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胃癌D2根治术中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与原位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行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术中行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清扫脾门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脾门淋巴结总数、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拔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1年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中,与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相比,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且提高了脾门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2.
虞哲科  邱振明  林祖朝  郑永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1041-1042,104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手术均成功,其中34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11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3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74ml,平均清扫淋巴结29.5枚。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3.
进展期近端胃癌联合脾切除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碧娟  黄昌明 《医学综述》2008,14(5):680-682
第二站淋巴结全部被清除的胃癌切除术(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近端胃癌标准术式已获得广泛的认同及普及,临床上为了手术根治的彻底性常联合脾切除。但近年来进展期近端胃癌联合脾切除术能否让患者获益受到质疑,有的学者坚持应联合脾切除以清除脾门淋巴结、脾动脉淋巴结来确保手术的根治性,但有的学者则提出对切除脾脏应持慎重态度或在D2根治术中尽可能地进行保脾的淋巴结清扫。本文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联合脾切除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进一步认识联合脾切除的适应证,规范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冉  孙培焱  吴刚  孙培春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46-1749
目的比较三维与二维腹腔镜成像系统在胃癌根治术脾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的8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使用二维腹腔镜成像系统的43例患者纳入二维组,将术中使用三维腹腔镜成像系统的40例患者纳入三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二维组比较,三维组手术总用时和清扫脾门淋巴结用时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脾脏误伤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脾门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长、住院总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二维腹腔镜成像系统相比,三维腹腔镜成像系统在脾门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脾脏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SOX方案)联合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151例,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组(机器人组)60例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手术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前临床分期(cTNM分期)、病理分期(y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退缩分级、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估计量、腹部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首次通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血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实施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2019年2月至9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下完成的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临床资料。结果: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均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Ⅱ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9例患者中,术前病理FIGO组织学分级 Ⅰ 级5例,Ⅱ 级4例;手术时间(251.67±78.32) min,术中出血量(261.11±92.80) mL,术后下床时间(16.00±2.66) h,尿管拔除时间(20.00±1.58) h,肛门排气时间(21.56±4.53) h,引流管拔除时间(27.22±17.87) h,术后住院时间(4.44±0.53) 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临床病理分期IA期8例,IB期1例(补充阴道近距离放疗)。术后1个月随访,阴道顶端无裂开,脐部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具备娴熟机器人手术技巧和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主刀医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手术前后体质量减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VIP水平高于术前,两组血清SS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血清MT...  相似文献   

8.
孙彦华 《当代医学》2021,27(16):77-79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治疗胃癌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保脾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扫程度(淋巴结清扫总数目、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数目时间及数目),术前及术后1年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抗原19-9(CA19-9)指标;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总数目、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恢复效果显著,淋巴清扫程度与常规开腹手术相当,远期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胃联合脾切除术(TGS)对老年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86例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保脾组62例行全胃切除术(TG),切脾组24例行TGS,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及淋巴转移发生情况、术后1、3、5年生存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评价脾在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及远期的正性免疫作用.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术后1年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年及5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住院天数切脾组比保脾组长,术后病理显示两组有第10组和第11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为0.结论脾在老年进展期胃癌近期能发挥正性免疫作用,TG较TG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大大提高了患者1年的生存率,因此对无脾脏转移及脾动脉旁淋巴结、脾门淋巴结阳性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不主张全胃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浆膜未受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运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388例浆膜未受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35例,行开腹手术患者153例)。以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pT2、pT3)为指标,用逐一配对法进行配对,最终11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腹腔镜组58例和开腹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0.2?10.1)枚/例与开腹组的(28.0?8.1)枚相当(P>0.05);且两组患者胃周各组别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开腹组相似,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2.1%和0%,与开腹组的15.5%和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随访1~50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曲线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浆膜未受侵犯的进展期胃上部癌是安全、可行的,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要成为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常规手术,需进行进一步大宗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兵  杨侃侃  陈锐 《安徽医学》2021,42(3):245-247
目的 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顺蠕动食管空肠吻合在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胃肠外科43例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食管-空肠的吻合方式,行SPLT顺蠕动吻合的20例患者作为SPLT组,行Overlap吻合的23...  相似文献   

12.
吴杨  姚寒晖  梁伟  朱亮  孙思楠 《安徽医学》2018,39(8):903-90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限期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4例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术后胃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2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组),并与同期20例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ARH+APL组)的早期宫颈癌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术式术中、术后的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2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在腹腔镜下均顺利完成手术。TLRH+LPL组在术中出血量上与ARH+AP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切除的淋巴结数、淋巴结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术早期胃癌根治术的35例和42例患者,分别作为LAP组OPEN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总住院费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切缘以及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并发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诸多优势,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D2 lymphadenectomy combined with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splenic hilum (No. 10 lymph nodes).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21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and No. 10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o underwent D2 curative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even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simultaneous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group), while 143 patients did not (spleen-preserving group). Five-year survival rates, mean numbers of dissected No. 10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No. 10 lymph nodes, and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tential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0.0% for the splenectomy group and 19.7% for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χ^2=14.73, P 〈0.05). The mean numbers of dissected No. 10 lymph nodes and metastatic No. 10 lymph nodes in the splenectom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P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pth of invasion, splenectomy, and type of gastrectomy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The survival rate for T3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plenectomy was 38.7% and 18.9%, respectively (χ^2 =15.03, P 〈0.05).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gastrectomy, survival rates were 33.4% and 20.7%, respectively (χ^2 =13.63, P〈0.05). 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plenectomy group was 24.7% and 4.1%,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spleen-preserving group was 17.5% and 3.5%,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Splenectomy is beneficial for No. 10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To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total gastrectomy with splenectomy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T3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who have No. 10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No.12a组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将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切除术14例,均行No.12a组淋巴结清扫,其各评价指标(除清扫淋巴结外)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D2根治术,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性、安全性、可行性,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神经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184例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由单一术者完成RALP的局部或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临床信息,分析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穿刺方式等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神经保留的影响。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手术时间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不同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的患者RALP手术时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RALP术中神经保留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LP术中未保留、保留单侧与保留双侧神经患者年龄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是RALP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前列腺体积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r=0.201,P=0.006);盆腔淋巴结扩大切除患者的RALP手术时间长于闭孔切除者,且盆腔淋巴结闭孔切除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未切除者(P均<0.01);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穿刺方式等对RALP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是RALP术中神经保留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49,95% CI:0.906~0.995,P=0.027;OR=0.742,95% CI:0.551~0.999,P=0.049;OR=0.540,95% CI:0.322~0.903,P=0.019;OR=0.457,95% CI:0.230~0.905,P=0.025)。RALP术中未保留、保留单侧和保留双侧神经的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为108、20、56例,3组患者的年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切除范围和穿刺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前列腺体积大以及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年龄大、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高、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以及经直肠穿刺不利于RALP术中神经保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用于远端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第12组)清扫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远端胃癌病人88例,随机分为3组行胃癌根治术(D2+经不同手术入路行第12组淋巴结清扫),其中前入路组30例,后入路组26例,右侧入路组32例。针对3组病人的第12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第12组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术中第12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其他2组(P < 0.05~P < 0.01),后入路组术中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P < 0.05)。结论后入路法在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清扫中清扫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老年胃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24例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30例,比较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CD4/CD8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全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1),CRP在术后3 d、7 d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CD4/CD8在术后1 d、7 d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P < 0.01和P < 0.05);全腹腔镜组术后1 d明显高于术前(P < 0.01)。结论对于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较明显的近期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