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癫痫病出院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癫痫病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于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回访,在随访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比较2组遵医率、再次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遵医率明显提高(P<0.01),再次住院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儿的遵医行为,减少癫痫病发作的次数,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对结核病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法将24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促进疾病痊愈,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进行用药监护的效果。方法:60例出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用药教育及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用药教育及健康指导并且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每三个月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对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进行用药监护可使患者药物治疗得到有效延续,并起到咨询、指导和督促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保健指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方法:将出院的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出院后即行定期电话随访,而对照组未加影响。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率调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实验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保健指导后,在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病住院的47例脑卒中患者应用自制的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既往史及用药情况,有无不良生活行为,并建立健康档案。由专人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周强化1次,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指导,每2周1次,于发病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疾病知识,遵医用药情况及不良生活行为,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的脑卒中患者在了解疾病知识、遵医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面明显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相关疾病知识。  相似文献   

6.
邵玲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51-153
目的:通过电话随访、青光眼咨询热线、信函、定期组织科普知识讲座或登门造访等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延伸服务,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法:将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第3天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参加一次青光眼的防治知识讲座。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再入院人数和次数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利于患者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延缓病程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较入院时均有了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探讨电话随访在COPD治疗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3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住院时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吸氧指导及出院时嘱咐患者按时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的遵医行为及治疗疗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将49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治疗护理给予指导。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后治疗十二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嘱行为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遵医嘱的行为显著提高。结论:实施科学合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二级预防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二级预防行为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6个月收集2组相关资料,比较2组患者遵医服药、肢体康复训练、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及定期复诊和脑卒中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级预防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车爱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33-134
报道对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管理的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促使其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骨质疏松症自我管理的行为和方法,以达到对减轻疾病的痛苦、延缓病程进展、预防骨折自伤自残、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访问对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科室的确诊为肺癌癌痛的需服用3阶梯止痛药物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出院带药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实验组责任护士在常规药物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电话访问,每周访问两次,每周一、四定时发送短信。出院两个月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遵医行为、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和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整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话访问对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科室的确诊为肺癌癌痛的需服用3阶梯止痛药物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出院带药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实验组责任护士在常规药物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电话访问,每周访问两次,每周1、4定时发送短信。出院两个月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遵医行为、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和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整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规范的术后患者回访登记制度,收集术后患者的回访资料,利用电话回访,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健康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12月的3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话回访,提供相关健康指导。回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转归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健康教育行为,增强了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教、药物知识讲授及自我保健指导,并定期随访;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不进行随访。6个月后统计2组患者遵医行为及SF-36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及WHO QOL评定量表简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遵医率及完全遵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6个月后,2组患者SF-36及QOL的各项目评分均有升高(P均0.05),且实验组除环境外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遵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指导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遵医行为、不良生活习惯、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经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院外延续护理指导,分别于出院后1,3,6,12个月对2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心绞痛、再住院率、遵医行为、不良生活习惯、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出院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的心绞痛发生人数、再住院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的吸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的实施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发作和再住院率,并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郑春茹  石岳斌全 《新中医》2019,51(11):287-290
简版:目的:评价团队延续性中西医护理措施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出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的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服药,指导正确掌握腰腹肌功能锻炼方法等。观察组实施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出院前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强筋固肾功能锻炼、避免诱发因素和艾灸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于出院后第2周、第3个月、第6个月家庭随访一次,电话随访时间是第1个月每周电话1次,以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龄耐多药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出院后1周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24个月,24个月后对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满意度及治疗效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再次入院次数、痰菌转阴率好于对照组(P0.05),对医院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可降低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提高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提高慢性肾炎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将226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慢性肾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于干预后3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3~10岁的四肢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实施互动模式健康教育。结果:经过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儿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骨折的相关知识,尤其对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等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改善骨折患儿的遵医行为,提高其功能锻炼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