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3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例,LVH14例,占58.3%。血压昼夜节律正常12例,LVH3例,占2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测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LVMI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中亦相关。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率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40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5例(Ⅱ组),血压正常者42例(Ⅲ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Ⅰ组与Ⅱ组24h平均血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睡眠血压下降率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作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恢复血压昼夜节律,以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判断是否存在LVH.结果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非LVH者[(88.4±11.6)vs(79.8±13.4),P<0,05;(85.3±12.5)vs(75.4±11.4),P<0.01及(87.4±13.8)vs(78.4±14.4),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检出率达58.8%(10/17),明显高于后者(18.6%,8/43,P<0.005,x2=9.38).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日间、夜间及24 h SBP、舒张压(DBP)负荷呈正相关,其中与SBP负荷的相关性又高于DBP,而与夜间SBP、DBP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 SBP负荷值明显上升,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提示高血压LVH与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ABPM6100监测仪,设定程序为昼30 min、夜60 min充气测量血压,记录并储存结果.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组异常节律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异常节律左心室肥厚以非杓型改变为主(占41.3%),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3%、7.2%.各组昼夜血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52例高血压病患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并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室肥厚。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5例,LVH 7例,占46.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37例,LVH8例,占21.6%。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出率显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而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经与(LVH)呈显负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仪 ,对 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 ,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对比 2 4h、白天及夜间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参数指标。结果 两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高血压LVH组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LVH密切相关 ,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也是主要的并发症。一些研究证明LVH是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40例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心脏彩超,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昼夜节律变化。旨有探讨高血压病平均血压、血压负荷、昼夜节律与LVH之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住院高血压患者40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年龄27~81岁.平均55.3岁。男17例,女23例。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3月。2.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对象日常活动不…  相似文献   

9.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 与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构型与非构型组,比较昼夜血压变化与室 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等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丽 《中原医刊》2011,(7):63-6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药物干预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用药干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用钙拮抗剂使1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恢复杓型,并以15例保持非杓型血压节律者作配对对照。经16周治疗,两组血压各参数均下降,但两组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LVM,LVMI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可促使左室肥厚逆转,这可能是通过压力感受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及昼夜规律。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病患者(EH)24小时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得到日间6AM~10PM,夜间10PM~6AM两个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间的血压差异,了解夜间血压下降水平。并描记24小时动态血压的趋势图,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关图,收缩压与心率的相关图,血压分布直方图等。结果夜间血压明显低于日间。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杓型”,具有昼夜节律性,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非杓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压模式的改变及昼夜节律的消失见于重度高血压或心、脑、肾靶器官受损害者。  相似文献   

17.
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及硝苯吡啶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药物恢复高病人的杓型血压节律观察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对28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心动图及动态血压监测,检测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者91例(32.5%,91/280),其中非杓型血压节律者37例(440.66%,37/91)。按病例配对原则,对其中30例非杓型血压节律患者分两组各15例,分别给予硝苯吡啶控释片并夜间加服硝苯吡啶普通片(观察组)和硝苯吡啶普通  相似文献   

18.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鲍洁  何汝敏 《上海医学》2004,27(11):855-856
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通常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白昼升高,夜晚降低,呈双峰.谷的昼夜节律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受到许多因素如运动、精神活动、行为、环境、病理状态等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阮锡勇 《吉林医学》2012,33(33):7220-722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心室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减慢,二尖瓣A峰值与二尖瓣E峰值的比值(A/E)增大,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血压昼夜节律者更容易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