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静脉留置导管纯肝素封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瑾 《中国血液净化》2006,5(7):404-404
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选择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深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4(16~81)岁;插管部位颈内静脉54例、股静脉26例,插管均使用美国ARROW公司的双腔导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2 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液,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液,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凝血指标及导管内血栓、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28.0±5.2)d,对照组平均为(27.0±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凝血指标、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应用个体化肝素盐水封管,可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插管部位出血,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功能改善的作用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使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透析超过2个月的肾病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每周第一次治疗时给予尿激酶封管法,对照组始终给予肝素封管法,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2个月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使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对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的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预防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期癌肿病人,常需要多个疗程的化疗,有的病人极度衰竭,均靠从静脉输入营养来维持生命。每日从表浅静脉穿刺输注化疗药物或高浓度营养液,常使病人静脉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使液体外渗,或使病人静脉沿皮肤出现树叉状黑色斑,或输液24h后,局部静脉发红、疼痛、肿胀,造成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1]。对白细胞计数极低的病人,反复静脉穿刺更易发生局部血肿和静脉炎,而且治疗难以得到保证。本文介绍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深浅静脉输液法,临床应用已有586个病例,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实施的满意度。现将该…  相似文献   

5.
吴亿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35-1436
血液透析患者行经皮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具有血流量充足且稳定(达200~300ml/min)、操作简单易行、可反复使用、安全、不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等优点,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引起的感染可产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为避免插管时皮肤表面微生物的污染、导管被污染或医务人员的手污染,采取正确的方法预防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院内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重症病人需做血液透析或人工肝治疗者常置入静脉双腔导管,为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为病人减少痛苦,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7.
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病人临时性主要血管通路,它适用于血管条件差、造瘘困难,新瘘不成熟及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00年4月~2004年4月对18例病人进行了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通过不断改进护理操作,明显降低了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使用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生命线.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造血管或生物材料移植内瘘(AVG)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其中,CVC作为急性肾衰竭患者、AVF/AVG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较好的血管替代通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的治疗方法有两种^[1]:即导管拔除和抗菌药物封管。拔除导管虽然是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可能拔除的并非是感染的导管。本文探讨的三向瓣膜式输液港是通过手术植入的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且成本相对较大,故在没有明确是否导管感染的情况下不宜轻易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10.
胡日红  郭晶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136-1136
近年来我院采用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 ,使一些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得以维持性血液透析。现将 2 0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病人的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共40例 ,均为初始进入透析者。通过目测或彩超测定判断自身血管条件 ,根据血管条件随机分为两组 ,自身血管条件差 (浅表静脉直径 <2 5mm )者为A组 (插管组 ) ,共 2 0例 ,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4± 14 9)岁 ,基础疾病糖尿病肾病 9例 ( 4 5 % ) ,其他疾病 11例 ;自身血管条件良好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行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l临床怀疑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采集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血样后拔除导管,同时留取血培养及导管标本。62例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CRBSI组27例和非CRBSI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血白细胞计数(WBC)值、CRP值及降钙素原值(PCT值),并对比CRBSI组治疗前后的PCT值。结果CRBSI组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大于非CRBSI组,CRBSI组及非CRBSI组拔管时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7.16±5.84IIg/L和0.97±1.4411g/L(F=11.759,t=5.387,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WBC(109/L)分别为9.52±3.10及8.65±2.19(F=O.860t=1.291P=O.202),CRP值分别为10.57±3.74mg/L及10.66±4.94mg/L(仁1.641,t=-0.081P=O.935),2组均无统计学意义。CRBSI组拔管前后的降钙素原值(PCT值)分别为7.16±5.84ug/L及0.634-0.43IIg/L(t=5.904,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方面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42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模式组)42例,对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管卫生保持习惯、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管卫生保持习惯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习惯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自制聚维酮碘帽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入选湖北黄石市爱康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B组以0.4%庆大及0.5%肝素盐水封管+封管帽封盖导管出口,C组以0.5%肝素盐水封管+自制聚维酮碘帽封盖导管出口.随访1年观察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3组实验前相关指标及导管感染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组患者平均年龄最高、血红蛋白最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0.001.实验6月时,3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共13例(19.1%),B、C组与A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26,有统计学意义.12月时,A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B组6例,C组2例,χ^2=7.510,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216,P=0.007. 结论 聚维酮碘局部应用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管内感染,从而延长导管寿命.  相似文献   

14.
<正>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作为首选血路,包括隧道套囊导管、非隧道导管和移植物,适用于原有血路废用、首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未成熟或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无法建立血路的患者。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引起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深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40例,发生严重感染6例,占15.0%,更换导管时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置管2、3、6月的感染率分别为16.7%、33.3%、50.0%,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为0,股静脉置管发生1例,占16.7%,其余5例均为颈内静脉置管,占83.3%。局部护理合理者感染机会少。6例感染者均有护理不得力因素存在。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及护理不得力,则导管感染率越高,锁骨下静脉置管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29项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OR=2.55)、血清白蛋白<30 g/L(OR=2.35)、CD4+细胞<200个/μl(OR=3.0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20分(OR=2.41)、股静脉置管(OR=1.94)、导管留置时间≥14 d(OR=3.20)、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OR=2.83)。 结论 合并糖尿病、低血清白蛋白、CD4+细胞<200个/μ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20分、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14 d、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该类患者。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动脉穿刺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脉穿刺技术,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衷竭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即先在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或最清晰处按一印记,然后进针,对照组用传统的穿刺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所需时间、1次成功率、血流量、针眼处渗血、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所需时间、血流量、针眼处渗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用新的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万古霉素、浓肝素钠溶液交替封管对中心静脉导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空军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 lat 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20例,万古霉素、浓肝素钠溶液每6h交替封管,同时全身应用万古霉素.结果 20例CRBSI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CRBSI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5% 比19.6%,χ2>2=4.73,P<0.05);经过万古霉素、浓肝素钠溶液交替封管,20例CRBSI患者中14例有效,有效率为70%,5例拔管,拔管率25%,1例死亡;有效病例的血红蛋白[(96.5±19.2)g/L比(92.2 ±22.1)g/L,t=2.4,P<0.05]、血白蛋白[(35.6±3.8)g/L比(32.7±4.2)g/L,t=2.3,P<0.05]水平高于无效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万古霉素、浓肝素钠溶液交替封管可以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CRBSI的拔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000导管日VS2.6例次/1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000导管日VS0.7例/1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室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永红 《上海护理》2008,8(2):21-2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各种侵袭性导管监护治疗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ICU收治的7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ICU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739例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12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17.45%;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生率13.04‰;与尿道插管相关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11.57‰;与动静脉插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病率0.46‰;与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9.78‰。侵袭性操作越多感染率相应增高。结论加强环境治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袭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理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