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莫沙必利5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法莫替丁20 mg口服每日2次,莫沙必利5 mg口服每日3次。于治疗后8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100%,内镜下有效率9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5%,内镜下有效率74%。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奥美拉唑40 mg,每日2次,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联合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奥美拉唑40 mg,每日2次,口服.于治疗后4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疗效,并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内镜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内镜下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单纯用西医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早晚各1次餐前服用,莫沙必利每次5mg,3次,13,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日,餐前服用,莫沙必利服用方法同上。2组病人均完成6周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和胃镜下病变粘膜缓解情况)分别为治疗组94.54%(52/55),对照组76.36%(42/5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改善迅速,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采用配对分组法分为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组(中西医组)60例,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组(西医组)60例,纯中药组(中医组)60例,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4周后胃镜下表现。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0%、45%(均P〈0.01);治疗4周后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3.33%、63.33%(均P〈0.01)。胃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1.67%、41.67%(均为P〈O.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采用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疗,其症状改善迅速,病变治愈率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和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汤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胃降逆汤,每日2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对照绢:多潘立酮10mg,每口3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于治疗8周后观察烧心、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疗效,并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和胃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陛食管炎比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思密达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思密达)和对照组24例(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思密达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福银 《四川中医》2004,22(2):35-36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86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采用配对分组法分为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组 (中西医组 )、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组 (西医组 )、纯中药组 (中医组 )各 6 2例 ,分别用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纯中药治疗 4周 ,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和胃镜下表现。结果 :治疗 2周后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 6 8%、 4 8% (均为P <0 0 1) ;治疗4周后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 81%、 6 4% (均为P <0 0 1) ;治疗 4周后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的胃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 71%、 4 0 % (均为P <0 0 1)。结论 :中药配合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速、病变治愈率高 ,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加西沙比利和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肖烨  张永文  韩雪晶  朱正秋 《河南中医》2014,(12):2393-2394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和对照组15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结果:治疗4周、8周后,研究组临床症状分级和胃镜组织学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雷贝托唑2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疗程均为8周,同时复查胃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近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思密达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思密达3g,每日3次;对照组: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于治疗后8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疗效,并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00%,内镜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05%,内镜下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思密达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法莫替丁、莫沙比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78例经内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给予埃索美拉唑 4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治疗 2 ,4 ,6周时反酸、烧心等症状改善情况 ,并于 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 2 ,4 ,6周症状显效率分别为 5 2 % ,81%及 84 % ,治疗 4及 6周时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 2周时 (P均 <0 0 1)。治疗 6周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92 %。 6周后Ⅰ级食管炎治愈率 (93% )高于Ⅱ级 (76 % )、Ⅲ级与Ⅳ级 (6 7% )(P <0 0 5 ) ,但各级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糊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治疗组76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胶囊、莫沙必利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中药糊剂口服,每日1剂,2组患者均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复查内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疗效评价、内镜下炎症疗效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复发率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复发率28.4%。结论中药糊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方法: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汤剂,每天1剂,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口服,每天3次;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反酸、胸骨后灼痛、呕吐等症状及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沉香降气散[1]加味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4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服用沉香降气散加味方制成水煎剂,每日早晚空腹温服;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每次20mg,每日2次;多潘立酮片,每次1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2% (P <0.05).结论:沉香降气散加味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胶囊和多潘立酮片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降逆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日1剂;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疗程为6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和积分评价.结果 应用降逆和胃汤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痊愈率37.78%,总有效率为84.45%;对照组痊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83.34%;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胃镜下,治疗后两组0级均明显增多,Ⅲ级均为0;治疗组愈合率为48.8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愈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组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结果显示,降逆和胃汤在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烧心、反酸和胸痛等临床症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以及促进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等方面的疗效与奥美拉唑的疗效相近.结论 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用雷贝拉唑10mg,2次/日;莫沙必利5mg,3次/日。以1周为一疗程,共8个疗程。结果:治疗8周后症状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78.13%,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62.50%,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升清降浊法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2组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镜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浊法能改善反流陛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奥美拉唑(40mg,qd)治疗,研究组则服用泮托拉唑(40mg,qd)联合莫沙必利(5mg,ti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 mg,2次/d,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晨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级别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患者食管黏膜损伤(P0.05)。结论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胃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将胃镜诊断的90例RE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5例。A组予兰索拉唑30 mg口服,每日1次;马来酸曲美布汀100 mg口服,每日3次。B组予雷尼替丁150 mg口服,每日2次;马来酸曲美布汀用法用量同上。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2,4,8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4,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RE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4,8周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复查RE改善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RE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