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笔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配合口服大黄煎剂治疗重型肝炎内毒血症患者 ,发现大黄煎剂能明显降低患者血中的内毒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均为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 2 0 0 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4 8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5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5例。对照组 2 0例中 ,男 1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 1 6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2例 ,慢性重型肝炎 18例。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综合治疗 (促肝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仅运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细菌内毒素(E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能显著降低血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中药未出现不良反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春萍  李勇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22-1223
内毒素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在细胞死亡、细胞壁崩解时释放或活菌以发泡形式将其释出,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脂多糖 (LPS).内毒素进入体循环则致内毒素血症,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近 20年来,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升高,其中尤以慢性重型肝炎并腹水者最高.内毒素血症能促进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促进肝性脑病、肾 /肺功能障碍的发生 [1].  相似文献   

4.
刘剑华 《天津中医药》2009,26(3):195-196
[目的]了解厚朴三物汤加味在慢性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疗中对的内毒素血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内毒素与转氨酶水平.治疗组每日予厚朴三物汤加味,早、晚各服50 mL.[结果]治疗组内毒素与AST、谷酸丙氨酸转氨酸(ALT)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疗中增加厚朴三物汤加味具有加速内毒素与AST、ALT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浩然  顾尔莉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31-932
目的 观察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凉血活血解毒汤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型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凉血活血解毒汤,每日 1剂,共治疗1周.分别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TNFα、LPS、TBil、ALT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ALB较对照组也有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综合治疗为基础加用中药凉血活血解毒汤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凉血活血解毒汤抑制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的产生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朱浩然  顾尔莉 《北京中医》2010,(12):931-932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凉血活血解毒汤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凉血活血解毒汤,每日1剂,共治疗1周。分别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α、LPS、TBil、ALT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ALB较对照组也有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综合治疗为基础加用中药凉血活血解毒汤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凉血活血解毒汤抑制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的产生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小承气汤灌肠。第一周每日一剂,第二周隔日一剂,共2周。分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LPS、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以西医综合治疗为基础加用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其机理可能是灌肠法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肠道,在结肠内吸附大量毒素排出体外,快速改变肠道环境,达到清除内毒素,减轻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0例,均给予解毒化瘀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后ALT和AST、TBIL、LPS明显降低(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脂症是体内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增高的一种病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降脂西药存在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而中药在降脂方面多无不良反应,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张吉正等[1]认为本病为脏腑功能失司、膏脂生成、输化失常所致,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标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兼挟瘀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脏腑涉及肝肾脾胃,后期病久及血,血行瘀滞,则病及于心。昌炳如[2]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当,或年高脏衰,或它病引发导致脾肾肝三脏失常或使脂质不能正常运转,或多余脂质排泄不及,成为脂浊,阻于脉道,气血不畅,机体脏器失养。寇辉[3]认为脾肾亏虚而致湿盛痰瘀,或由于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日久化热,以脾肾亏虚,肝脾不调为根本,而湿盛、痰阻、血瘀是其病变之标。伊柱汉[4]认为本病发生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认为本病病因诸医家看法较一致,外因是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而成痰湿,内因肝脾肾三脏虚损,导...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将 5 4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苦黄、丹参及当飞利肝宁 ,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恢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病死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将1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60例予西医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结束时的MELD评分,病死率,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疗效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ELD评分及病死率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因其常引起严重的美容问题而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白癜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疗效却不佳。近几年来,中西医在治疗白癜风上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就所了解的有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其可造成截肢的严重后果,所以在治疗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形成采用中西医多种手段进行治疗的趋势,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CRF)是因多种疾病造成的肾单位破坏,使其丧失正常功能,从而导致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生故障。在早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笔者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疗效,尤其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独特优势。根据笔者实践,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10年Schwarz首先提出“无酸无溃疡”(no acid no ulcer)学说以来,相继于1972年研制出H2受体拮抗剂(H2-RA)及在80年代末期研究出质子泵抑制剂(PPI)。随着这2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近期治愈率已大幅提高,基本上已消除了“难洽性溃疡”。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无H.pylori无溃疡”的学说亦深人人心。随着人们对H.pylori根除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溃疡病远期疗效也明显提高,复发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溃疡病的复发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由女性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占不排卵性不孕症的50%~70%。PCOS存在多种远期健康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现将本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足口病(HFMD)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1959年命名为手足口病。该病一般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柯萨奇病毒A16型(Coxl6)和肠道病毒7l型(Ev71)为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该病流行季节长,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