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于早、晚餐前30 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A组于早、晚餐时注射门冬胰岛素30,药物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水平的发生。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门冬胰岛素30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韩冬  赵秋菊  周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386-1387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8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在口服瑞格列奈1.5mg/d基础上,采用每日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比较4周后两组8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门冬胰岛素30组早晚餐后2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对餐后2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3.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黄璐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55-56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6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并记录治疗结束时每天胰岛素用量.结果 诺和锐30治疗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两种治疗之间的总体血糖控制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4.
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临床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以下简称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各50例,采用每日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比较4、8、12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 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HbA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组餐前、餐后2h 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2次/d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对餐后2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糖脉康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时对患者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2次/d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另联合糖脉康颗粒3次/d口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幅度、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血糖达标持续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均胰岛素用量〔(28.6±7.4)U/d〕、日内血糖最高值〔(13.1±1.2)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7.4±1.2)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4±5.2)U/d、(16.2±1.6)mmol/L、(8.4±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7人次(5例),对照组5人次(4例),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5.6%与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糖控制达标时,与单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比较,糖脉康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幅度及日均胰岛素用量,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52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组50例,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 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结论 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更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30R每日3次注射与每日2次注射及胰岛素R加甘精胰岛素或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每日3次等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法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其中64例应用预混胰岛素30R每日3次注射(A组)、58例每日2次注射(B组)、51例应用胰岛素R每日3次加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注射(C组)、63例应用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每日3次注射(D组),为期8周,比较治疗后各组观察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餐前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差值等.A组中的14例、B组中13例在血糖稳定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测血糖的漂移变化.结果 A组与C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B组用量少于A和C组,D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患者治疗后FPG和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FPG和午餐前血糖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2hPG和晚餐前血糖高于其他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C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在A、C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的差值在A、C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血糖漂移的最大幅度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预混胰岛素30R每日3次注射比每日2次注射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胰岛素R加甘精胰岛素或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每日3次注射的疗效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而对照组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连续观察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且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较预混人胰岛素30R降低血糖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治疗血糖基本达标后改用双时相注射门冬胰岛素30或预混人胰岛素30R继续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CSⅡ治疗后,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血糖再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进一步观察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再达标时间提早,治疗12周后HbA1c、2hPG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在大部分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中,短期带胰岛素泵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对改用预混人胰岛素30R是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万苏林30R和诺和灵30R治疗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万苏林30R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方案,为期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三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次数HbA1 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采用万苏林30R治疗时,对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预混人胰岛素后不同的进餐时间间隔(injection-to-meal interval,IMI)对餐后血糖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预混人胰岛素后分别在第4天采用0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IMI,主要观察患者餐后1 h、2 h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更倾向何种IMI方案。结果:不同的IMI对患者的餐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没有显著影响,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95.65%的患者倾向于无IMI的胰岛素注射法。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预混人胰岛素不同的IMI对餐后血糖谱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霞  杨国林  陆茵 《四川医学》2011,32(4):565-56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30例)与诺和锐30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诺和锐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璎糖尿病的临J术疗效。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2)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牢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3)诺和锐30组胰岛素剂量、体质指数增加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 CSII组和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B组(P<0.05)。CSII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低血糖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门冬胰岛素30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组(CSII组),阿卡波糖联合CSII组(CSII+ Aca组),西格列汀联合CSII组(CSII+ Sig组).每组各30例,强化治疗2周,最后3d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观察24 h内平均血糖(24 h 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餐后血糖尖峰值(PGS)、餐后血糖达峰时间(△t)、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餐后血糖漂移时间(T总).治疗结束时比较胰岛素用量之差(△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血糖谱.结果 治疗2周后,CSII+ Sig组和CSII+ Aca组的日内血糖波动指标(24 h MBG、LAGE及MAGE)及餐后血糖波动指标(PGS≧△t、PPGE、T总)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而CSII+ Sig组与CSII+ Aca组之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3组△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CSII+ Sig组均偏低(P<0.05).结论 短期CSII治疗联合应用西格列汀,其降糖效果不低于联合应用阿卡波糖,能平稳降糖,减轻该类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有效减少△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汪兴玲 《海南医学》2012,23(11):37-3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而对照组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连续观察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且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较预混人胰岛素30R降低血糖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即门冬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各60例.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平均三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方面,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较少的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孙伟  朱江  徐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6-256,27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治疗后A、B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2h血糖A组控制优于B组(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特点、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患者,A组用诺和锐、B组用优泌林R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Ⅱ强化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20土1.86)d和(6.28±1.89)d,门冬胰岛素组达标时间较短(P<0.05);控制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优泌林R组(P<0.05);诺和锐的用量较优泌林R的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优泌林R组低.结论:门冬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