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帮助我们探讨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1-60号的编号,然后抽取,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即为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我们要研究的人性化护理。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存活率、死亡率者两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存活者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7%,相应的对照组则为12例、18例,死亡率达到了60.0%,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做到以患者为主,明显提高了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胸部按压过程中人体自主循环恢复辨识算法,以实现对按压急救过程中自主循环恢复的准确辨识,指导胸部按压的启停.方法:对10头实验猪进行室颤诱导及电击除颤以采集包含自主循环恢复阶段的数据,期间持续记录脉搏波信号的变化,数据采集完成后对脉搏波进行处理并得到能量图谱,基于栈式自编码(stacked autoe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4.1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5.8±0.5)d、(9.4±1.3)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变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杨淑清 《现代保健》2010,(10):77-77
诊断性刮宫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也较易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子宫穿孔、感染、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如不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后果比较严重。人工流产综合征是由于患者情绪紧张及局部刺激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收缩力减弱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厥、抽搐。但心脏骤停者极为少见。笔者所在科门诊于2009年7月2日成功抢救了1例清宫术后心脏骤停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庄惠敏 《现代养生》2014,(24):203-203
目的:心脏骤停疾病发生时间短,发病突然,留给医生的抢救时间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就是及时恢复患者的心肺。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一总结。结果: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经心脏复苏抢救以后成功的患者一共36例。结论:通过分析这些抢救成功的患者复苏后的护理策略,提高了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62岁 ,因夜间诉心慌 ,胸痛 4h被家属抬入病房。查意识丧失 ,面色青灰 ,呼吸心跳停止 ,心电监护呈一直线。立即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同时进行气管插管 ,人工球囊挤压 ,电击除颤。经第 2次 2 5 0瓦秒电击除颤 ,患者心跳恢复 ,心电图为窦性心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2例,于1993年5月1日以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于5月3日7点45分述心悸、胸闷,心电监护示快速房颤,心室率100~108次/min,10分钟后病员突然尖叫一声,头后仰,两眼上斜,神志不清,心电图波示室颤。查体:面色紫绀,呼吸停止,心音消失,小便失禁。立即行心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吸氧,利多卡因100mg iv。利多卡因300mg加液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3~1998年收治5例心脏骤停的患者,经过迅速有效的心脏复苏及护理获得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注意体温、脉搏、血压、无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减少脑组织损伤迅速进行高流量吸氧,维持脑代谢,保持有效的脑活力。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休克、严重外伤、药物过敏等,多无特异性先兆而突然发病,及时复苏至关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复苏成功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8岁~66岁。肺源性心脏病5例,中毒5例,外伤6例,过敏性休克3例,心包穿  相似文献   

10.
11.

Objectives

The great majority of non-traumatic cardiac arrests (CA) occur at home. The toilet is a closed and private room where CA occurs frequently. However, due to the feelings of privacy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room, the circumstances and causes of CA in the toilet have rarely been investigate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uscitation profiles of patients sustaining CA in the toilet.

Results

Among 907 CA patients treated during a 4-year period, 101 (11 %) sustained CA in the toilet. While the collapse was witnessed in only 10 % of these patients,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was achieved in 41 %. However, 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was 1 %.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history of cardiac diseases was predictive of CA in the toilet (odds ratio 3.045; 95 % confidence interval 1.756–5.282) but that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with advanced age. The frequency of CA in the toilet may be influenced moderately by seasonal/circadian variations. The 101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subgroups according to mode of discovery of CA. The frequency of ROSC was highest in those who collapsed in the presence of caregivers and lowest in those whose collapse were discovered later by family members being worried that the patient stayed in the toilet “too long.” Imaging studies revealed life-threatening extra-cardiac lesions responsible for CA, such 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aortic dissection, in 23 % of the patient cohort.

Conclusions

The rarity of long-term survival among individuals sustaining CA in the toilet is mainly due to the delay in discovering the individual who collapsed. Although a history of cardiac diseases is a risk factor, predicting who may sustain CA in the toilet remains difficult due to etiological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导致窒息性心搏骤停病人的院前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院前急救中救冶的6例患者资料。结果心肺复苏成功5例,死亡1例。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导致窒息性心搏骤停病人应迅速准确判断,急救团队分工协作,同时迅速予以解除窒息、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安全转运等,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差异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发生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7例,B组为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内(均≤4分钟)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A、B两组均按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为55.32%;B组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24.44%。两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考虑与院内抢救条件及急救设备,高年资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生活质量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急诊科经心肺脑复苏抢救的116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心肺脑复苏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复苏后24 h存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的差异。结果:经山莨菪碱药物干预治疗后,复苏后24 h存活率明显提高至32.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9%(P〈0.05),而ROSC率稍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方面,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功能累积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物质生活累积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干预治疗可改善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的存活状况、神经功能情况及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VF),3min后复苏,25只犬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PR组)12只,纳络酮组(NLX组)7只,正常对照组(NS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后6h的CO。结果CPR组和NLX组各有6只完成6h的观察,两组间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ROSC)无差异。CPR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4、6h低于NS组,而NLX组在复苏后2、4、6h高于CPR组,与NS组无差异。复苏成功后0—JhNLX组和CPR组的CO均低于NS组,而NLX组则在复苏后1~6h高于CPR组。结论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功能不全,NLX能改善犬心肺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体外心肺复苏(ECPR)手段救治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ECPR治疗中应用ECMO,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的存活出院率为53.33%(8/15);15例患者ECPR时间(85.6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CPR)初步成功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制定严密完善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作者医院近5年来CPR成功后,病情允许转送中心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治疗者45例的临床资料、护理要领和心得。结果本组45例,经良好的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脑功能的支持、维持,均于入急诊抢救室后6 h内转入中心ICU,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和康复治疗。结论医护的密切配合、严密的护理策略预案、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高效的反应机制是提高CPR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在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40名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徒手CPR组和CPR仪组,每组各70人,监测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CPR后10min、30min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间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CPR开始后10min、3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比较两组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徒手CPR组ROSC成功率为22.86%,CPR仪组ROSC成功率48.57%,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结论:与徒手心肺复苏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可以提高ROSC成功率,同时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79例患者重返ICU的原因,探泔能否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患者重返的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人住ICU≥2次的病例资料,记录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重返ICU的原因.通过资料分析重返ICU的影响因素。结果:在3760例人住ICU的患者中,共有79例重返ICU,莺返率为2.1%;重返ICU的主要原因为呼吸道(51.9%)和心血管(17.7%)方面的问题;重返ICU的影响因素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时间、出科时的APS、医院内感染性肺炎、人科时伴行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结论:普通病房缺乏后续的加强监护是患者重返ICU的主要原因,转科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转科时详细交待和指导,加强患者气道护理,进行院内培圳和护理会诊,加强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与宜教,对防止患者重返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2018年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行P C 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后进行6个月的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