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注入被检查者的肘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液环的动态过程.目前,FFA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发病机制、解剖及病理研究等[1].是眼底病检查和诊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及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获取高质量的片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6月行FFA 78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眼底血管荧光素钠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察技术,此项检查能反映出活体眼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方面帮助极大.本院自1999年5月~2001年5月以来,共做FFA 530例,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书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07-2407,2415
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人体,利用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照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照影两种。前者是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临床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照影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我科自2011年6月-2012年8月共行FFA检查152例,由于医、护、患配合良好,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检查。现将其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Novotny和Alvis发明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利用向患者静脉快速注射荧光素钠,通过配有滤光片的眼底照相设备,观察并即时拍摄系列眼底图像,帮助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预测视力预后等。我院使用广州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素进行1408例眼底荧光血管,其中44例(3.13%)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un Angiography FFA)已成为眼底疾病诊断检查的重要方法,我院自1998年5月~2003年2月采用德国蔡司眼底血管造影仪对1321例眼底病病人进行FFA检查,现就造影前的准备及造影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荧光素钠、吲哚青绿及荧光素钠加吲哚青绿三种药物眼底血管造影副作用的观察及分析,为完善配合造影时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24例行不同药物眼底血管造影术患者分为荧光素钠组(FFA组)、吲哚青绿(ICGA组),荧光素钠加吲哚青绿组(同步组)对副作用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FA组和同步组患者出现副作用频率明显高于ICGA组(P<0.05)。结论:对FFA组和同步组患者造影前做好心理护理准备急救物品,造影过程中严密观察可及时发现副作用并尽早处理,提高此项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小勤 《广西医学》2005,27(4):603-60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注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我科自2003年以来,共对86例患者实施了FFA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从被检者前臂正中静脉快速注入,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是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先行1%荧光素钠过敏试验,20min无反应后。再静脉注射20%荧光素钠3ml,行FFA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结果FFA捡查前给予充分心理指导,减轻了患者心理恐慌,观察20min后,方可让患者离去。结论在进行FFA诊治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配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PSRH)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发病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24只眼的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 结果:24只眼中,20只为近视眼,平均年龄22岁.24例中20例为单眼发病.PPSRH 7只眼,伴视盘表面出血16只眼,伴玻璃体出血2只眼.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不规则强荧光或结节状强荧光,未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 结论:根据FFA表现,PPSRH符合视乳头埋藏性玻璃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汤如 《中外医疗》2012,31(18):79-79
目的观察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在我院行FFA检查的5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2例患者中有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7%。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可导致不良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undusoculi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是将10%荧光素钠经静脉注射,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的一种眼底检查技术。1910年,Burke〔1〕曾用口服荧光素检查眼底组织,但真正将荧光素血管造影应用于观察人眼视网膜及脉络膜循环动态变化的,是Alvis和Novotny从1959年开始的。FF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在1965年以后,我国70年代初已有少数医院开展。我院自1979年至今应用1240例,现就FFA检查的副反应、处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0例,男821例,女419例,年龄9~73岁,平均48.2岁。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3.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利用能发荧光的物质(荧光素钠造影剂)快速从静脉注人,然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用蓝色光照射,使眼内血液循环中荧光素被激发出荧光,眼内充盈荧光的血管、荧光渗漏及组织染色处显影,然后用高速敏感的照相机进行拍摄、录像、或数字摄影。  相似文献   

14.
文峰 《广东医学》2004,25(5):484-484
在活体眼上深入认识眼底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血管造影主要包括以荧光素钠为染料、波长4 90nm的蓝色可见光为激发光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以吲哚青绿(indocyaninegreen ,ICG)为染料、波长80 5nm的近红外光为激发光的吲哚青绿  相似文献   

15.
王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9):1130-1130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可以了解眼底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眼底血管造影所用的荧光素钠在许多资料中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一种[1]。我院于2007年4月抢救1例因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引  相似文献   

16.
89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un Angiog-raphy,FFA)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查者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它对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FFA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检查,但在应用这门技术的过程中,偶有副作用发生。笔者对89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救治措施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建宏  赵菊芳 《新疆医学》2007,37(5):278-279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indusfluorescingangiography,FFA)是采用将能发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了解眼底的循环结构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为眼底疾病诊断及治疗,均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随着该项检查的普及,如何快速、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引起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素钠是目前最常用并且公认的相对安全及性质稳定的眼底血管造影剂,毒性极微,但存在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859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荧光素钠应用在眼底视网膜血管造影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良反应中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类型,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中青年较老年发生率为高。不同生产厂家的荧光素钠制剂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牵牛花综合症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牵牛花综合症13例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眼底可见增大的视乳头呈漏斗形凹陷,其被环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包围.视乳头中央为白色簇状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凹陷边缘呈放射状发出,其数量增加,动静脉难辨.FFA特征为:漏斗状凹陷中心的白色组织遮蔽荧光或弱荧光,其外为环形强荧光,最外圈为透见荧光,一般少见荧光渗漏.结论眼底检查、FFA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可明确诊断牵牛花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