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迎娣梁敏阎志毓孙晓华汪鸿志程留芳关键词癌,肝细胞;甲胎蛋白类;mRNA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7肝细胞癌作为常见肿瘤,其局部浸润与血行转移直接影响预后。近几年相继发现了...  相似文献   

2.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外周血AFP mRNA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定量检测,探讨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分子生物学反转录竞争PCR技术,定量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E治疗前及术后第1、2、3、4、5、6、7、14、28日外周血AFP mRNA水平。结果显示TAE前后外周血AFP 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术后第3日呈最高水平,1周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1例升高,8例基本相同,6例下降。提示TAE治疗后第3日外周血AFP mRNA水平最高,临床可给予积极治疗,预防肝外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病人,女,56岁。2005年9月因“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不振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肝功示:总胆红素96.4μmol/L,直接胆红素23.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92U/L;乙肝标志物示:HBsAg(+),HBeAg(+),HBsAb(+);尿常规:尿胆素(++),尿胆原(+);AFP:阴性。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相似文献   

5.
早期肝癌患者血清AFU与AF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U与AFP对诊断早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2例原发性肝癌、17例慢性乙肝性肝硬化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AFU与AFP。结果AFU与AFP阳性率,肝癌组分别为68.2%与77.3%,而乙肝性肝硬化组分别为11.7%与5.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弥漫性肝癌与<3 cm的肝癌AFU的阳性率(分别为66.7%与75.0%)明显高于AFP的阳性率(分别为33.3%与50.0%,P<0.05)。结论AFU与AFP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特别是对早期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模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PHC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情况划分成转阴、下降、不变及上升等4种变化模式,并把纳入病例分成相应的A、B、C和D 4组,最后对各组进行疗效和生存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总缓解率19.7%;无进展率为71.7%;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4.3%、63.0%、22.8%和7.1%;A与B组,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体力状态和门静脉癌栓为影响PH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FP变化模式对PHC TACE后的疗效具有临床指导作用,转阴或下降模式的生存期与不变或上升模式相比,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血清a┐L┐岩藻糖苷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初探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郭荣斌孙晓华梁浩刘迎娣关键词肿瘤,肝,原发性;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7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OX-2)mRNA在喉及喉咽部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4例咽喉癌、35例喉乳头状瘤和30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COX-2 mRNA在咽喉癌、喉乳头状瘤和正常喉黏膜标本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06%、22.86%、16.67%(P<0.01)。咽喉癌COX-2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以及是否有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COX-2可能参与咽及咽喉恶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咽喉癌的分化、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白鼠转移性肝癌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相似文献   

11.
肝癌高危人群AFP和影像学监测诊断小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肝癌高危人群小肝癌的发现率,研究肝癌二级预防价值。方法1994-07~1999-07间,在AFP监测中,发现AFP大于20μg/ml,HBsAg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首次B超无肝癌灶共427例,随机分为监测组278例,对照组149例,监测组每3个月复查AFP和B超,对照组不作定期检查,随访时间5年。结果监测组检出肝癌92例,检出率33.1%。对照组发生肝癌34例,发生率22.8%。AFP升高,肝癌发生率明显上升。监测组小肝癌的发现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35.3%(P<0.005)。监测组B超诊断肝癌准确率66.3%,B超结合CT或/和MRI诊断准确率为89.1%。监测组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为43.5%,明显高于对照组20.6%(P<0.025)。监测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62.8%,3年45.9%,5年33.3%,高于对照组的38.7%、14.3%和12.3%。监测组中,手术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①对AFP升高的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发现率;②B超结合CT或/和MRI能有效提高小肝癌检出和定性能力;③发现肝癌病例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才能体现二级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对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2 4例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外周血AFP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 (1330 74 6± 2 716 3 7)拷贝 μgRNA ,肝动脉化疗栓塞后 2 4h、1月、2月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 (2 0 76 0± 4 2 3 8)、(1774 5±36 2 2 )和 (2 36 5 0 4± 4 82 7 6 )拷贝 μgRNA。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 ,AFPmRNA可作为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0例HCC、癌旁肝组织和47例肝硬变组织中HBxAg和IGF Ⅱ表达进行实验观察,以探讨小多角肝细胞(SPLC)的性质。结果显示,在癌旁肝和肝硬变的SPLC中HBxAg和IGF 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和6667%,其中HBxAg阳性的SPLC中IGF Ⅱ阳性率为8214%,而HBxAg阴性的SPLC中IGF Ⅱ阳性率为3200%。IGF Ⅱ在HBxAg阳性的SP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BxAg阴性SPLC组(P<005)。结果表明,SPLC为癌旁肝和肝硬变等病变肝组织中一种幼稚的肝细胞成分,具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潜能,其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肝细胞再生、胆管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介入治疗后16层螺旋CT表现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42例HCC患者,均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3~4周行上腹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观察碘油沉积范围和肿瘤强化范围,并同时测定患者血清AFP水平并计算治疗前后其下降百分率,使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42例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强化范围0%~100%不等,其中<25% 5例,25%~50% 15例,>50% 22例,与患者血清AFP含量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 r =-0.776,P<0.05 ).碘油沉积范围0%~100%不等,其中无碘油沉积4例,<25% 12例,25%~50% 16例,>50% 10例,与血清AFP含量下降百分率呈正相关(r=0.907,P<0.05 ).结论 HCC患者TACE后16层螺旋CT表现与血清AFP含量下降百分率具相关性,可以作为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的影响.方法 HCC患者分组:术前TACE组(A组,26例),单纯手术组(B组,30例),正常肝组织组(C组,16例).应用原位杂交法、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 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El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进行分析.结果 (1)A组癌组织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灰度差值<B组(P<0.05);A、B组癌旁组织、C组均无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2)A组癌组织的凋亡指数高于B组癌组织和C组(P<0.05);B组癌组织的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结论 TACE治疗可使HCC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凋亡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6.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s a well-established treatment mod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1]. Safe trajectory of the RFA probe is crucial in decreasing collateral tissue damage and unwarranted probe transgression. As a percutaneous technique, however, the trajectory of the needle is sometimes constrained by the available imaging plane. The presence of a hemangioma beside an HCC is uncommon but poses the question of safety related to probe transgression. We hereby describe a case of transhemangioma ablation of a dome HCC.  相似文献   

17.
18.
肝癌影像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新发病率超过500 000例,致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1].在我国每年有20~30万人死于肝癌[2],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19.
Goldstein[1] 1976年首次报道用肝动脉栓塞术 (tran scatheterted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肝癌以来 ,该方法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以及作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肝癌大多为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 ,单纯TACE治疗后 3年、5年生存率仍不高[2 ]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延长作用时间 ,达到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的效果 ,在美国学者Rousselot[3 ] 首先提出的暂时性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设想的基础上 ,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