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素(BTX-A)注射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伴有尖足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肌内效贴组、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并于BTX-A注射24 h后贴扎肌内效贴进行康复训练;肌内效贴组在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贴扎;传统康复组给予系统康复治疗。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3个月、6个月,采用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综合痉挛量表(CS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E能区,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周、3个月、6个月3组PROM、CSS评分及GMFM-88(D、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 05),且以实验组改善最明显(P均<0. 05)。结论低频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联合肌内效贴贴扎,能够有效降低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尖足状态,提高大运动能力,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程度越明显,以6个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儿的运动功能,我们于1999年6月—2003年2月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痉挛肌肉局部注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SCP患儿13例,并与单用BTX-A痉挛肌肉局部注射(18例)和单用针灸推拿(17例)治疗的患儿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给予BTX-A 4~6 IU/kg肌肉注射。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评价、PRS评分评定肌张力。结果 107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3例症状稍改善,2例无效。治疗后PRS评分明显改善;按Ashworth分级,治疗前最高4级,最低2级;注射后肌张力最高3级,最低1+级。治疗中及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BTX-A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方法简单,刺激性小,维持有效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联合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分析其疗效及康复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同时2组均于BTX-A治疗24 h后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肌张力及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3个月的股内收肌群、腘绳肌、腓肠肌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个月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68.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联合应用针刺联合电刺激引导下BTX-A肌肉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有助于降低下肢肌群肌张力,并可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吴奕池  李琰华  周觉 《新中医》2019,51(8):227-230
目的:观察循经针灸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脑瘫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肉痉挛评分、运动发育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04%,对照组为86.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肌肉痉挛、运动发育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肌肉痉挛及运动发育评分,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应用针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制定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和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FMFM和GMFC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应用针刀治疗效果较佳,能改善运动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9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的50例6~12岁存在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康复医师、治疗师与护理员(监护人角色)使用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两组患儿初评后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方案,并根据康复方案对护理员进行培训后由护理员执行治疗计划。实验组每天40 min手工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肢肌张力、精细运动功能及《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评级进步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和精细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评级进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可适当将手工训练引入家庭及社区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蜡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治疗组25例采用常规康复及蜡疗;对照组2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GMFM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显效率及GMFM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蜡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痉挛型双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关节活动度、痉挛程度及步行能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延长穴位刺激时间,能有效的解除痉挛,有效的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痉挛程度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推拿疗法及单纯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对比分析,探讨推拿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推拿疗法。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将5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GMFM-88总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更有效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OTOmed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同时给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儿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张力,利用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88)中D、E两能区进行站立、行走与跑跳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除腘绳肌肌张力2组均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但MOTOmed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可进一步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内收肌、腓肠肌肌张力,提高其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穴位注射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与运动能发育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0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运用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54例以康复功能训练为主治疗.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之总分;3个疗程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肌张力、GMFM评分及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GMFM评估总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提高其运动能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与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来该诊所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患儿8例,对这8例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该文对这8例患儿的治疗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儿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的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站立区以及走跑跳区的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以及被动踝背伸角度情况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地改善,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48名痉挛型脑瘫患儿,将其分为试验组28例和普通治疗组2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添加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连续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下列评估:①临床痉挛指数(CSI);②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站(D区)和走跑跳(E区)2项;③行走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CSI评分、GMFM中D、E区分值及行走速度,都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相比,治疗后的CSI评分、GMFM中D、E区分值及行走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痉挛型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1、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肌痉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评分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1、3个月后MAS评分均降低,GMFM评分均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MAS评分均降低,GMFM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2周及1、3个月后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可在较短时间降低CP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通络推拿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醒脑通络推拿法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及痉挛评估。结果:醒脑通络推拿法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73%(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通络推拿法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