显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作为一项有效的参考依据,为盆腔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人员Myo、cTnI及hs-CRP的血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中的Myo、cTnI及hs-CRP较之于对照组,浓度比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yo、cTnI与hs-CRP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互补各自优势,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法做检测,在详细分析检测结果 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另60例为对照组,直接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常规治疗诊治,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60例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0例患者(98.33%vs 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开展微生物检验致病菌工作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HB)患者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Ig)检验的价值.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85例HB患者(A组)和入院体检的86名健康人员(B组).A组根据疾病程度分为A1组38例(轻度HB)、A2组24例(中度HB)、A3组16例(重度HB)、A4组7例(重症HB).均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7例作为检验组,以及未实施微生物检验期间收治的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不参与微生物检验,检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定期参与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检验组47例患者中,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38%.对照组47例患者中,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1.28%.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检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更低.结论:应将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的控制过程中,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以及空腹血糖检测,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空腹血糖值。结果:在经过测定后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为(9.97±0.71)mmol /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9.34±1.22)mmol /L;对照组空腹血糖值为(5.32±1.23)mmol /L,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5.60±1.29)mmol /L。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检验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及时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