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于温病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就记载了“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燥淫所胜,以苦下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基本大法。汉代张仲景虽未为温病立方,但详明治温不可用熏、灸、火攻、发汗等,为后世治疗温病确定了原则。到了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开始明确提出“以存津液为要旨”。汪讱庵也说:“叶氏必以保津液为要。”吴鞠通继承叶氏思想,并将之系统化、条理化,使保津养阴成为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3.
银翘散是常用的辛谅解表剂,始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指出银翘散是宗《内经》古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而设,并阐明温热之邪,非辛凉不足以解之的论据,为温病学说充实了辛凉透表法则。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本方有些粗浅认识,愿提  相似文献   

4.
<正> 5.银翘散类方鉴别运用银翘散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和喻嘉言芳香逐秽法,叶天士辛凉清上法,由东垣清心凉膈散去黄芩,加银花、荆芥、牛蒡子组成。其方辛凉轻清,药性平稳,为治疗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代表方剂,故吴氏称本方为辛凉平剂,“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素为临床医家所常用。银翘散自吴鞠通创制以来,后世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其所用方剂多从银翘散化裁而来,且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了银翘散类方。这类方剂从源流关系来谈,大致是:由清  相似文献   

5.
概述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实用意义? 答: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内经》,已有关于温病因、证、脉、治方面的记载。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尺肤热盛,脉盛躁者,病温也。”“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等,为后世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迨至汉张仲景编著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热性病学《伤寒论》问世,对温病的初期证候特点又作了比较明确的描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该书中  相似文献   

6.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卷一,本方遵循《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炙甘草组成。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谯凤英主任医师从医济世三十余年,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谯师悟银翘散成方之意,循辛凉解表之  相似文献   

7.
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名著《温病条辨》一书。是治疗温热之邪侵袭体表,为风热犯卫证候的代表方剂。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汗出或汗出不畅,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等症。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旨,为温病学说充实了辛凉透表法则。因此,本方是治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8.
殷二航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66-1067
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方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甘草等药组成。笔者临床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肾炎,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银翘散是治疗上焦温病的代表方剂,组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法,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应”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是方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
<正> 温病的治法很多,目前常归纳为十法,各有其代表方剂及适应范围。以下只谈治疗中几个具体法、方的临证运用。一、辛凉解表法及桑菊饮银翘散的运用(一)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是“解表法”之一。它具有轻清透邪,祛邪外解的作用。吴鞠通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在仔细研究叶天士经验的基础上,本初病宜“轻”的原则,又按病变轻重、依法定方,拟订了辛凉解表的轻、平、重三方。其中的轻剂是桑菊饮,为治风热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地次流感的症候群和发病季节,我們认为是属于溫病范疇中的“风温症”。按中医治疗原則,风溫病宜辛凉甘寒之剂,忌用辛温或辛散等药物。温病条辨云:“初受之时,断不可以辛溫……喜辛涼甘寒咸寒。”这是符合内經所谓:“风淫于內,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原則。依据这个原則,我們选用了雷少逸氏微辛轻解法加味,定名为“流感合剂”在門診与病房大批使用。本合剂方药和制法,詳表一。  相似文献   

12.
风病从火热论治之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其后为历代医家广泛推崇和运用。如河间学派刘完素谓:“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对这种由火热所生之风病,每用清凉之剂治疗而收捷效。余遵法施治中风亦颇收效验。  相似文献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倡“六淫主治” ,于后世立法组方颇多启发 ,兹不揣简陋 ,以方为例 ,浅析如下。1 风淫治则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甘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观后注疏多家 ,鲜有歧见。以风属木 ,辛为金 ,金能胜木 ,故治以辛凉。辛主发散 ,过辛则易伤真气 ,故佐以苦甘 ,以苦能胜金 ,甘能益气故 ,木性急 ,故以甘缓之 ,木喜条达 ,故以辛散之。此又与“五脏苦欲补泻”中“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之义合。  《千金》小续命汤被誉为六经中风之通剂。方剂组成 :防风、桂枝、麻黄、川芎、白芍、人参、黄…  相似文献   

14.
寒热并用治法起源于《黄帝内经》,方剂寒热并用配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金元四大家及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对此又有许多充实和创新. 1 春秋时期 寒热并用法起源于《索问·至真要大论》,《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然而病情的复杂性,又常使单用寒热不能完全满足寒热错杂之病的需要,《索问·至真要大论》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阳明之夏,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这是依据天地之气淫胜的不同、六气胜复的区别,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又曰:"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相似文献   

15.
姜霞  何再安  刘焱文 《中成药》2007,29(7):1073-1075
银翘散是清代医家吴鞠通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创制的经典方[1]。银翘散是现代中医抗流感病毒的常用药,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等9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是  相似文献   

16.
中药性味配伍意义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平 《江苏中医药》2005,26(11):44-45
中药的性味是药物的特有属性,反映了药物的本质特征,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性味配伍则是遣药制方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中药性味配伍意义及其应用规律择其精要,探讨如下。1中药性味配伍意义1.1性味配伍是遣药制方的关键环节配伍是中医用药特色,经过适当配伍,方能达到既用药性之偏以疗疾,又防其偏之有弊,“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的制方目的。而性味是进行药物配伍的重要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  相似文献   

17.
银翹散、桑菊饮见于吴瑭温病条辨温热病上焦篇中,为湿热病初起邪在卫分时的常用方剂,由于该方轻清灵活,至今仍为一般学者所推重。因此,有必要对银翹散、桑菊饮之理论基础及其临床运用加以讨论,从而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一、关于银翹散、桑菊饮之理论基础“风淫于内,治以辛涼,佐以苦甘”,这是内经治风邪干人引起某些病症的一个总则。中医认为“风”是六气之统帅,风可兼寒、兼热、兼暑、兼湿……。所以,要深入了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治则,首先必须把“风”之涵义弄清楚。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因此,风  相似文献   

18.
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字鞠通)擅用辛味药。据统计,其所著《温病条辨》总载方二百余首,而用辛味药者竟达百余首,其中以苦、辛并用最多,中焦及湿湿病证应用为广。兹就其应用特点浅探如次。1 辛凉轻宣以透表 对温病初起病邪在表、内应于肺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一系列肺卫表证,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的基本原则,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之经验,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大师叶、吴认为: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治当辛凉轻透,宣肺泄热,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体现了“在卫汗之可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反对用苦寒药物;但当时就有一批医家反对这一观点,反倡苦寒药用于温病的初起,在学术界引起争鸣。为此有必要正确认识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药和辛凉解表法的含义、笔者认为辛凉解表药,指性味多属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辛凉解表法是根据外感风热证所拟定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感风热初散,邪在卫分的表卫证。故辛凉解表法指导下的方剂,应理解为辛凉发散药与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类药物配伍组合而成的方剂。  相似文献   

20.
清代温病大师吴瑭 (字鞠通 )擅用辛味药。据统计 ,其所著《温病条辨》总载方 2 0 0余首 ,而用辛味药的者竟达百余首 ,其中以苦、辛并用最多 ,中焦及湿温病证应用较为广。兹就其应用特点浅探如下。1 辛凉轻宣以透表对温病初起病邪在表 ,内应于肺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一系列肺卫表证 ,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的原则 ,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之经验 ,提出“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治疗细则 ,以揭示临床选用药物应注重以辛凉轻宣之品为主 ,充分体现出轻巧灵活、宣举上焦之特点。其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桑菊饮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