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为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各50例,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数字广度、连线测试、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等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双相障碍组在数字符号(37.31±12.83)、视觉再生倒背评分(7.58±3.05)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分类个数(4.12±2.04)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错误数(15.88±7.85)及持续错误数(8.67±3.49)少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轻.  相似文献   

2.
3.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 BPD)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致残率极高的终生性精神疾病,常发生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早期。其患病率1.2%~2.4%,占心境障碍人群的20%~50%,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1]。认知功能损害是BPD 的重要特征之一。笔者就近年来BPD认知功能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缓解期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认知功能.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复诊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临床定式访谈的目前处于缓解期的MDD患者及BD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间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正常对照组各30例。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连线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数字符号、图形视觉再生测验,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比正常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组有明显的损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健康亲属均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认知功能又称神经认知功能,指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也就是由大量分工不同而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神经元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功能.包括分辨、整合信息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包含视觉追踪、工作记忆、逻辑推理与计划能力等几个方面.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运算、时间、空间定向、结构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执行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病人情感气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的72例双相障碍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社区志愿者75名作为对照组。使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TEMPS-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2组的情感气质及认知功能。结果:双相障碍病人的情感气质各因子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1),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记忆、认知总分得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P<0.01);双相障碍病人的循环气质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认知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易激惹、情感旺盛气质与语言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将双相障碍病人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作因变量,循环气质、年龄、文化程度作自变量,得出文化程度、循环气质分别能解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分数变异的14.5%和13.7%(P<0.01);记忆作因变量,循环气质、年龄、病程时间作自变量,得出年龄、循环气质分别能解释记忆分数变异的30.4%和5.3%(P<0.01和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BPD)认知损害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治疗前后双相躁狂认知损害变化。方法:30例双相躁狂患者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言语记忆测验(HVLT-R)、数字广度测验(DSP)、持续操作测验(CPT)、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临床总体映象量表-疾病严重度分量表(CGI-S),于治疗前与治疗6周末评定及比较。对照组为30名健康人。结果:患病组治疗前WCST操作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以及HVLT-R、DSP、CPT的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6周后WCST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DSP、HVLT-R操作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PT的操作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患病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增加、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病组的HVLT-R、DSP、CPT操作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存在损害,病情缓解后注意力恢复正常,而执行功能和记忆力仍存在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状况.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测试中文版,对50例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进行测试,并按1:1配对原则,分别与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情感障碍患者在数字符号[(11.8±4.06)分 vs (14.88±2.79)分]、填图[(9.78±2.69)分 vs (12.84±2.43)分]、木块图[(9.64±3.24)分 vs (12.72±1.99)分]、图片排列[(10.44±3.08)分 vs (12.38±2.26)分]4个因子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1);(2)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情感障碍患者语言能力总分[(72.54±16.70)分 vs (60.10±18.26)分]显著升高(P <0.01)操作能力总分无显著变化(P >0.05).结论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操作能力损害为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状况。方法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测试中文版,对50例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进行测试,并按1:1配对原则,分别与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情感障碍患者在数字符号[(11.8±4.06)分vs(14.88±2.79)分]、填图[(9.78±2.69)分vs(12.84±2.43)分]、木块图[(9.64±3.24)分vs(12.72±1.99)分]、图片排列[(10.44±3.08)分vs(12.38±2.26)分]4个因子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情感障碍患者语言能力总分[(72.54±16.70)分vs(60.10±18.26)分]显著升高(P<0.01)操作能力总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操作能力损害为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缓解期分裂症和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BPD)认知功能损害模式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差别.方法 采用8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对缓解期分裂症32例、缓解期BPD30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进行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评定,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组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缓解期分裂症组除StroopC和数字广度测验-顺背外,其余15个神经心理学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1),缓解期BPD只有9个指标差于对照组,缓解期分裂症组的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StroopCW得分比缓解期BPD差[分别为(8.13±3.35)分,(12.11±3.72)分,(6.00±3.09)分,(9.78±3.60)分;(48.61±15.73)分,(69.33±21.04)分,P<0.05],比缓解期BPD损害严重,但是在WCST的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和TMT-B上两组的操作结果无显著性的差别,损害同样严重,缓解期BPD的心理社会功能和缓解期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缓解期BPD的认知损害领域和缓解期分裂症存在一些重叠,而缓解期分裂症的损害更为广泛和严重;缓解期BPD的心理社会功能好于缓解期分裂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社会功能。方法本文通过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对30名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和28名健康者(对照组)及我院接诊单纯性抑郁症患者26例(抑郁症组),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并分别对三组进行记忆、学习、注意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结果抑郁症组DA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组与对照组比较,其DAS总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会呈现社会认知以及行为功能的损害,并伴有较为突出的焦虑及病耻感等社会心理问题;在精神病的防治过程中,该部分患者社会心理问题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与同期65例没有误诊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发现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双相情感障碍均有精神病性症状,两组间住院次数、发病至确诊经历时间及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误诊原因中,注重精神病性症状、忽略情感症状排序最高,为75.0% (21/28).结论 医生应提高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全面收集病史,全面深入地进行精神检查,充分重视情感症状,避免或减少双相障碍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最多见的3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脑功能改变方面日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行综述,用以寻找主要的精神疾病的共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为这3种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PD)不同临床状态下的认知操作模式.方法 采用8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对BPD的不同临床状态病人(躁狂相、抑郁相和缓解期)各30例和正常对照34例进行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评定,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 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 1.急性发作的BPD几乎所有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躁狂相、抑郁相、缓解期和对照组的WCST完成分类数分别为(1.58±0.90)个、(1.89±1.56)个、(2.44±1.42)个、(4.90±1.73)个;即刻逻辑记忆分别为(10.68±3.92)分、(10.00±3.80)分、(12.11±3.72)分、(15.80±4.2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缓解期BPD在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执行功能上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发作的BPD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而且可持续至缓解期.  相似文献   

17.
孙杰 《中外医疗》2016,(4):144-145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培酮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法(WCST)及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改善情况。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WCST评分中总测验次数、正确反应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分类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可有效改善患者情感障碍及认知功能,疗效显著,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双相情感障碍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情感障碍稳定期患者64名,其中女性28名,男性36名。采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每周5次,共干预10次,两周时间完成。于治疗前及2周后应用连线测验(TMTA),符号编码,词语学习(HVLT-R),视觉记忆(BVMT-R),Stroop-单词、颜色及色词,持续操作测验2D、3D及4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前后比较,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男女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显示所有测验指标,即连线测验词,持续操作测验2D、3D及4D成绩,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双相情感障碍男女组的组间比较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男性患者的视觉记忆(BVMT-R)及持续操作测验2D、3D及4D成绩均明显优于女性患者(P<0.05),而连线测验(TMTA),符号编码,词语学习(HVLT-R),Stroop-单词、颜色及色词成绩比较男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双相情感障碍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在恢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80例恢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言语记忆测试(HVLT-R)及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YMRS评分、HAMD评分、HVLT-R、WCST、Hcy、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YMRS评分、HAMD评分、HVLT-R、WCST、Hcy、SA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在恢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有效地改善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恢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社会认知交互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及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