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我院美容科收治的黄褐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果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氧 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皮肤水分和皮 损评测分值、皮肤特征(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理)相关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 与GSP-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表皮水分流失、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色素斑、毛孔、紫质、皱纹及纹 理等相关皮肤特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确切,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 皮肤损伤状况,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3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治疗,研究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9.2%,对照组为33.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有效性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严重程度指 数(MASI评分)、医生整体评价(PGA评分)、满意度及皮损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 于对照组的77.14%(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纳晶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症状,促进 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探讨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皮损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医疗美 容诊所有限公司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76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 38例。参照组给予强脉冲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果酸换肤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 VISIA皮肤特征及皮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参照组的84.21%(P <0.05);治疗 组MDA、SOD及GSP-Px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评分低 于参照组(P <0.05);治疗组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低于参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临床应用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皮损程度及氧化应激 指标,提高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经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口服氨甲环酸片)和观察组(58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医生整体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及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主观指标(满意度、睡眠及精神状态)及血清MDA、E2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3.79%(P<0.05);两组治疗后MASI、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及血清MDA、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11月我 院收治的4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自体半脸对照试验,设定左侧脸为观察组,予氨甲环酸液 局部注射皮损,右侧脸为对照组,予氨甲环酸液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混合液局部注射皮损。比较两组主观 评价、自我评价、色斑消退程度和毛孔、皮肤纹理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医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皮肤毛孔、纹理均优于 治疗前,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GF 联合氨甲环酸液注射治疗黄褐斑安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女性黄褐斑治疗中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科门诊女性黄褐斑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1064 nm调Q激光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31例。比较两组面部皮损面积、黄褐斑严重程度、皮损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情况、美观度。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面部皮损面积小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黄褐斑严重程度评分、MASI评分、红斑指数、复发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单独治疗组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美观度为87.1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黄褐斑治疗中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的疗效较单独1064 nm调Q激光治疗显著,且能够有效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维生素C与氨甲环酸联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6月收治的 76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开展口服维生素C与德菲林复 合酸抑菌凝露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色斑评分及色斑皮损面积、 临床效果及性激素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色斑颜色及色斑皮损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P <0.05);试验组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 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维生素C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 色斑情况和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究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强脉冲光疗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 9月-2023年9月北京绽放研塑医疗美容诊所收治的8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强脉冲光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比较两组 临床疗效、皮肤图像评分及生理参数。结果 观察组皮损颜色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及MASI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P <0.05);观察组毛孔、色斑、纹理及色素沉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面 颊经皮水分丢失程度低于对照组,表面油脂含量及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强脉 冲光疗法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黄褐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患者的皮 肤状态,进而提高整体美观度。  相似文献   

10.
张慧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25-28
目的 分析在黄褐斑治疗中运用皮秒激光联合外用氨甲环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 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皮秒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治疗,比 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心境状态、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 80.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POM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P >0.05)。结论 在黄褐斑治疗中采取皮秒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独 用药治疗更能改善黄褐斑症状与心境状态,患者对黄褐斑治疗的满意度更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forming hormone,FSH)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皮损评分相当,E2、FSH与LH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评分,E2、FSH、LH水平均下降(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氨甲环酸基治疗黄褐斑疗效较高,可改善患者皮损状态,调节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29-32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例。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与维生素C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 维生素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及血清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 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P <0.05);观察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2、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黄 褐斑患者予以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缩小黄褐斑面积,减轻黄 褐斑颜色,同时能够有效控制E2、MDA水平,优化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皮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旋维C联合氨甲环酸射频导入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黄褐斑患者,依次射频导入左旋维C精华液和氨甲环酸精华液,每周1次,共8周。治疗中每周及总疗程结束后1周随访,通过治疗前后拍照、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等评估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40例患者皮损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80.00%。MASI评分由(24.25±9.26)分降为(15.15±6.55)分(P<0.05)。面部TWEL值减少、皮肤含水量增加、黑色素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左旋维C联合氨甲环酸射频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好、安全性高,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艾维岚?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12月宁波鄞州 薇琳医疗美容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8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9例。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艾维岚?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黄褐斑面 积和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 后均无皮肤干燥脱皮、凹凸不平、红斑及淤青、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皮下出血、皮疹、水疱、肉芽或结 节、感染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在首次治疗后出现皮肤微红、发热现象,症状均于3天内消失;对照组 有3例胃肠道不适症状,后续强调进餐后服药,不良反应消失。结论 艾维岚?联合氨甲环酸在黄褐斑的治 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的美观问题,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可以提高 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光透皮下氨甲环酸给药联合甘草酸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整形美容 科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试验 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试验A组在 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试验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 予点阵激光辅助透皮下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 分、治疗满意度、皮肤色斑变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B 组(P <0.05);试验A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皮肤色斑变化率高于对照 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 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甘草酸苷口服治疗黄褐斑 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黄褐斑面积,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色素沉着几率小,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 高,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合酸辅助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5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2),对照组采用IPL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合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改善情况、皮肤状态、皮肤屏障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周,两组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WEL)较治疗前逐渐降低,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较治疗前逐渐增加(P<0.05);同时间段研究组TWEL均低于对照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瘙痒、刺痛、潮红及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酸辅助IPL能减少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炎性皮损,改善患者皮肤状态,提高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双波长强脉冲光(IPL)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皮肤科接诊的60例面部寻常痤疮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双波长IPL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波长IPL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经皮水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pH值]、不良反应、痤疮瘢痕情况以及皮肤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AG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EWL、pH值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痤疮瘢痕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毛孔、红斑、紫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波长IPL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可促进皮损消退,改善皮肤屏障,减轻痤疮瘢痕,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具有完美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0PT)的新型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笔者科室就诊的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用新型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新型强脉冲光治疗。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68.89%,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仅有个别病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新型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无创伤,且能显著改善皮肤光老化的多种状态(皮肤暗沉、皮肤粗糙、细小皱纹、毛细血管扩张及毛孔粗大),使皮肤质地较以前更光滑、细致。  相似文献   

19.
刘姝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1):41-44
分析米诺环素联合强脉冲光用于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洋县中医医院2019年 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米诺环素, 观察组联合强脉冲光,比较两组皮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毛细血管扩张、红斑、瘙痒和丘 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生理领域、自 身生活质量总主观感受、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和自身健康状况总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治疗 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 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8月在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将患者分为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联合治疗组,各20例。Nd∶YAG激光组采用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氨甲环酸组采用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联合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明显低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满意度高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后,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15.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低于Nd∶YAG激光组及氨甲环酸组(P<0.05)。结论:Q开关1 064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