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eS)患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术前超声诊断24例,诊断率为92.31%。结论:超声检查在CHPS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率,可作为CHPS的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运用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进行疾病的诊断,术前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行手术治疗,麻醉清醒后患儿进食糖水,24h后进奶。结果 46例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通过正确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意义及比较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优势。方法对26例患儿通过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观察幽门管长径、环形肌厚度、幽门管前后径及蠕动情况等指标。结果26例患儿中5例应用超声单独作出诊断,21例应用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诊断中,超声诊断19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为幽门前瓣膜,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率100%。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替代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10例新生儿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良好的术中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吕雪卿 《河南中医》1997,17(5):296-296
降逆通幽汤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吕雪卿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471000)主题词幽门狭窄/中医药疗法%降逆通幽汤/治疗应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给病儿及其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笔者在门诊采用自拟降逆通幽汤观察治疗57例...  相似文献   

6.
正为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选取2008年至2014年应用高频超声及X线钡剂造影检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对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儿常规行高频超声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共检出疑似CHPS6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d~96d,3例上腹部触及典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常见的发育缺陷性疾病,病因尚无定论。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者,国内外尚少见报道。笔者自1976—08~1996—02运用中药通幽散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56例,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CHPS患儿手术病例,对其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对CHPS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纵切幽门呈橄榄球状,横切呈同心圆结构。结论:超声对CHPS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其它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许多优点。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118例新生儿呕吐,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8例中内科性呕吐85例,包括喂养不当、咽下综合征、胃食管返流、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感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幽门痉挛,治愈83例,死亡2例,1例是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是败血症死亡。外科性呕吐33例,包括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或狭窄、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肥厚性幽门狭窄、胃肠穿孔、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27例手术后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均为术后并发感染死亡。结论了解新生儿呕吐的临床症状,及时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彩超结合X线钡餐造影诊断先天性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先天性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患儿,实验组分别对患儿采用彩超与X线钡餐造影检查,而对照组仅用彩超诊断,其中彩超用于进行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的测量,X线钡餐造影检查用来观察造影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并随时摄取X线检查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50例患儿中联合诊断检出4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患儿,而对照组仅检出36例,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P<0.05)。结论:彩超结合X线钡餐造影用来诊断先天性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诊断率较高,可以为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10年行医中,单独采用针刺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收到了奇效,使治疗的16例患者都达到了痊愈,随访没有复发此病。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Pyloric Stenosis,CHPS) 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在国外较高,达1.5‰~ 4.0‰,国内稍低,为0.3‰~1.0‰,均为足月婴幼儿,头胎多见,男性占80%,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4~8∶1.CHPS 是由于新生儿幽门肌层( 尤其是环形肌)过度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狭窄的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症状多于出生2 周后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三大症状.如不早期诊断及治疗,后期患儿常因严重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床治验2则     
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幽门括约肌肥大,导致幽门管腔狭窄所造成的幽门不全梗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临床上西医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笔者临床上采取一捻金加味治疗本病6例均收良效,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陈某,男,4个月。出生后7天一直呕吐,并逐渐加...  相似文献   

14.
赵读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由于幽门部神经纤维发育迟缓且不协调,导致幽门括约肌持续性痉挛、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幽门是胃的“后门”,它是食物从胃通向肠道的关口。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是婴儿较常见的疾病,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胃肠道钡餐检查(GI),目前多应用B型超声检查(US).  相似文献   

16.
自拟方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吉林省前郭县中医院(130000)刘素贞【关键词】自拟方,幽门狭窄一般资料2例男婴分别于生后14、16天时就诊。分别于生后4、6天开始呕吐,每次喂奶后即吐,逐渐加重,后呈喷射性。检查时患儿有营养不良,上腹部可见胃蠕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住院诊治的CHPS患儿24例,在临床诊断中分别采用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核实。结果:本组患儿经手术证实24例全部为CHPS,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结果均完全正确。结论:B超和上消化道造影在临床上诊断CHPS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B超具有无痛苦、操作简便、无禁忌症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故可作为CHPS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是婴儿较常见的疾病,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胃肠道钡餐检查(GI),目前多应用B型超声检查(US)。笔者对HPS的US和GI检查对HPS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造影方法对新生儿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60例新生儿患者,分析其造影检查结果。结果:造影检查后,发现无明显异常2例(3.33%),食管闭锁2例(3.33%),肠扭转不良5例(8.3%),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5例(8.3%),胃食管返流36例(60%),局部小肠闭锁或狭窄3例(5%),胃部扭转7例(11.7%)。结论:造影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新生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方法,它对于确定诊断及查明病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肥大型幽门狭窄,系幽门括约肌肥大导致幽门管腔狭窄所造成的幽门不完全梗阻,是小儿常见疾病.临床上西医目前多采用幽门肌肉切开的手术治疗.笔者临床采用一捻金加味治疗本病9例均收良效,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