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应用 Epley管石复位法、 Semont管石解脱法、Barbecue翻滚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结果 42 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36例(85.7%),有效4例(9.5%),复位失败2例(4.8%).失败的2例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 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可试行前庭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复位法的疗效.方法 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和Semont手法对110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10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后眩晕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改善,治愈率94.5% ,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其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15 d、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1次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47例(65.3%),改善15例,总有效率86.1%。15 d后痊愈55例(76.4%),改善12例,总有效率93.0%;1个月痊愈52例(72.2%),改善13例,总有效率90.2%;至3个月时,痊愈54例(75.0%),改善12例,总有效率91.7%。结论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眩晕发作。长期以前,由于人们对此病的认识不足,而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但收效甚微。近年来,我院开展改良式Epley法及Barbecue耳石复位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56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石复位法)和治疗组(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益气聪明汤),随访1 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率81.5%,有效率100%,复发率22.2%;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复位法的疗效。方法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和Semont手法对12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48h后眩晕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分别随访3~11个月无再发。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变位试验(Roll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对50例诊断S-BPPV患者进行分型及侧别判定,对可能的后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对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对混合型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联合Barbecue翻滚法复位,连续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周后随访时治愈38/50例(76%),有效46/50例(92%),无效4/50例(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及变位试验可判断S-BPPV的类型及侧别,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除部分继发于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和内耳手术后等病因外,大多数均无明确病因。在发病机制上,"半规管结石学说"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阳性体位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大多数患者经耳石复位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少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合并疾病情况,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对185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耳石复位法治疗、随访调查,观察BPPV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并按有无合并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半规管累及情况、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185例BPPV患者中合并疾病者136例(73.5%),无合并疾病者49例(26.5%);有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31例(22.8%)、无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4例(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中需多次复位59例(31.9%),有合并疾病组49例(36.0%)、无合并疾病组10例(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例患者接受了1~24月随访调查,平均(13.36±3.87)月,30例(23.6%)出现了复发,有合并疾病组102例患者中复发26例(25.5%)、无合并疾病组25例患者中复发4例(16.0%),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5)。结论 BPPV患者大多数存在合并疾病且有较高的复发率,有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双侧BPPV,同时合并疾病的存在也降低了单次耳石复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患者的1/3[1].由于半规管的解剖不同,半规管受累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受累最多的是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有报道占90.1%[2],其次为外半规管,前半规管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比较.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多见,50 ~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52±1.22)s,无明显潜伏期患者43例(13.2%),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 s,持续时间<60s患者312例(95.7%),持续时间60 ~180 s患者13例(4.0%);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潜伏期较长,分别为(1.74±1.21)s、(0.96±1.06)s(t=5.546,P<0.01),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后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年龄较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更年轻,持续时间更长;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潜伏期、持续时间均较长,年龄更大.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潜伏期更长;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年龄更大,潜伏期、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在头位改变时出现的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耳石复位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体位限制对耳石复位后的治疗及预后是否有效尚未明确。前庭康复对反复发作的BBPV及其预后有一定疗效。BPPV引起的眩晕/头晕、姿势不稳等不适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更多表现为焦虑状态,因此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在BPPV的康复治疗中愈显重要。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手法、体位限常】、前庭康复及心理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所诊治的19例t-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51例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I-BPPV)进行对比.结果 t-BPPV组平均发病年龄(51.3±19.1)岁,I-BPPV组(63.2±1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t-BPPV组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受累者9例,I-BPPV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t-BPPV组眩晕发作的潜伏期为(2.64±2.01)s,持续时间为(16.73±10.92)s,而I-BPPV组两者分别为(2.87±0.92)s和(12.57±10.03)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成功率t-BPPV组为62.5%,I-BPPV组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首次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t-BPPV组为(3.91±3.11)次,而I-BPPV组为(2.58±1.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1).残留症状发生率t-BPPV组为42.1%,I-BPPV组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随访至今,t-BPPV组11例复发,I-BPPV组12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结论 t-BPPV患者发病年龄轻,多个半规管受累率高,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多,残留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收集确诊的284例BPPV患者,在颗粒复位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84例被确诊的BPPV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5.63%(158/284)在治愈后有残留头晕症状.245例患者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30 d残余头晕率为13.67%(38/278),60 d残余头晕率为9.29% (25/269),90d残余头晕率为7.75%(19/245).残余头晕组的平均年龄(岁)明显大于无头晕组(61.46±9.38与56.93±7.62,t =2.121,P=0.015).此外,女性残余头晕的发生率稍高于男性[62.41% (88/141)与37.59%(53/141),x2=7.984,P=0.005].(2)对残余头晕患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8,95% CI 1.688~5.292,P=0.000).结论 (1)BPPV颗粒复位后一半以上的患者残留有头晕症状,多在1个月内自然消失.(2)手法复位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眩晕后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乳突叩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62例,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复位过程中均联合乳突叩击。结果 54例PC-BPPV使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治愈49例(90.7%),有效3例(5.6%),无效2例(2.7%);6例HC-BPPV使用Barbecue翻滚复位治疗,治愈5例(83.3%),有效例1(16.7%)。C-BPPV2例,采用联合手法复位,治愈率100%。总有效率96.8%。结论手法复位联合乳突叩击治疗BPPV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MEP)和改良的Semont耳石复位法(MSM)用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自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间的70例PC-BPPV患者分别使用MEP和MSM法进行自身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缓解率和治疗的副作用。结果MEP组中95%(n=37)患者完全缓解,而MSM组仅为58%(n=33,P〈0.001)。MSM组中,治疗的失败与动作执行的不准确密切相关。两组治疗有关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P比MSM能更有效的缓解PC-BPPV,MEP应为患者自身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Kim  Hyo-Jung  Park  JaeHan  Kim  Ji-Soo 《Journal of neurology》2021,268(5):1995-2000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vertigo worldwide. This review consider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PPV including the use of web-based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vitamin D supplements for patients with BPPV and subnormal serum vitamin D.

  相似文献   

18.
To clarify long-term outcome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5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52 months. Overall recurrence rate by Kaplan-Meier estimation was 37% at 60 months. The patients with horizontal canal BPPV (n = 19)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ecurrence rate (50%) at 60 months than those with posterior canal BPPV (n = 28; 2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recurrence rates and sex or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