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艳清  汪洪武  蔡璇 《中成药》2014,(5):1091-1094
目的研究乌墨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与超声波萃取分别提取乌墨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水蒸汽蒸馏法和超声波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4和37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有量,各占总峰面积的97.31%和98.19%。2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杜松烯、α-古芸烯、丁香烯、α-蛇麻烯、β-芹子烯、异长叶烯-5-酮、韦得醇、1,4a-二甲基-7-异丙烯基-4,4a,5,6,7,8-六氢-萘-2-酮。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乌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东俄洛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东俄洛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东俄洛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俄洛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0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8.99%。东俄洛橐吾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ar-[1aα,4aβ,7α,7aβ,7bα]]-1,3,7-三甲基-4-亚甲基-十氢-1H-环丙薁(相对含量为8.28%);9,12,15-十八碳三烯-1-醇(6.08%);[1ar-[1aα,4aα,7β,7aβ,7bα]]-1,1,7-三甲基-4-亚甲基-十氢-1H-环丙薁-7-醇(4.09%);愈创醇(4.09%);石竹烯氧化物(2.86%);4,8a-二甲基-6-异丙烯基-1,2,3,5,6,7,8,8a-八氢萘-2-醇(2.35%);3-[1],雅栏兰树油烯(2.27%);β-桉叶油醇(2.13%);桉叶-4[14],11-二烯(2.1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对癌性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其成分,并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含量;采用RIA检测癌性恶病质血清TNF-α、IL-2水平变化。结果 检出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79%。白术挥发油含量最多的是苍术酮,占挥发油总量的36.60%;其次为β-桉油醇,占挥发油总量的15.83%;含量大于1%的有10种化合物,分别为:4,5-去氢异长叶烯、4a, 8-二甲基-2-(1-甲基乙基)-[2R-(2α,4aα.8aβ]1,2,3,4,4a, 5,6.8a-八氢萘、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薁酮、α-石竹烯、β-朱栾、异香树烯环氧化物苍术酮、γ-榄香烯、(+)-朱栾倍半萜、6-乙烯基-6-甲基-l-(-甲基乙烯基)-3-(1-亚甲基)-6-环己烯及4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R-(1α,4aα,8aβ1-十氢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25%、5.21%、4.57...  相似文献   

4.
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拉雅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565%,主要成分为α-蒎烯(24.659%)、β-蒎烯(11.471%)、β-石竹烯(9.932%)和异松油烯(5.167%);从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794%,主要成分为α-蒎烯(22.542%)、β-石竹烯(16.636%)和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085%).结论:首次研究了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的松针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紫茎泽兰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紫茎泽兰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茎泽兰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67个峰,鉴定了其中3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6.89%.结论 紫茎泽兰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四(1-甲基亚乙基)-环丁烷(13.40%)、丁酸香叶酯(9.40%)、乙酸龙脑酯(7.23%)、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甲基乙烯基)-2(1H)萘酮(5.53%)和氧化石竹烯(5.43%).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5)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黔产广东紫珠叶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乙酸乙酯萃取,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NIST14.L质谱数据库进行对照,鉴定黔产广东紫株叶与果实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黔产广东紫珠叶与果实中均分离并鉴定了43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总挥发油含量的87.89%、95.16%,其中共有成分有25个;其叶与果实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双环[5.2.0]壬烷、(1R,2S,6S,7S,8S)-8-异丙基-1-甲基-3-亚甲基三环[4.4.0.02,7]癸烷、(1S-顺式)-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石竹烯氧化物,二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种类差异较小,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黔产广东紫珠叶及果实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该研究可为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用部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3)
目的:分析全缘叶紫珠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鉴别。结果: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挥发油中β-石竹烯(33.74%)、甘香烯(12.86%)、τ-杜松烯(9.57%)和(-)-斯巴醇(8.99%)为主要成分。此外,古巴烯(4.21%)、兰桉醇(3.81%)、α-石竹烯(2.48%)、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R-(2α,4a,α8 aβ)]-2-萘醇(2.37%)和1,6-环癸二烯(2.24%)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0,(3)
目的:分析鉴定浙江蜡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蜡梅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库(GC-MS-D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了37个峰并鉴定出其中33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7.78%。结论:浙江蜡梅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1,4-桉叶素(46.20%)、(Z)-2,6,10-三甲基-1,5,9-十一烯(9.71%)、1,1-二甲基-3,4-二异丙烯基-环己烷(7.42%)、三辛胺(6.44%)、α-丙酸萜品酯(4.01%)、α-蒎烯(3.92%)等。  相似文献   

9.
广西莪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莪术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6个样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1-乙烯基-1-甲基-2,4-二(1-丙烯基)环己烷、6-乙烯基-4,5,6,7-四氢-3,6-二甲基-5-异丙烯基-香豆酮等.结论:6个莪术样品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醋煮品的挥发油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牛尾独活(Heracleum hemsleyanum Diels的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尾独活根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鉴定了53个化学成分.结论:牛尾独活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1S)-6,6-二甲基-2-亚甲基[3.1.1]-双环庚烷(12.60%)、8-异丙基-1,5-二甲基-环十碳1,5-二烯(10.42%)、匙叶桉油烯醇(7.63%)、正辛醇(7.3 5%)、3-甲基壬烷(4.28%),与其他品种独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海南风吹楠皮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海南风吹楠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风吹楠皮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4%,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8.62%.海南风吹楠皮主要成分为胡椒烯(25.55%)、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11.14%)、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8.09%)、油酸(7.04%)等.结论:本实验为开发利用海南风吹楠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毛郁金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毛郁金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以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样品A鉴定出20个成分,占总量的86.19%,主要成分为:1,2,3,4,4a,5,6,8a-八氢-4a,8-二甲基-2-(1-甲乙基)-萘(13.37%)、6-乙基-4,5,6,7-四氢化-3,6-二甲基-5-异丙基-苯并呋喃(13.00%)、β-榄香烯(9.35%)、δ-毕澄茄烯(8.82%);样品B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43.26%,主要成分为:(E,E)-10-(1-甲基亚乙基)-3,7-环癸二烯-1-酮(17.4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77%)、7-十八(碳)烯酸(3.2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毛郁金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杏叶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杏叶防风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共鉴定出65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17%。结论:杏叶防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α-姜烯(24.82%),前盖介烯(16.27%),β-没药烯(4.82%),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萘烷-1-烯(4.03%),β-倍半水芹烯(3.98%),反式-β-金合欢烯(3.68%),芳姜黄烯(3.54%)等。  相似文献   

15.
连钱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连钱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钱草挥发油,用GC/MS分析连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1.34%。结论:连钱草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6,10-二甲基-2-异丙烯基螺[4,5]-6-癸烯-8-酮(16.4%)、松莰酮(15.58%)、(+)-喇叭烯(7.63%)、β-葎草烯(7.51%)等。  相似文献   

16.
杨叶肖槿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广西红树林植物杨叶肖槿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44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9.75%,其主要成分分别是1,2,3,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乙基)-, (1S-cis)- 臭樟脑(16.14%)、α-金合欢烯(13.16%)、n-棕榈酸(8.52%)、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 (S)- 环己烯(8.12%)等。结论: 通过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GC-MS法分析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皮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1%。结论: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9.56%)、石竹烯(14.29%)(、S)-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12.35%)、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22.25%)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8个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C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8个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中共有成分有罗勒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S-(1α,2β,4β)]-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2-亚甲基-6,8,8-三甲基-三环[5.2.2.0(1,6)]十一烷-3-醇、τ—muumlol、α-杜松烯醇和2-十五烷酮。结论: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化合物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黄花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黄花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黄花香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香薷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2.28%。主要成分为[α,4αβ,8aα]-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2,3,4,4a,5,6,8a-八氢萘(相对含量为14.01%);[3S-[3α,5aα,7aα,11aα.11bα]]~3,8,8,11a-四甲基-十二氢-5H-3,5a-环氧萘[2,1-c]氧杂环庚三烯(8.12%);2-甲基-3-亚甲基-环戊烷羧酸甲酯(7.3%);石竹烯(4.90%);仅-杜松醇(4.11%);醋酸-[5α,16β]-D-雌甾-16-酯(3.96%);α-香柠檬烯(3.52%);吉玛烯B(3.08%);1,7-二甲基-1-羟基-4-异丙烯-2,7-环癸二烯(2.67%);α-石竹烯(2.20%);植醇(2.1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0,(2)
目的:分析附生美丁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从附生美丁花中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出其中60个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100%。结论:附生美丁花中主要成分D-苎烯(9.47%)、[3R-(3劋,3a偄,7偄,8a劋)]-八氢-3,8,8-三甲基-6-亚甲基-1H-3a,7-亚甲基薁(9.10%)、3,4,5,6,7,8-六氢-4a,8a-二甲基-1H-萘基-2-酮(6.15%)、[1S-(1劋,3a偄,4劋,7劋,7a偄)]-八氢-4-甲基-8-亚甲基-7-异丙基-1,4-亚甲基-1H-茚(5.58%)、2,3,4,7,8,8a-六氢-3,6,8,8-四甲基-[3R-(3劋,3a偄,7偄,8a劋)]-1H-3a,7-亚甲基薁(5.30%)、八氢-3,8,8-三甲基-6-亚甲基-[3R-(3劋,3a偄,7偄,8a劋)]-1H-3a,7-亚甲基薁(5.33%)、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S)-环己烯(5.19%)、丙酮(5.08%)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