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SN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增大,使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效果与Ang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valsartan)相似。结论: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同时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38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单用AngⅡ刺激或p38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后,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Leucine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免疫印迹法测定p38及ANP表达,免疫沉淀法测定p38活性.结果:p38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降低AngⅡ组p38表达及活性,下调心肌肥大相关指标.结论:p38通路在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靶向p38反义寡核苷酸可能是基因治疗心肌肥大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以探讨STS在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为模型,用AngⅡ刺激细胞外Ca^2+内流,丹参酮ⅡA及钙离子拮抗剂雏拉帕米(Ver)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Ca^2+]i及CaN活性;[^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CaN蛋白的表迭。结果:AngⅡ刺激组[Ca^2+]i水平、CaN蛋白的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TS能有效地降低由AngⅡ刺激引起的[Ca^2+]i增高(P〈0.01vs AngⅡ组),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 vs AngⅡ组)。AngⅡ刺激组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STS及Ver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的增高。结论:CaN通路在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STS具有Ca^2+阻滞剂的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由AngⅡ刺激引起的[Ca^2+]i增高,导致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降低,阻滞心肌肥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致肥大心肌细胞微管的变化规律及骨架调控剂对肥大心肌细胞中微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在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基础上,应用AngⅡ诱导建立肥大心肌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肥大心肌细胞中微管的空间重构及骨架调控剂对微管空间构象的影响。结果:AngⅡ组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提示蛋白质合成增强、细胞肥大。肥大心肌细胞中微管的荧光强度及密度增强,在AngⅡ作用的基础上,骨架调控剂秋水仙素及紫杉醇可致微管的密度分别减弱或增强。结论:AngⅡ可通过特定途径介导心肌细胞微管的重构,骨架调控剂秋水仙素及紫杉醇通过影响微管的聚合状态参与调控细胞对不同外来刺激的反应及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直径,Lowry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结果:丹参酮ⅡA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增大(P<0.05),降低细胞总蛋白(P<0.05),降低蛋白合成速率(P<0.05),其作用与AT1-R阻滞剂氯沙坦相似.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AT1受体激活,阻止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结果TSN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显著增加(P<0.05)及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的增强(P<0.05),其效果与Ang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Valsartan,VM)相似。结论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结肠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粉防己碱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
粉防己碱对急性缺血性肾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在钳夹双侧肾蒂 45min致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肾组织切片HE染色、肾组织DNA片段分析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等技术 ,定性、定量分析了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现象。结果 :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时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现象明显增加 ;粉防己碱对急性缺血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能够明显降低受损肾小管的细胞凋亡水平。结论 :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时 ,中药粉防己碱能够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水平 ,以减轻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是否有细胞自噬的参与,以及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系,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坎地沙坦处理AngⅡ组、KN-62处理AngⅡ组。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心肌细胞肥大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aMKⅡ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MKⅡ蛋白及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的水平。结果 AngⅡ能够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处理组CaMK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坎地沙坦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aMKⅡ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处理组的LC3Ⅱ/Ⅰ、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坎地沙坦和KN-62均能降低LC3Ⅱ/Ⅰ、Beclin-1蛋白水平(P<0.05)。结论 CaMKⅡ可能不仅参与AngⅡ诱导心肌肥大,而且参与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结肠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粉防己碱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t-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CA法检测含药血清中以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蛋白质的含量,观察开心胶囊对抗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细胞肥大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1-03/2002-03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普通模型组(不用药),西药组(以0.75g/L卡托普利,10mL/kg灌胃),开心胶囊等效剂量组(1400g/L开心胶囊,10mL/kg灌胃)及2倍剂量组(2800g/L开心胶囊,10mL/kg灌胃),每组4只,用于制备大鼠含药血清。②另选用1~3d内出生的SD乳鼠15只,用于分离心肌细胞,并对应上述5组血清分成5份,体外培养,向除正常组外的4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造成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心肌肥大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③用BCA法检测普通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开心胶囊等效剂量组及2倍剂量组血清中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与正常组血清中正常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并做组间比较。结果:①普通模型组血清内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犤(1725.34±105.05),(198.26±87.03)mg/L,t=27.53,P<0.01犦。②西药组、中药等效剂量组和中药2倍剂量组血清中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低于普通模型组犤(1041.67±270.09),(1360.34±180.31),(1284.51±91.44),(1725.34±105.05)mg/L,t=5.81,4.92,7.54,P均<0.01犦。③等效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2.41,P<0.05),2倍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不显著(t=2.08,P>0.05),且2倍剂量组虽然较等效剂量组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结论:应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其蛋白质合成增加;而用含药血清干预后,均有效地减少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等效剂量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粉防己碱对兔髂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致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髂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粉防己碱干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粉防己碱干预组及对照组均以球囊损伤髂动脉内膜,粉防己碱干预组于术前3d至术后28d予粉防己碱45mg/(kg&;#183;d)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结扎一侧髂动脉。手术4周后处死动物,对成形术部位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胶原含量测定,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结果:球囊损伤后4周,兔血管壁明显增厚,Masson’S染色可见血管平滑肌(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沉积;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干预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和胶原面积/管壁面积均明显减少[(0.31&;#177;0.11)mm^2。和(0.23&;#177;0.07)mm^2。,(37.13&;#177;2.97)%和(25.77&;#177;3.74)%,(54、27&;#177;9.78)%和(29.32&;#177;7.33)%,P均&;lt;0.01];粉防己碱干预组动脉胶原含量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231.2&;#177;18.9)mg/g和(313.6&;#177;25.3)mg/g,P&;lt;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粉防己碱干预组Ⅰ型胶原表达指数明显减低[(31.2&;#177;4.7)和(23.5&;#177;5.2),P&;lt;0.01]。结论:粉防己碱能有效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VSMC增殖和胶原合成,减轻术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促进代偿性血管扩张,减轻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BCA法检测含药血清中以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蛋白质的含量,观察开心胶囊对抗心室重构过程中心肌细胞肥大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1-03/2002—03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普通模型组(不用药),西药组(以0.75g/L卡托普利,10mL/kg灌胃),开心胶囊等效剂量组(1400g/L开心胶囊,10mL/kg灌胃)及2倍剂量组(2800g/L开心胶囊,10mL/kg灌胃),每组4只,用于制备大鼠含药血清。②另选用1—3d内出生的SD乳鼠15只,用于分离心肌细胞,并对应上述5组血清分成5份,体外培养,向除正常组外的4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造成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心肌肥大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③用BCA法检测普通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开心胶囊等效剂量组及2倍剂量组血清中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与正常组血清中正常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并做组间比较。结果:①普通模型组血清内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1725.34&;#177;105.05),(198.26&;#177;87.03)mg/L,t=27.53,P〈0.01]。②西药组、中药等效剂量组和中药2倍剂量组血清中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低于普通模型组[(1041.67&;#177;270.09),(1360.34&;#177;180.31),(1284.51&;#177;91.44),(1725.34&;#177;105.05)mg/L,t=5.81,4.92,7.54,P均〈0.01]。③等效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2.41,P〈0.05),2倍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不显著(t=2.08,P〉0.05),且2倍剂量组虽然较等效剂量组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结论:应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其蛋白质合成增加;而用含药血清干预后,均有效地减少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等效剂量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①将100只出生后1周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24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未加入任何药物;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215;10^-6mol/L丹参酮ⅡA作用30min后,再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66—200010);血管紧张素Ⅱ+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215;10^-6mol/L缬沙坦后,再加入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5mol/L丹参酮ⅡA;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15;10^-6mol/L缬沙坦。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②持续加药作用7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使心肌细胞蛋白总量增多(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177;97),(1205&;#177;75)min^-1,P〈0.01],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③在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作用30min后,c-fo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无影响。
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初步探讨其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及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各16只。粉防己碱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提供,纯度〉98%。②造模前20min,粉防己碱组腹腔注射粉防己碱3mg/kg(约1.2mL)。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2mL。③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当结扎点远端心前壁变紫、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为冠状动脉结扎成功,松扎后抬高的ST段回落1/2以上为再灌注成功的标志。实施30min缺血,再灌注24h。假手术组不造模,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间穿线,不结扎,30min关胸,24h后处死。④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心肌梗死范围,并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及凋亡指数。
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粉防己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①生化指标测定值:心肌细胞受损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粉防己碱组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t=4.337-10.810,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4.352,P〈0.01)。②梗死范围:粉防己碱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28&;#177;4.38)%,(43.76&;#177;6.30)%,t=7.552,P〈0.01]。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假手术组心肌细胞DNA电泳呈一条大分子DNA片段,为正常DNA带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NA电泳呈“梯形结构”,可见形似云梯状的DNA片段。为凋亡的典型表现;粉防己碱组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梯形条带明显减弱。②原位末端标记:假手术组偶见凋亡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可见大量胞核呈深浅不一棕褐色的凋亡心肌细胞;粉防己碱组凋亡心肌细胞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但较假手术组有所增加。③凋亡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均显著增高[(0.65&;#177;0.39)%,(19.36&;#177;5.28)%.(8.62&;#177;2.45)%,t=9.096~10.006,P〈0.01];但粉防己碱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t=5.224,P〈0.01)。
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自由基,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了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①将100只出生后1周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24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未加入任何药物;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 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10-5mol/L丹参酮ⅡA作用30min后,再加入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66-200010);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10-6mol/L缬沙坦后,再加入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5mol/L丹参酮ⅡA;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6mol/L缬沙坦。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②持续加药作用7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使心肌细胞蛋白总量增多(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97),(1205±75)min-1,P<0.01],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③在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作用30min后,c-fos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髂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粉防己碱干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粉防己碱干预组及对照组均以球囊损伤髂动脉内膜,粉防己碱干预组于术前3d至术后28d予粉防己碱45mg/(kg·d)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结扎一侧髂动脉。手术4周后处死动物,对成形术部位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胶原含量测定,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结果:球囊损伤后4周,兔血管壁明显增厚,Masson's染色可见血管平滑肌(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殖和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大量沉积;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粉防己碱干预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和胶原面积/管壁面积均明显减少犤(0.31±0.11)mm2和(0.23±0.07)mm2,(37.13±2.97)%和(25.77±3.74)%,(54.27±9.78)%和(29.32±7.33)%,P均<0.01犦;粉防己碱干预组动脉胶原含量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犤(231.2±18.9)mg/g和(313.6±25.3)mg/g,P<0.01)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粉防己碱干预组Ⅰ型胶原表达指数明显减低犤(31.2±4.7)和(23.5±5.2),P<0.01犦。结论:粉防己碱能有效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VSMC增殖和胶原合成,减轻术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促进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源性缓激肽对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Ⅰ组(10-9~10-5mol/L)、AngⅠ(10-6mol/L)+氯沙坦(losartan,Los)组、AngⅠ+卡托普利(captopril,Capt)组、AngⅠ+Capt+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组和AngⅠ+Capt+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测量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量、蛋白含量、细胞体积和搏动频率。结果 (1)AngⅠ可使培养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AngⅠ(10-6mol/L)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与AngⅡ(10-7mol/L)相似;(2)Los可抑制AngⅠ的促肥大作用,与AngⅠ组相比,Los能使诱导3H-亮氨酸掺入量、总蛋白、细胞体积和搏动频率分别减少18.83%、18.66%、27.18%和26.37%(P<0.05);(3)Capt可抑制AngⅠ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可被Hoe-140和L-NNA完全抑制。结论培养的心肌细胞可以将AngⅠ转化成AngⅡ,后者可使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细胞体积增大,Capt通过减少AngⅡ生成和减少缓激肽降解抑制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脂多糖(LPS)诱发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胶原酶法分离雄性SD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预先经Tet(50μmol/L、100μmol/L)处理15min后,再经LPS(10mg/L)或正常培养液处理,在0、1、4和10h采集上清液,检测其中丙二醛(MDA)古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磷脂酶A2(PLA2)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存活情况;部分胰腺腺泡细胞经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后,于相应时间点采用灌流方式给予Tet或LP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单个胰腺腺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Tet可减轻LPS所致的细胞损伤(P均〈0.05),抑制LPS诱发的胰腺腺泡细胞[Ca^2+]i升高(P均〈0.05),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和PLA2活性、增加SOD活性。结论Tet可能通过抑制钙超载、增强抗氧化能力以及减少胰酶活化,减少LPS所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对胰腺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运动对大鼠骨骼肌中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探讨运动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按Ploug方法进行8w的游泳训练。结果:运动组大鼠游泳8w后骨骼肌中蛋白激酶B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程度均增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加。结论:运动可激活正常骨骼肌中胰岛素信号传递两大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这可能是运动增强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转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