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中,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再生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表皮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分离和扩增水平有限,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可诱导分化为皮肤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来源广泛、易分离培养扩增及免疫源性低等,使其可能成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为皮肤缺损临床治疗另辟新径。就MSCs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人胚胎干细胞系H8和H9在维持培养、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特性.方法:采用mTeSR1做为基本培养基,Matrigel做为基质胶,进行无滋养层的维持培养.采用白细胞抑制因子1(Smad-1)双抑制剂的神经前体细胞诱导,和含B27的Neurobasal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人的皮肤为材料,拟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成纤维前体细胞并研究其除皱整形能力。方法组织块法分离人的皮肤成纤维前体细胞,并通过RT-PCR、流式细胞仪、软琼脂克隆等实验技术对分离的皮肤成纤维前体细胞进行鉴定,同时进行免疫荧光、动物实验检测其在治疗真皮损伤以及除皱整形方面的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并扩增人的皮肤成纤维前体细胞,优化了原代细胞的分离方法,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部分干细胞表面标记HLA-I、HLA-DR、CD90以及CD105,软琼脂克隆实验表明该细胞不具有致瘤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注射该细胞的裸鼠与对照组相比,真皮层产生更多的I型胶原蛋白,皮肤厚度增加。结论一次取材,体外能够成功持续获得人的原代皮肤成纤维前体细胞,优化了原代细胞分离方法。并且该细胞注射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修复受损皮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不同月龄大鼠行为、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2月龄和15月龄48只Wistar大鼠的行为学、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形态学及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应激大鼠水平运动、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这一变化在老年应激组更明显.应激组糖水偏爱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持续到应激结束后一周;老年应激组的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青年组.应激组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呈程度不同的损伤现象,且老年应激组的损伤较青年组严重.应激组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BDNF表达明显下调,老年应激组下调明显.应激后一周,青年应激组BDNF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引起老年大鼠明显的行为学改变,提示老年大鼠对应激的反应性和耐受性降低.应激导致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的变性、萎缩和死亡及BDNF表达下降,这一变化在老年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前体细胞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表达的影响,为BDNF如何影响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迁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功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后,向脑室注射0.5 μg BDNF,取脑组织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DCX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及表达部位.结果 相对于未注射BDNF的抑郁症大鼠,注射组大鼠海马区域DCX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且与未注射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调控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前体细胞微管相关蛋白DCX的表达,从而影响抑郁症时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反应性,以期找到体外有效增加其神经元生成的化学物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培养体系,分别被各种化学物质诱导分化,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不同化学物质诱导神经元生成的比例。结果:白介素-1α促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神经元生成,天麻素、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呈抑制效应,雌二醇、葛根素、牛蒡子苷、人参皂甙Rg1无明显作用。结论:新生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方向可被环境信号调控。白介素-1α是上述化学物质中唯一有望增加植入后神经元产量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皮肤瘢痕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根据基础和临床两方面总结近年皮肤瘢痕的物理治疗进展,认识物理治疗在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物理治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ine1990-01/2007-12有关皮肤瘢痕方面的文献,检索词"keloid,hypertrophic sear,treatment,keloid fibroblasts in vitro",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0-01/2008-12相关皮肤瘢痕基础研究和治疗的文章,检索词"皮肤瘢痕、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物理治疗",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皮肤瘢痕的相关文献,开始查找全文.将与皮肤瘢痕基础研究和物理治疗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类文章.共检索到关于皮肤瘢痕的文献206篇,13篇资料提炼纳入标准.文章根据皮肤瘢痕的特点从基础研究和物理治疗两方面对皮肤瘢痕的文章进行综合、概括和评价.也对未来物理治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随着对皮肤瘢痕物理治疗的日益重视和深入研究,早期利用功能康复综合疗法、冷冻疗法、加压疗法、放射疗法、激光疗法等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结论:随着对皮肤瘢痕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兴物理治疗手段的涌现和原有物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同生物工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如基因技术与物理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相结合、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等,有望为皮肤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iRNA-122 (miR-122)转染胚胎干细胞(ESCs)源性肝前体细胞,观察及评估其是否能推进ESCs向肝细胞的分化过程。方法:采用丁酸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及地塞米松(Dex)联合序贯诱导小鼠ESCs使之初步分化为肝前体细胞,然后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出pAV.Ex1d-CMV>miR122/IRES/eGFP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使其转染贴壁诱导第9天的小鼠ESCs源性肝前体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miR-122的细胞后继续培养。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的变化;使用real-time RT-PCR检测肝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肝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吲哚氰绿摄取实验、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实验检测肝细胞功能。结果:丁酸钠、FGF-4及Dex联合序贯诱导可将小鼠ESCs成功地诱导为肝前体细胞。转染miR-122后,细胞在形态学上更接近成熟肝细胞;肝特异性基因白蛋白(ALB)、甲状腺素运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葡萄糖-6-磷酸酶、细胞角蛋白8、胆固醇7α-羟化酶及细胞色素P450 3A4的mRNA表达均增高;肝特异性蛋白ALB及细胞角蛋白18均表达增高,而甲胎蛋白表达降低;吲哚氰绿摄取实验、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实验结果均显示转染miR-122后肝细胞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丁酸钠、FGF-4及Dex联合序贯诱导可将小鼠ESCs成功地诱导为肝前体细胞;miR-122能够有效地促进小鼠肝前体细胞的分化与成熟。  相似文献   

9.
Sertoli细胞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ertoli细胞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Sertoli细胞与14 d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前体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β-Ⅲ tubulin 阳性细胞数增多,并出现TH阳性神经元.结论:Sertoli细胞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生长,但具有显著促神经元分化作用,并能够诱导与其共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无外源基因整合(integration-free)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特异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并研究其向造血前体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用核转染的方法将表达Oct4、Sox2、Klf4、c-Myc和Lin28转录因子的质粒p EB-C5以及表达SV40大T抗原的质粒p EB-Tg导入引产巴氏水肿胎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将其重编程为i PSC后检测其向3个胚层细胞分化的特性。将i PSC细胞与小鼠OP9细胞共培养向造血前体细胞诱导分化,检测造血前体细胞特异性抗原。结果:成功建立了巴氏水肿胎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的α地中海贫血患者特异i PSC系,其具有向3个胚层分化的能力,与OP9细胞共培养9 d后可检测到造血前体细胞标记CD34的阳性率为18.7%,CD34和CD45双阳性为12.2%。结论:巴氏水肿胎皮肤成纤维细胞可成功诱导成"integration-free"i PSC,该细胞系具有向3个胚层分化的能力,与OP9共培养可向造血前体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静  孙兴怀  汪洋 《解剖学报》2007,38(5):614-617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培养.方法 分离E14和E18 SD大鼠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用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并利用体外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视网膜前体细胞在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成球,贴壁后,细胞逐渐从细胞球向周围迁移分化.扫描电镜可见细胞球和分化细胞的形态,透射电镜可见细胞球和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悬浮培养的细胞球中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外胚层源性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和细胞分裂增殖标志物BrdU.贴壁后,视网膜前体细胞能分化为多种视网膜细胞类型,包括Thy1.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E14和E18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6.91%±4.05%和4.65%±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4,P<0.001).结论 改进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可成功培养视网膜前体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早期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百分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表皮干细胞凭借其特有的生物学优势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表皮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1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pidermal stem cell,marker,clinic alap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01CNKI数据库(网址http://www.cnki.net/index.htm)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标记物,临床应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815篇,最终纳入21篇。结果与结论:了解表皮干细胞的来源、分布特征、鉴定方法、增殖与分化调控的机制、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是进一步应用表皮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对维持表皮的自我更新、保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以及对皮肤的创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表皮干细胞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液和脐血中含有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组织缺血或内、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 ,尤其是VEGF可以动员骨髓源性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到外周血液中 ,归巢并汇聚在缺血组织内 ,分裂、增殖及分化 ,形成新血管 出生后血管发生 ,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来,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1-2]。MDSCs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由一些髓系祖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具有显著抑制免疫细胞应答的能力~[3]。小鼠MDSCs的表面标志:粒样MDSCs(G-MDS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类神经前体细胞中内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转录活性及增殖与分化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系列hTERT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β-半乳苷酶表达载体,瞬时共转染HeLa细胞和hNPCs-G3细胞,检测不同长度启动子的活性.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增殖过程中hTERT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cAMP诱导分化过程中hTERT基因启动子活性.结果 hNPCs-G3神经前体细胞内源性hTERT基因的转录活性较低,主要依赖近端启动子区.bFGF上调hNPCs-G3神经前体细胞内源性hTERT基因的表达,其调控主要作用在-2 098~-1 099bp区域和-3 216bp~-2 098bp区域内;cAMP 抑制hNPCs-G3神经前体细胞hTERT基因的转录,其调控主要作用在近端启动子区.结论 神经前体细胞内源性hTERT基因的转录活性较低,bFGF可上调神经前体细胞内源性hTERT基因的表达,cAMP则可抑制hTERT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在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其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探讨施万细胞对神经前体细胞在损伤脊髓内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本实验将施万细胞与神经前体细胞联合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处,主要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发现真皮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存在自体移植的可能性。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细胞,则可解决许多免疫系统损伤疾病。目的:探讨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4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条件培养基由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新鲜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以7:3比例组成。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1~8d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3,6,9d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稳定表达自身特异性标志CD73,Vimentin等,不表达造血系统特异性标志CD34,CD45等,且低表达HLA-I,完全不表达HLA-DR。诱导3d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诱导前,细胞内和细胞间存在许多折光性强的囊胞样颗粒。除CD45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外,诱导后1~4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CD3,CD19,CD16,CD4,CD8的表达率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升高趋势,诱导后5~8d处于平台期。诱导后3,6,9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CD73,CD34,Vimentin,HLA-DR的表达无变化,HLA-I的表达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提示在体外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被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具有参与免疫系统损伤修复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LAK细胞前体细胞的多源性,其生物学特性复杂,故其杀伤机理未完全阐明。本文从形态学观察Th-LAK细胞在体外对SMMC 7221肝癌细胞的杀伤过程,探索Th-LA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人肝癌细胞 SMMC 7221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否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应用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新生大鼠的皮肤在体外经分离细胞、培养、诱导增殖以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等过程,将诱导产生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处,30 d和60 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皮肤分离细胞在培养10 d时,呈悬浮生长的细胞已增殖成若干细胞球,并呈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阳性染色,表明是神经干细胞球.在体内可观察到脊髓损伤处有许多带有绿色荧光的移植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有些还迁移到较远的宿主脊髓组织内.存活的移植细胞有些呈现nestin阳性、MAP2阳性及GFAP阳性.结论经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在受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膀胱失去正常调控,经常出现尿潴留及肾损害,其膀胱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泌尿外科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神经假体移植被认为是重建其功能的有效手段。目的:探讨近年来应用神经假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springer数据库中1988-01/2009-12关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电刺激"或"Neuroprostheses,Implantion,Treat,Neurogenic bladder,Electrical stimul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进展的情况下,神经假体移植技术逐渐成为重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假体有2种:一是Finetech-Brindley膀胱系统,另一种是InterStim-Therapy膀胱系统。近年来4种新技术的开展将对神经假体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带来革命性变化:①阳极阻滞技术。②条件性电刺激。③注射型神经假体。④刺激阴部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