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创伤大鼠经S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伤口愈合情况及脾脏Treg/Th17平衡变化的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单纯创伤组(单伤组)和创伤+5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伤照组).分别于伤照后1、3、7、14、21、28d,检测各组大鼠伤口残留面积及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伤照后7~21d伤照组伤口残留面积持续大于单伤组(P<0.01),21d时单伤组伤口已基本愈合,而伤照组延迟至28d才基本愈合.单伤组伤照后1~ 7d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伤照组1~14d时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21~28d时白细胞计数仍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5,P<0.01).伤照组大鼠脾脏Treg细胞仅在伤照后3d和7d高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1),而Th17细胞于伤照后1d即显著增高(P<0.01),3d时升至最高,至28d时才恢复至正常组和单伤组水平.伤照组1~21d时Treg/Th17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1),至28d时恢复至正常组和单伤组水平.结论 5Gy γ射线全身照射可导致大鼠创伤愈合延迟,Treg/Th17平衡失调在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平衡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6年1—10月收治的HBV感染患者98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4例为正常组。根据患者的肝硬度值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38)、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表达率和Th17/Treg比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BV-DNA载量,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Th17、Treg表达率和Th17/Treg比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h17表达率和Th17/Treg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加重,患者Th17表达率、Th17/Treg比值、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而HBV-DNA载量及Treg表达率显著下降,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表达率与Treg表达率呈负相关(r=-0.723,P<0.05),与Th17/Treg比值、AST和ALT水平呈正相关(r=0.692、0.802、0.751,P<0.05);Treg表达率与Th17/Treg比值、AST和ALT水平呈负相关(r=-0.702、-0.745、-0.712,P<0.05);Th17/Treg比值与AST和ALT水平呈正相关(r=0.726、0.736,P<0.05);HBV-DNA载量与Th17表达率、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相关肝纤维化患者体内存在Th17/Treg失衡现象,随着疾病的加重,失衡现象明显,同时,与其他肝指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疗HBV发生与发展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组,12例)和非排斥稳定组(稳定组,13例),另选取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观察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移植术后排异组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3.50%±0.86%)明显高于稳定组(2.10%±0.52%)和对照组(1.79%±0.42%,P<0.01),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异组和稳定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25%、1.51%±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79%,P<0.01),且排异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排异组Th17/Treg比值(4.20±1.69)明显高于稳定组(1.43±0.47)及对照组(0.75±0.28,P<0.01),且稳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值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氨酶(GG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23,P=0.0105; r=0.4561,P=0.0219;r=0.4393,P=0.0280; r=0.5516,P=0.0043).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肝脏损伤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2016年本溪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5例脓毒症及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病4、7 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预后转归。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脓毒症组患者发病4 d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 d,复测T淋巴细胞亚群,死亡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随着病情进展,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持续低下,预示了疾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9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外周血HIF-1α和Th17/Treg细胞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HIF-1α和Th17/Treg细胞水平应用于NAFLD患者中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NAFLD组外周血HIF-1α水平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AFLD组外周血Th17、Treg在总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值以及Th17/Treg水平较健康组高(P <0. 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联合检测外周血HIF-1α、Th17、Treg以及Th17/Treg细胞水平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 <0. 05)。结论 NAFLD患者外周血HIF-1α、Th17/Treg细胞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NAFLD。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数月后往往发展成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近年来,研究者对RILI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在RILI进展中的免疫学机制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几篇Treg与RILI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Treg在肺组织内的数量改变和免疫调节机制等方面报道了Treg参与RILI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为RI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李少洪  钟坚  陈丹  张伟  张磊云  余涛  黄子通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1):818-822,82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率变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月东莞东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ICU确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9.7±17.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意外跌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3例,烧烫伤2例,其他伤12例.另选同期EICU和ICU收治的43例感染患者[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为非脓毒症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1.7±22.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8例,意外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锐器伤5例,烧烫伤1例,其他伤7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PD-1的表达[CD3+T细胞中PD-1(PD-1/CD3+)、CD4+T细胞中PD-1、CD8+T细胞中PD-1],比较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及SOFA评分.结果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 APACHE II 评分[17.50(11.00~22.75)vs.10.00(4.00~15.00)]、SOFA 评分[6.00(4.00~10.00)vs.3.00(1.00~5.00)]、PCT[9.60(3.95~49.23)ng/mL vs.0.41(0.06~9.01)ng/mL]、CRP[148.50(77.73~211.84)mg/Lvs.17.64(2.12~111.71)mg/L]、IL-6[19.47(8.17~91.38)pg/mL vs.9.75(5.47~17.5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3+T细胞(%)[(50.88±15.30)vs.(57.74±13.66)]、CD4+T 细胞(%)[30.76(25.28~40.60)vs.26.54(20.65~32.60)]、CD8+T 细胞(%)[15.84(9.71~22.22)vs.25.00(14.89~28.71)]、CD4+/CD8+比值[1.85(1.23~2.57)vs.1.22(0.82~1.93)]、PD~1+总表达率[10.36(7.89~14.57)%vs.8.26(5.68~11.70)%]、CD4+T 细胞中 PD-1 表达率[17.00(13.27~23.40)%vs.14.60(10.11~18.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T细胞亚群PD-1表达与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存在线性正相关(r=0.581、0.510;0.522、0.490;0.435、0.42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因素有3个:SOFA评分(OR=2.150)、PCT(OR=2.721)、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率(OR=1.257);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率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95%CI:O.680~0.850,P<0.05,最佳截断值为3.77,灵敏度78.33%,特异度65.12%.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PD-1表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Treg抑制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免疫球蛋白G(IgG)组和照射+CD25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给予单次20 Gy X射线全胸照射,照射+IgG组和照射+CD25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gG抗体和CD25抗体。分别于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各处死小鼠6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内CD25+Foxp3+Treg(Foxp3:叉头样转录因子3)的百分比以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每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NRP1+Treg的百分比;拍照并观察每组小鼠皮肤的损伤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每组小鼠肺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7A、干扰素γ(IFN-γ)、IL-2和IL-4的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Foxp3+Treg百分比[(1.73±0.04)%、(2.13±0.15)%]均较空白对照组[(1.14±0.02)%、(1.70±0.06)%] 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80、−4.545,P=0.000、0.010),抑制Treg后,第4周和第8周时照射+CD25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Foxp3+Treg百分比[(0.72±0.14)%、(0.27±0.02)%]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6、37.538,均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NRP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1、−9.127,均P=0.000)。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NRP1+Treg的百分比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而照射+CD25组CD25+NRP1+Treg百分比均较单纯照射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6、14.457,P=0.001、0.000)。观察小鼠皮肤损伤程度后发现,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皮肤损伤严重,而照射+CD25组小鼠照射后第4周时皮肤基本完好,第8周时出现脱毛脱皮。病理学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小鼠的肺组织结构破坏,肺泡壁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而照射+CD25组小鼠的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壁纤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照射后第4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IL-17A和IL-4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2、−15.796,P=0.001、0.000),照射后第8周,TGF-β1和IL-17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2、−7.167,P=0.000、0.002),IL-2水平在第4周和第8周时均降低,IFN-γ水平在第4周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3,P=0.000),第8周时下降;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CD25组小鼠TGF-β1和IL-17A水平在第4周和第8周时均降低(t=6.037、4.524、5.496、4.772,均P=0.000),IFN-γ水平升高(t=−7.006、−12.565,P=0.002、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L-2和IL-4水平在第4周时均降低,第8周时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9.090、8.833、−7.191,均P=0.000)。 结论 放射性肺损伤小鼠的肺组织中出现Treg分化,并增强分泌TGF-β1促炎因子,同时干扰辅助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促进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严重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各2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血必净组CD3+、CD4+、CD8+、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51.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能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CD19+CD5+CD1d+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2例肺癌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regs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0和TGF-β的水平.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肺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Bregs细胞比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差异;分析肺癌患者Bregs细胞比例与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01%±1.20%vs 2.78%±0.56%,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5.63%±1.04% vs 4.13%±0.78%,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34±0.79pg/ml vs 1.29±0.51pg/ml,56.64±6.93ng/ml vs 22.42±4.42ng/ml,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2.79±0.60pg/ml vs 1.71±0.59pg/ml,59.88±6.63ng/mlvs 52.10±4.37ng/ml,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1),而与TGF-β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及血清IL-10、TGF-β水平增高,提示Bregs细胞可能与肺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其中轻度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39例作为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患者29例作为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24例作为SAP组,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组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因子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IL-6、IL-10、TGF-β等因子蛋白质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AP、MSAP和SAP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明显下降,而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AP、MSAP和SAP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和血清中IL-10和TGF-β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IL-17和IL-6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失衡,对进一步探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海拔3 658 m)不同人群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6年10月-1990年10月采取传统复苏方法(传统复苏组,103例)和1991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综合治疗组,488例)的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和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重度THS患者共591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传统复苏组世居高原藏族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应激性溃疡2例,肺水肿1例,MODS 3例,死亡3例;移居高原汉族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应激性溃疡9例,肺水肿8例,ARDS 3例,脑水肿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2例,MODS 13例,死亡11例;急进高原汉族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应激性溃疡5例,肺水肿4例,ARDS 4例,脑水肿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DIC2例,MODS 6例,死亡4例.综合治疗组世居高原藏族患者、移居高原汉族患者、急进高原汉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传统复苏组相应人群患者. 结论 (1)采用传统复苏方法的高原重度THS患者并发症多、发生早、发生率高、进展快、程度重、死亡率高;而且急进高原汉族重于移居高原汉族和世居藏族.(2)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急进高原汉族患者对综合治疗方法的依赖程度大于移居高原汉族患者和世居藏族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联合静脉损伤法制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并记录相关生理学参数.神经功能量表测量神经损伤评分,干湿重法测量脑水肿程度,伊文思蓝(EB)染色法测量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程度,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该模型造成大鼠血压在3 min内从95 mm Hg(1 mm Hg =0.133 kPa)降至25 mm Hg左右,1h后仍维持于60 mm Hg左右.神经损伤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从77%左右上升至81%左右.脑组织残留伊文思蓝升高了1倍多.HE染色可见脑组织神经元皱缩、嗜酸性深染、细胞周围空泡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神经元β -淀粉样前体蛋白(β-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 -APP)含量明显升高. 结论 成功模拟创伤性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大鼠模型,并复制出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受损、β - APP表达等主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救治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TUHS)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2例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Ⅰ组,30例)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组(Ⅱ组,32例),均用平衡液和贺斯为复苏液(2∶1),分别按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液体复苏,随后进行手术止血.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在复苏的4个时相点检测剩余碱、乳酸和肌酐.结果 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50~70 mm Hg和70~90 mm Hg,心率在早期复苏后明显下降,CVP升高(组内P<0.01,组间T1P<0.01),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总输液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两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苏后剩余碱值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Ⅰ组变化更为显著,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肌酐在复苏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于积极/正压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组织氧供,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用于TUHS的液体复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检测在心肺复苏(CPR)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5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CPR 30 min,无效死亡;B组: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死亡;C组:复苏成功,存活出院;对照组(D组):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于CPR开始(0 h)、3、6、12 h和24 h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CPR初期,A、B、C三组BNP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CPR 3 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CPR 6 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持续至24 h;C组于CPR 3 h激活,6 h达峰值,24 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CPR过程中,BNP的激活呈动态变化,患者CPR后出现了心功能不全。BNP的早期激活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BNP大量持续表达提示CPR患者心力衰竭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血量、改善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可以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期PCM(CPCM)患者、亚急性期PCM(SPCM)患者、急性期PCM(APC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检测上述四组受检者的血浆IL-17和IL-23水平。结果 CPCM、SPCM和APCM三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IL-17和IL-23水平依次增高,且均高于HC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M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有所增多且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 方法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5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1例,对其创伤严重程度、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3 432±1 156)ml,治愈率为64%,死亡率为36%;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2 685±524)ml,治愈率为83%,死亡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