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11-2015-10手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神经卡压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38例均随访6~18个月,30例术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正常,8例恢复效果欠佳,再次行肌腱转位术治疗,伸指功能恢复理想。结论旋后肌浅层Frohse腱膜弓、旋后肌肌管,骨间后神经周围腱鞘囊肿等压迫是引起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期手术探查、松解治疗骨后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方法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旋后肌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3例确诊为桡神经深支旋后肌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取旋后肌腱弓切开减压术和变形桡神经段切除、断端显微修复缝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3~5个月随访,22例患者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正常。切开旋后肌腱弓减压的3例患者中,1例患者手功能恢复不满意,尚需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桡神经深支旋后肌卡压综合征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一旦诊断成立,即应手术治疗,术后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联合MRI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0例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尺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病人手术前后进行神经电生理及MRI检查,检测并分析不同时间点病侧、健侧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传导速度(movement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尺神经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采用MRI观察健侧和病侧尺神经结构.结果 健侧和术前病侧的MCV、SCV、CS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和术后4周病侧的MCV、SCV、CS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V与CSA呈负相关(r=-0.813),SCV与CSA呈负相关(r=-0.844).MRI显示:受损尺神经明显肿胀,神经呈现高低不等的信号,肿胀部位(内上髁沟、尺侧腕屈肌)明显受到旋前圆肌、指浅屈肌、肘管、屈肌总腱等组织卡压.结论 神经电生理适用于早期诊断尺神经卡压综合征,MRI适用于制定手术方案,两者联合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患者22例(31侧)行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伸指总肌肌电图检测。结果:在31条患病正中神经中9条感觉传导未引出反应波、22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3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18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中以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异常阳性率最高(100%);其次是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74%)和拇短展肌神经源性改变(5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例患者进行临床特点总结、行电生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无痛性下肢远端无力.电生理检查示四肢广泛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示3例患者均存在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缺失突变.结论:HNPP多以神经易卡压部位发病,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异常,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广泛神经脱髓鞘损伤,基因检测能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均未诱发出电位即重症CTS者38例(44只手),分别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手腕处刺激,在第二蚓状肌和手掌骨间肌记录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起始潜伏时差.结果:重症CTS 44只手中,40只手(91%)在正中...  相似文献   

7.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48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共测定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83条受累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电位、感觉神经电位及80块拇短展肌肌电图检查。结果本组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83条受累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以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测定异常明显,表现为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环指感觉电位(SNAP)潜伏期(LAT)差值增大75条(94%),感觉电位波幅降低74条(8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53条(64%)。而运动电位检测则以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延长明显有37条(45%)。80块拇短展肌的肌电图检查中有28块(35%)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为放松状态出现自发电位且伴募集时电位数量减少。同时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期,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83条受累正中神经中属于正中神经早期受累47条,中期受累33条,晚期受累3条。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临床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期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采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OMG患者进行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肌电图检测.结果:伸指总肌的单纤维肌电图34例异常,重复电刺激异常23例;肌电图示14例肌源性损害.结论:OMG患者单纤维肌电图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其次为重复神经电刺激,其肌肉检测阳性率高低依次为眼轮匝肌、肱二头肌及小指展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30例CTS患者共有50条患病神经,其中7条正中神经诱发波形消失,43条正中神经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0例患者的36条正中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或(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9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有去神经电位.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点。方法收集11例平山病青少年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神经电生理与颈椎磁共振特征,总结规律。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15~17岁,均隐匿起病,均以单侧上肢远端力弱、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均可见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主肌群不同程度肌力下降、肌萎缩伴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见尺神经及正中神经CMAP波幅降低,针电极肌电图可见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自发电位。颈椎磁共振可见下段颈髓受压变细并局部萎缩,过屈位磁共振可见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结论平山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需重视其诊断与早期治疗,神经电生理及颈椎磁共振检查尤其过屈位磁共振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18例,单侧病变42例.60例CTS患者中78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6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74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4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58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35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CT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结果35例41侧CTS电生理检查,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MULD)异常率100%,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85.4%,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9.3%,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占14.6%。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CT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ULD测定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一组继发于肘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56例骨性关节炎合并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所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9例肘管弓状韧带存在肥厚增生,占本组病例的87.5%;56例均发现尺神经沟骨性增生、骨赘形成及关节囊肥厚,卡压尺神经.48例术前进行肌电图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尺神经损害.结论 肘部的反复轻微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治疗可采用保守和积极手术的方法,如果出现手部功能的减退,应高度可疑有继发尺神经卡压的可能,一旦确诊,手术治疗要持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0例肌肉活检确诊为线粒体肌病同时又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从临床症状与体征、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探讨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1例仅有临床下受累,另外9例表现为轻中度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以感觉症状为重。结论:对线粒体肌病患者应将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相结合,提高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有助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不同刺激参数对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探讨局部电刺激致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可能性,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各项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1)应用各种模式的电刺激对大鼠的颈项部肌群进行刺激,观察局部及全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同时记录局部肌电变化。(2)研制微型电脉冲神经肌肉刺激器,设定合适的刺激参数,经预处理后植入成年SD大鼠体内。予以每天8小时间隙电刺激。于植入后的2、3、4、5周观察动物形为改变。行电生理检测后,处死动物后取材行各项组织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在刺激频率不变的前提下,随脉宽的增加(50-200μs),肌电幅值显著上升。且肌电幅值的变化与大鼠行为改变成正相关。以下参数:50Hz、200μs、刺激间隔时间1/3s、20V十分适合建立颈部肌痉挛动物模型。(2)经颈部局部刺激后,电生理检测可见失神经电位。光镜检测提示存在神经卡压的病理改变。电镜检测示髓鞘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不同的刺激参数可影响肌肉的收缩状态与强度,局部电刺激的方法可用于建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颈神经后支卡压可能为椎孔外卡压综合征产生的启动因素。 [关键词] 慢性颈肩痛 电刺激 刺激参数 椎孔外颈神经卡压 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总结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特点,复习相关文献,研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10-2016年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病程为1.5~2.5 a,临床特点为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双上肢近端肌无力和萎缩,伴上肢肌张力下降和腱反射减退,神经肌电图示双上肢肌肉呈广泛失神经及再支配表现,例1颈椎MRI显示猫头鹰眼征.结论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改变均符合枷臂综合征的诊断,突出表现为明显的双上肢近端肌无力、萎缩.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可治愈或明显缓解疾病进展.由于其上肢严重病损,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 选取2010-07-2012-07我院7例CID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表现、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 7例CIDP患者均有四肢或双下肢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脊液蛋白升高,神经电生理异常.出院后3例恢复较良好,另外4例出现2~4次复发.结论 CIDP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免疫球蛋白和(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获得性神经肌强直主要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获得性神经肌强直男性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发病年龄21~64岁。3例患者均无中枢损害,其中2例表现为典型的骨骼肌游走性波浪状蠕动,另1例为肌肉疼痛、痉挛和肌无力、多汗。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提示神经传导均正常,2例肌电图均可见特征性肌纤维颤搐表现。结论获得性神经肌强直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颤搐、痉挛和假性肌强直,可合并多汗等植物神经损害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CuTS)术前评估、术式选择、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0例CuTS患者,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神经行尺神经显微松解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前4周病侧组和健侧组尺神经行MR检测对照,术前、术后病侧组尺神经MR检测指标对照。结果 MR显示受累神经肿胀、增粗,信号减低,神经内线状结构消失,肿胀部位(内上髁沟、穿尺侧腕屈肌处)明显受到旋前圆肌、指浅屈肌、肘管、屈肌总腱等组织卡压;神经横截面积(CSA)相比较于健侧差异显著;术前、术后对照:MR尺神经检测结果提示神经卡压明显缓解。结论 MR能够从形态学角度提供神经卡压程度、部位等信息,同时可以清晰显示卡压神经周围解剖,适用于辅助术前评估,指导手术操作,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平山病(HD)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改变及颈部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对10例HD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征及颈部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7.3±3.7)岁,均有大小鱼际肌、骨间肌及前臂远端肌群萎缩,呈斜坡样改变.肌电图检测提示患侧上肢远端肌肉呈神经原性损害,而患肢对侧肌肉萎缩较轻,对侧同名肌肉或上肢近端肌肉也呈神经原性损害改变.颈部MRI可见低位颈髓萎缩,其中以C6、C7明显;过屈位扫描时下段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脊髓后方硬膜下间隙增宽.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H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发展观察中起重要作用;颈部MRI检查为HD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