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低减(IGT)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选择168例OGTF诊断为IGT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安慰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观察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6.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9.51%.两组比较P〈0.05。结论:阿卡波糖对患有IGT的ACS者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他汀治疗的时机和强度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结局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缺乏相关评估资料。目的:在ACS患者中比较早期强化他汀治疗与迟发低强度他汀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设计、地点和参试者:国际化随机双盲试验。于1999年12月29日~2003年1月6日参与A to Z试验Z阶段研究的ACS患者中,2265例接受辛伐他汀40mg/d,1个月后剂量增至80mg/d;另2232例接受安慰剂,4个月后服用辛伐他汀20mg/d。二者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一级研究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ACS再入院以及卒中。随访6~24个月。结果:安慰剂 辛伐他汀组患者服用安慰剂1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胆固醇中值水平为122mg/dL(3.16mmol/L),服用辛伐他汀20mg/d8个月后LDL胆固醇中值水平为77mg/dL(1.99mmol/L)。单用辛伐他汀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40mg/d1个月后LDL胆固醇平均水平为68mg/dL(1.76mmol/L),服用辛伐他汀80mg/d8个月后LDL胆固醇平均水平为63mg/dL(1.63mmol/L)。安慰剂 辛伐他汀组共有343例患者(占16.7%)出现一级终点事件,而单用辛伐他汀组(40mg/80mg)有309例患者(占14.4%)出现一级终点事件(风险比[HR],0.89;95%可信区间[CI],0.76~1.04;P=0.14)。两组中分别有109例(占5.4%)和83例(占4.1%)患者出现心血管死亡(HR,0.75;95% CI 0.57~1.00;P=0.05)。其他各一级终点事件无差异。前4个月,两组一级终点事件无显著差异(HR,1.01;95%CI,0.83~1.25;P=0.89),从第4个月起至研究结束,单用辛伐他汀组一级终点事件明显减少(HR,0.75;95%CI,0.60~0.95;P=0.02)。9例(占0.4%)接受辛伐他汀80mg/d治疗的患者发生肌病(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上限10倍,同时伴有肌肉症状),服用低剂量辛伐他汀的患者未出现肌病,1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发生肌病(P=0.02)。结论:尽管试验未能达到预定终点,但是早期启用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助于减少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阿斯匹林可降低高危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是,女性人群是否与男性人群一样获益,仍不清楚。 目的:确定阿斯匹林在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获益与危险。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数据源于MEDLINE和Cochrane中心的对照试验数据库(1966年至2005年3月)、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重要科学会议的报告。入选合格的研究为:在无心血管疾病参试者中进行的前瞻性阿斯匹林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报告了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数据。共检出6项试验95456名个体。其中3项试验仅包括男性,1项试验仅包括女性,另外2项试验包括两种性别。 数据提取:审查、确定随机研究的患者数量、平均随访时间和终点事件(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以及具体每种心血管事件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数据综合:在51342例女性中,有1285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625例,心肌梗死469例,心血管死亡364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2%(优势比[oddsratio,OR],0.86;95%可信区间[CI],0.79-0.99;P=0.03),显著减少卒中事件17%(OR,0.83;95%CI,0.70-0.97;P=0.02),后者反映的是缺血性卒中的降低(OR,0.76;95%、CI,0.63-0.93;P=0.08);对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影响。在44114例男性试验对象中,有2047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597例,心肌梗死1023例,心血管死亡776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4%(OR,0.86;95%CI,0.78-0.94;P=0.01),减少心肌梗死32%(OR,0.68;95%CI,0.54-0.86;P=0.001);对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无显著影响。阿斯匹林治疗增加了女性(OR,1.68;95%CI,1.13-2.52;P=0.01)和男性(OR,1.72;95%CI,1.35—2.20;P〈0.001)的出血危险。 结论:对于女性和男性,由于阿斯匹林减少了女性缺血性卒中以及男性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故降低了他们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阿斯匹林显著增加出血危险,女性与男性出血危险相似。  相似文献   

4.
背景:证据显示,与临床常规降脂比较,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施行强化降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可进一步获益。 目的:比较2种降脂治疗策略对既往有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病史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影响。 设计、地点及研究对象:IDEAL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盲法终点评价试验。试验于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北欧190个心脏病急救单位和专家诊所进行,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试验人选8888例有急性MI病史的患者,年龄≤80岁。 干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n=4439)或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d;n=4449)治疗。 主要终点: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定义为冠脉死亡、证实有非致命性急性MI或心脏骤停复苏。结果:治疗期间,辛伐他汀组平均LDL—C水平为104mg/dL(SE,0.3),阿托伐他汀组为81mg/dL(SE,0.3)。辛伐他汀组有463例(10.4%)患者发生了主要冠脉事件,阿托伐他汀组为411例(9.3%)(风险比[hazardratio,HR],0.89;95%CI,0.78—1.01;P=0.07)。两组发生非致命性MI者分别为321例(7.2%)和267例(6.0%)(HR,0.83;95%CI,0.71—0.98;P=0.02)。但是另外两个一级终点组分的发生率两组末见显著差异。两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者分别为608例和533例(HR,0.87;95%CI,0.77—0.98;P=0.02)。辛伐他汀组发生任何一种冠脉事件的患者有1059例,阿托伐他汀组898例(HR,0.84;95%CI,0.76—0.91;P〈0.001)。两组发生非心血管死亡者分别为156例(3.5%)和143例(3.2%)(HR,0.92;95%CI,0.73—1.15;P=0.47)。各种原因所致死亡:辛伐他汀组374例(8.4%),阿托伐他汀组366例(8.2%)(HR,0.98;95%CI,0.85—1.13;P=0.8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凶非严重性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比例较高;因转氨酶升高分别导致43例(1.0%)和5例(0.1%)患者停药(P(0.001)。两组罕见严重肌病及横纹肌溶解。 结论:研究表明,在既往有MI的患者,强化降低LDL—C并不能显著降低主要冠脉事件的一级终点,但是能降低其他复合二级终点及非致命性急性MI的危险。心血管死亡率或全因死亡率没有差异。强化降低LDL—C可使MI患者获益,而且不增加非心血管死亡率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尽管治疗方法不断进展,但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死亡率依然较高,加用抗栓药物的临床效果尚不清楚(特别是对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一种Xa因子抑制剂)对STEMI患者的作用。将早期使用磺达肝癸钠并连续给药8天与常规治疗(无普通肝素[unfrectionated heparin,UFH]使用指征者给予安慰剂[第1亚组]或者在使用普通肝素48小时后再给安慰剂8天[第2亚组])进行比较。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对磺达肝癸钠2.5mg(每日1次)或对照治疗8天进行随机双盲比较,12092例STEMI患者来自41个国家的447家医院(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从第3天至第9天,所有患者均按原始随机分配接受磺达肝癸钠或安慰剂治疗。 主要观测指标:30天死亡或再梗死复合事件(主要终点)以及9天和最后随访(3个月或6个月)时二次评估。 结果:磺达肝癸钠组6036例患者中585例(9.7%)发生30天死亡或再梗死,显著低于对照组(6056例中有677例;11.2%)(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96;P=0.008;绝对危险降低1.5%;95%CI,0.4%-2.6%)。这些益处见于第9天(安慰剂组537例[8.9%]比磺达肝癸钠组444例[7.4%];HR,0.83:95%CI,0.73—0.94;P=0.003)和随访结束时(安慰剂组857例[14.8%]比磺达肝癸钠组756例[13.4%];HR,0.88;95%CI,0.79—0.97;P=0.008)。在整个研究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不同肝素使用亚组磺达肝癸钠的作用相似。然而,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没有获益。第2亚组中其他患者磺达肝癸钠预防30天(HR,0.82;95%CI,0.66—1.02;P=0.08)及随访结束时(HR,0.77;95%CI,0.64—0.93;P=0.008)死亡或再梗死事件的效果优于普通肝素。接受溶栓治疗(HR,0.79;P=0.003)及未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HR,0.80;P=0.03)的患者获益明显。磺达肝癸钠治疗组9天时具有严重出血减少(安慰剂组79例比磺达肝癸钠组61例;P=0.13)、心脏填塞发生率降低(48例比28例;P=0.02)的倾向。 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特别是未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梗死率。而且不增加出血和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6.
王锡惠  李芳 《当代医学》2011,17(34):121-122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糖耐量降低(IGT)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60),给予阿卡波糖;对照组(n=60),给予等量的安慰剂.两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6±0.3)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67%,新发生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11.67%,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1.33%,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6.67%.结论 阿卡波糖可有效改善糖耐量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了解其对IGT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39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3)接受阿卡波糖50 mg,3次/天;对照组(n=66).两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6±0.3)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53%(P=0.017),新发生的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11.80%(P=0.029),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1.39%(P=0.012),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4.72%(P<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我们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钙离子拮抗剂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方法 我们以“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和“therapy”作为关键词,使用MEDLINE对2003年4月之前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同时对其中相关的引用文献进行了回顾。我们将满足下列条件的前瞻性随机研究进行了总结:研究时间大于12个月、研究内容为评估药物治疗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通过与安慰剂组、常规治疗组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组进行比较,我们评估了钙离子拮抗剂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我们总共采用了14项关于糖尿病高血压研究的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钙离子拮抗剂降低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冠心病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方面,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似,但是发生中风的危险系数较低(比值比[0R]=0.87;95%置信区间[CI]:0.74~1.02;P=0.08)。然而,其发生心衰的危险系数较大(OR=1.33;95%CI:1.17~1.50)。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组相比,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衰的预防效果较低(OR=1.43;95%CI:1.10~1.84),但是在中风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的治疗效果方面却是相似的。结论 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来说,钙离子拮抗剂在减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是安全而有效的。虽然,与其它抗高血压治疗相比,它们对心衰危险系数的改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BI)预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但干预方式不同的冠心病(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7日-12月30日,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连续的142例患者于手术前进行ABI测量,并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病史、生化检查、冠脉造影结果、血运重建措施及药物治疗情况;前瞻性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ABI异常定义为ABI≤0.9。结果:117(82.4%)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CHD,其中37(31.6%)例患者ABI异常;100(85.5%)例患者接受了血运重建治疗。平均随访(14.2±2.4)个月,共30例患者(25.6%)发生了心血管事件。预测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紊包括糖尿病(P=0.044,OR=2.65, 95%CI,0.95-7.44),ABI(P=0.012,OR=3.73,95%CI,1.34-10.37)及未行血运重建治疗(P=0.018,OR=0.18,95%CI, 0.05-0.74)。结论:ABI异常是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合并ABI异常的CH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可降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已接受PCI的患者,确定氟伐他汀治疗是否可减少MACE的发生。结果:PCI至首次给予研究药物的中位时间为2.0天,中位随访时间为3.9年。氟伐他汀治疗组无MACE生存时间显著较长(P=0.01)。氟伐他汀组844例患者中,181例(21.4%)至少曾发生1次MACE,而安慰剂组833例患者中则有222例(26.7%)至少发生1次MACE(相对危险[RR],0.78695%可信区间[C1],0.64-0.95;P=0.01)。该结果独立于基线总胆固醇水平(中位数之上[RR,0.76;95%CI,0.56-1.04]比中位数之下[RR,0.77;95%CI,0.57-1.02])。在亚组分析中,有糖尿病的患者(n=202;RR,0.53;95%CI,0.29-0.97;P=0.04)以及有多血管病的患者(n=614;RR,0.66;95%C1.0.48-0.916P=0.01),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比较,接受氟伐他汀治疗的患者MACE危险下降。氟伐他汀组无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达正常上限10倍或10倍以上或横纹肌溶解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首次成功接受PCI且胆固醇在平均水平的患者,氟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干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继发进展性多发性硬化(SPM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disc及CNKI有关于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SPMS随机对照试验,手工补充检索与该病治疗有关的中文期刊文献,按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干扰素口与安慰剂对照治疗SPMS的随机对照试验5个,共计患者2552例,根据随机分配、分配方案隐藏及盲法三项指标进行质量评分,A级2个,B级3个。Meta分析显示,干扰素β治疗组复发RR=0.84,95%CI为(0.76,0.92),P=0.003;持续进展RR值为0.86,95%CI为(0.76,0.98),P=0.02,RR值均较安慰剂治疗低。干扰素β治疗组注射部位感染发生的RR值为0.64,95%CI为(6.99,16.19),P〈0.0001;注射部位坏死RR值为35.99,95%CI为(4.95,261.50),P:0.0004;发热RR值为2.91,95%CI为(2.20,3.85),P〈0.0001;抑郁RR值为1.24,95%CI为(1.02,1.51),P=0.03;高血压RR值为3.64,95%CI为(1.35,16.01),P=0.02;白细胞减少RR值为2.87,95%CI为(1.34,6.14),P=0.007;头痛RR值为2.22,95%CI为(1.38,3.57),P=0.0009;淋巴细胞减少RR值为1.35,95%CI为(1.10,1.66),P=0.0006;发生转氨酶升高RR值为4.52,95%CI为(1.91,10.72),P=0.0006。干扰素β治疗组不良事件RR值均较安慰剂高(P〈0.05)。结论干扰素β治疗使SPMS复发率及持续进展的发生率降低,不良事件以干扰素β治疗组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80岁以上的人群,目前有关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率以及高血压相关危险性的数据很少。目的: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各级别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设计、地点及参试者:社区队列研究,数据收集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Framinghanl心脏研究的全部检查。根据年龄将入选者集中分层:60岁以下、60~79岁和〉t80岁。共5296例入选者,检查14458人次,其中高血压7135人次(治疗4919例)。主要观测指标:比较各年龄段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6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的多变量校正风险比(hazardratios,HRs)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s)评估。结果: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药物治疗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但是在老年女性控制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显著降低。〈60岁、60~79岁和t〉80岁组男性的控制率分别为38%、36%和38%(P=0.30);女性的控制率分别为38%、28%和23%(P〈0.001)。随着年龄增加,与血压分级升高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性没有下降,而绝对危险性显著升高。在〉t80岁的参试者,正常血压组(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5%,高血压前期、1级高血压以及2级或治疗的高血压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8%(HR,1.9;95%CI,0.9~3.9)、20.3%(HR,1.8;95%CI,0.8~3.7)和24.7%(HR,2.4;95%CI,1.2~4.6)。结论:相对于目前的国家指南,在社区人群血压的控制率较低,特别是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短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很高表明,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加大安全有效降低危险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可降低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危险,但是还不清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MI和其他冠脉事件的影响。 设计、地点和参试者:“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评价”(Candesartan in Heart Failure:Assessment of Reduction i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CHARM)计划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入选有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Ⅱ至Ⅳ级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66[SD,11]岁)。在心力衰竭最佳治疗的基础上,随机接受坎地沙坦(目标剂量,32mg每天一次)或匹配的安慰剂。患者入选期为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分组的7599例患者中,4004例(53%)有MI病史,1808例(24%)患有心绞痛。基线时,服用ACE抑制剂3125例(41%);服用β-阻滞剂4203(55%)例;降脂药物3153例(42%);阿斯匹林4246例(56%);利尿药6286例(83%)。 主要观测指标:该分析的主要终点为坎地沙坦或安慰剂组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复合发生率。 结果:在37.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坎地沙坦组(775例患者[20.4%])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主要终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868[22.9%])(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0.96;P=0.004;所需治疗例数[numbe rneeded to treat,NNT],40)。与安慰剂组(522[13.8%])比较,坎地沙坦组(459[12.1%])单纯非致死性MI也明显降低(HR,0.86;95%CI,0.75-0.97;P=0.02;NNT,59)。在CHARM试验预先设定的不同亚组和分析间,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危险的降低相似。坎地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或冠脉血运重建导致的住院没有影响。结论:坎地沙坦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MI复合终点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控制和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危险因素认知的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19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在2006年1—7月期间在发病后24小时内到达医院的430例STEMI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和控制情况、病史和临床情况。在入院后72小时内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的因素。结果:43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2岁(53—72岁),早发心肌梗死(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比例为34%,存在的危险因素个数平均为(3.0±1.4)个,≥3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占64.4%。在可纠正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47.9%,95%CI43.2%-52.6%),其次为吸烟(46.5%,95%CI41.8%-51.2%)和缺乏运动(40%,95%CI35.4%-44.6%),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20.7%和17.7%。75.2%的高血压患者正在服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率仅为10%和40.8%。在问卷调查的9种危险因素中,患者乎均知晓(3.0±3.0)种。男性(OR=2.2,95%CI:1.6—3.1,P〈0.001)、高血压(OR=1.5,95%cI,1.1—1.9,P=0.05)和存在多种危险因素(OR=1.3,95%CI,0.9—2.1,P=0.004)的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较好。结论:北京市2/3的STEMI患者有≥3种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性别、是否存在高血压和存在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合并糖耐量减低( IGT)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5例合并IGT的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干预组同时加予阿卡波糖( 50 mg,3次/d)治疗,平均随访1.8年,观察两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变化及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平均随访1.8年后,干预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心血管病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新发的心绞痛、脑卒中、严重心力衰竭)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颈动脉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严重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有效延缓老年AMI合并IGT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阿卡波糖在老年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赵滨  沈广成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86-86,89
目的:通过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治疗IGT(糖耐量低减),探讨药物干预的办法积极治疗IGT的可行性。方法:对筛查出IGT的35例患者除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外,给予阿卡波糖50~100mg,三餐中服用,8周后观察干预前后血糖、血浆胰岛素变化。结果:服用阿卡波糖后餐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餐后胰岛素水平已明显降低(P〈0.01)。结论:IGT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外,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应该是一个更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确定不同降压药物的相对获益或损害的确定常常受比较研究复杂队列的影响。网络汇总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集中了直接和间接证据,可更好地判定降压治疗的危险和获益。目的:对现有各种一线降压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临床试验证据进行总结,评估指标为主要心血管病终点和全因死亡率。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采用汇总分析、MEDLINE检索以及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发表的杂志综述,从中挑选出以心血管病终点作为结局的长期随机对照试验。入选的研究包括安慰剂对照试验、空白对照试验和活性药物对照试验。数据提取:用网络汇总分析综合分析同一试验内不同药物的直接比较与其他试验的间接证据。间接比较保留试验内随机结果,用于采用同一种治疗手段的试验。数据综合:数据来自42项临床试验,共有192478例患者随机采用包括安慰剂在内的7种主要治疗方案。对于所有结局指标,小剂量利尿剂均优于安慰剂:冠心病(CHD;RR,0.79;95%可信区间[CI],0.69~0.9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RR,0.51;95%CI,0.42~0.62);脑卒中(RR,0.71;0.63~0.81);心血管病事件(RR,0.76;95%CI,0.69~0.83);心血管病死亡(RR,0.81;95%CI,0.73~0.92)和总死亡(RR,0.90;95%CI,0.84~0.96)。对所有结局,没有一种一线治疗方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显著优于小剂量利尿剂。与CCBs相比,小剂量利尿剂了减少心血管病事件(RR,0.94;95%CI,0.89~1.00)和CHF(RR,0.74;95%CI,0.67~0.81)的危险性;与ACE抑制剂相比,减少了CHF(RR,0.88;95%CI,0.80~0.96)、心血管病事件(RR,0.94;95%CI,0.89~1.00)和脑卒中(RR,0.86;95%CI,0.77~0.97)的危险性;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减少了心血管病事件(RR,0.89;95%CI,0.80~0.98)的危险性,与α-受体阻滞剂相比,减少了CHF(RR,0.51;95%CI,0.43~0.60)和心血管病事件(RR,0.84;95%CI,0.75~0.93)的危险性。各种治疗引起的血压变化相似。结论:小剂量利尿剂是预防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临床实践和治疗指南应体现这一论点,未来试验应将小剂量利尿剂作为标准临床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0例入住R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64例发生VAP患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发生VAP患者作为对照组。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对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AOR,3.095;95%C1.1.076~8.907;P=0.032)、经鼻气管插管(AOR,4.505;95%CI,1.386~14.644;P=0.009)、APACHE1评分大于2j(AOR,6.689;95%CI,2.097~21.336;P=0.001)、应用H2受体拮抗剂(AOR,5.000;95%CI,1.408~17.759;P=0.008)及仰卧位(AOR,3.365;95%CI,1.009~8.907;P=0.032)是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量避免经鼻气管插管、合理使用抗应激性溃疡药物和避免仰卧位是防止VAP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脑内出血后血肿增大是死亡和预后不良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虽然脑内出血(ICH)体积是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但对于后来的血肿增大是否进一步增加死亡或不良功能预后的风险还不清楚。方法:通过对发病3h内进行CT检查并随访24h的自发性ICH患者进行单独的荟萃分析,确定血肿增大是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安慰剂组患者(n=115)来自旨在研究rFVIIa剂量、安全性和疗效的3项试验,103例患者来自一项辛辛那提研究(共218例)。其他的基线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糖、血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室内出血(IVH)和部位。结果:共有72.9%的患者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血肿增大,血肿增大的比例[每增加10%的风险比(HR)1.05,95% CI 1.03~1.08,P〈0.0001]、初始ICH体积(每毫升的HR 1.01,95%CI 1.00~1.02,P=0.003)、GCS评分(HR 0.88,95% CI 0.81~0.96,P=0.003)以及IVH(HR 2.23,95%CI 1.25~3.98,P=0.007)均与死亡率增加相关。增加的百分比(累积0R 0.84,95% CI 0.75~0.92,P〈0.0001)、初始ICH体积(累积OR 0.94,95%CI 0.91~0.97,P〈0.0001)、GCS(累积OR 1.46,95%CI 1.21~1.82,P〈0.0001)和年龄(累积OR 0.95,95%CI 0.92~0.98,P=0.0009)可预测改良Rankin量表的评分结果。性别、部位、血糖和血压对预后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英国医学杂志》2009,(3):154-154
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具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目前正在寻求一种安全的方法以保护患者不发生与终末期肾病伴随的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现在处于大量不予考虑药物名单之列。因为在一项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无法使这类患者避免由心血管问题引发的心脏病发作、卒中或者死亡等事件(罗苏伐他汀相对安慰剂的危险比为0.96,95%CI 0.84—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