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缓控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特定年龄儿童的需求相匹配,是目前药物剂型研发的热点。我们通过调研国内外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现状及儿童可用的上市口服缓释制剂药品品种情况,对儿童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为中国儿童用药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燕敏  冯耀荣  陈锋 《中国药师》2013,16(5):764-767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与制剂装备的不断发展,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口服缓释固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新辅料的开发、生产,微丸在缓控释领域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被公认为是理想的缓释剂型之一,是目前口服缓释控释固体制剂发展的新方向[1].缓控释微丸,是由药物与阻滞剂混合制成的小丸或者先制成普通丸芯而后再包缓控释膜而成的小型丸剂,直径在0.5~1.5mm,可以装入胶囊或压成片剂等其他固体制剂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药用高分子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缓控释制剂的发展除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革新有关外,药用高分子在该类制剂中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使缓控释制剂步入了定时、定向、定位、速效、高效、长效的精密化给药阶段,出现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脉冲式释药系统、环境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新型缓控释制剂。辅料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对药物的释放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缓控释制剂中合理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就具有重要的意义。1药用高分子作为药物载体药用高分子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促进了缓控释制剂的快  相似文献   

4.
杨硕晔  郭允  陈西敬 《中国药房》2011,(13):1228-1231
目的:了解制剂新技术在水难溶性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水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新技术、缓/控释制剂新技术、增溶-缓释制剂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增溶新技术包括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主药分子结构中导入亲水基团、合成磷脂复合物、加入嵌段共聚物增溶剂、制成微乳等;缓/控释制剂新技术包括骨架型制剂和渗透泵型制剂;增溶-缓释制剂新技术包括固体分散体制剂、包合物制剂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结论:增溶新技术、缓/控释制剂新技术、增溶-缓释制剂新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改善了水难溶性药物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几种定时释药系统研究近况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郭涛 《中国药师》1999,2(5):236-238
传统的零级释药和一级速率释药的缓/控释制剂在较长时间内比普通制剂或多或少地维持了恒定的血药浓度,保证了缓释或药物的长效,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时间推移,缓/控释制剂也暴露出不足,满足不了临床需求,如在治疗期间反复用药,使某些药物缓/控释制剂,造成疗效下降,副作用增大,尤其受“首过效应”大量代谢降解的药物(如左旋多巴等)生物降解量增大,影响了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口服缓控释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为缓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常见的骨架型、包衣型、渗透泵型、微囊型、混合型等白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结构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分别加以概述。结果:同一药物,可以考虑制成不同的剂型结构,同一剂型结构又可以根据需求制成不同的剂型。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发展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平其能 《药学进展》1995,19(3):140-144
综合分析口服缓及控控释制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几年来研制成缓释及控制制剂的药物显著增加,首过效应、半衰期、耐药性等许多限制被打破。发展每日1次检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以及发展方便于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病人的液体型或微粒型缓释制剂具有其特殊前景。  相似文献   

8.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缓控释制剂有三种释药类型:定时、定速、定位释药。有多种剂型:包括骨架缓控释制剂、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胃内漂浮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微丸、缓控释液体制剂等。口服缓控释释放系统的迅猛发展,为新药物的研制、老药新用途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更利于某些特殊患者的服用,提高患者的依存性,现已在普通制剂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制剂。国内外近来已开发上市或正在研制的新型制剂重点以缓释、控释制剂为主,并根据其制备工艺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骨架片、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渗透泵片、缓控释固体分散体制剂、缓控释微囊和微球、包合物缓控释制剂、胃内漂浮片等型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制剂是指在水中或某些特殊介质中缓慢释放药物的制剂,可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制作成多种药用剂型。缓控释制剂作为一种特殊释药系统一直在药剂专业范围内被广泛关注。本文就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及剂型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缓释、控释制剂属于现代给药系统,它减少给药次数与剂量,给广大患者的使用带来方便,因此中药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对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传统医学对丸剂有“丸者缓也,缓而治之…”的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已认识到药剂延缓释放可以获得平稳持久的治疗效果。医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已不仅限于中药的丸剂,而把缓慢释药的特点应用到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药物中,研制成了缓释、控释制剂。近三十年来,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和特点,缓释、控释制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缓释制剂”,就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制剂。“控释制剂”在现代医学中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型、口服缓释和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系统(TDS)、纳米控释系统等不同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用药方法,以及在新世纪的研究发展趋势,为药物剂型的开发研究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李 《儿科药学》2001,7(3):31-32
本文论述了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型、口服缓释和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系统(TDS)、纳米控释系统等不同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用药方法,以及在新世纪的研究及发展趋势,为药物剂型的开发研究应用,提供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能降低血浆药物浓度波动,减少给药次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而且能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使用方便,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体外释放度实验是筛选缓释、控释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长效作用是通过延缓吸收而达到,所  相似文献   

16.
石杉碱甲为高效、高选择性、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由于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显著疗效,引起世界各国药学工作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石山碱甲虽为难溶性生物碱,但其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现有的剂型研究主要集中在亲水凝胶骨架片、缓释包衣小丸、透皮缓释贴剂、鼻用凝胶脑靶向制剂以及注射用缓释微球等缓控释给药系统,且多数经体内外评价证实具有显著的缓控释特征.文中综述了石杉碱甲药剂学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理化性质、体内外吸收和代谢动力学以及新型给药系统(尤其是缓控释制剂)等,以期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稳定、方便的新产品提供剂型选择依据和处方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缓控释微丸制剂是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具有一单元型给药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缓控释微丸制剂包括骨架型微丸、膜控型微丸和骨架膜控两种技术结合制备的微丸的特点、所选用的材料及调节药物释放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微丸制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结论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曾红  杨立平 《首都医药》2004,11(22):49-50
缓控释制剂是很具临床意义的一类制剂,是指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它是近年来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缓控释制剂特点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降低药品的不良反应;维持持久药效。是一种能提供比较平稳血药浓度的制剂,主要应用于病程较长、需长时间用药的慢性病人,特别是肿瘤患者。2.用于缓控释制剂的辅料将药物制成任何一种剂型的制剂均必须使用一定的辅料,甚至同时需要几种辅料,因此辅料…  相似文献   

20.
缓释微丸作为缓控释药物制剂的一种形式,属于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具有一单元型给药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已成为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重点综述了骨架型微丸及膜控型微丸的特点以及质量研究进展,以期为微丸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