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养胃冲剂与猴菇菌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男性65例,女性40例;年龄47±s7a)。给养胃冲剂15g/次,对照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5±8a)给猴菇菌片3g/次,2组均po,tid,90d为一个疗程。结果:2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总缓解率分别为95.4%和55%,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6%,P均〈0.05。胃镜检查对治疗前  相似文献   

3.
猴菇菌粉为多孔菌目齿菌科猴菇菌 [Hericiumerinaceus(RullexF .)Pers .]深层发酵的培养物经分离提取所得。主要成分为多糖、氨基酸等 ,是猴菇菌片、复方胃宁片等制剂的原料。该产品生产 2 0余年来 ,其质量标准只规定了定性方法及含氮 (N )量测定 ,不能有效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鉴于由发酵所得的产物是一混合物 ,成分复杂 ,本研究对其主要成分之一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比较 ,从几种经典的方法中选择了 3,5 二硝基水杨酸法。此方法重现性好 ,所用仪器设备简单 ,操作简便 ,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男性65例,女性40例;年龄47±s7a)。给养胃冲剂15g/次,对照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5±8a)给猴菇菌片38/次,2组均加po,tid,90d为一个疗程。结果:2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总缓解率分别为95.4%和55%,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6%,P均<0.05。胃镜检查对治疗前胃粘膜变薄,血管网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胃粘膜组织学的逆转,2组无差别。结论:养胃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猴耳环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猴耳环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lauroside D(1)、杨梅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myricitrin,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quercitrin,3)、苯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4)、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5)、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6)、水杨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methyl 2-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7)、canthoside A(8)。结论化合物1、4、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20,(1):39-4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五味子猴菇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为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葛根素在8.48106~42.405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47%。结论建立了五味子猴菇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重复性良好,为该保健食品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的化学成分,并采用DPPH和ABTS法考察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猴耳环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猴耳环的枝叶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1)、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 ester(2)、(2R,3R)-7,8,3',4'-tetrahydroxydihydroflavonol(3)、(2R,3S)-5,7,3'-tri-Omethyl-(-)-epicatechin(4)、木犀草素(luteolin,5)、槲皮素(quercetin,6)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猴耳环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红豆杉中二个新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菽  陈未名  陈毓亨 《药学学报》1992,27(4):268-272
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树皮中得到二个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羟基-7,9-二去乙酰基巴卡亭Ⅰ(1—hydroxy-7,9—dideacetyl—baccatin Ⅰ)和7,9-二去乙酰基巴卡亭Ⅵ(7,9-dideacetyl baccatin Ⅵ).  相似文献   

9.
仙人掌中一个新α-吡喃酮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O-甲基异鼠李黄素(1)、4-乙氧基-6-羟甲基-α-吡喃酮(2)、正十七醇(3)、香草酸(4)、异鼠李黄素-3-O-鼠李糖苷(5)和芦丁(6)。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仙人掌中一个新α-吡喃酮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 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 6个化合物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 :3 O 甲基异鼠李黄素 (1)、4 乙氧基 6 羟甲基 α 吡喃酮 (2 )、正十七醇 (3)、香草酸 (4)、异鼠李黄素 3 O 鼠李糖苷 (5 )和芦丁 (6 )。结论 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1、3、4、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6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黑柴胡中新三萜皂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lff)根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由该植物中获得。其中二个新三萜皂甙,即柴胡皂甙k和l(saikosaponin k and l),其结构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波谱测定和解析,分别确定为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和3β,16α,23,28,30-五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呋糖甙。  相似文献   

12.
海藻中两种新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褐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和绿藻Ulva lactuca的化学成分。 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IR,1HNMR,13CNMR(DEPT),HMQC和HMBC鉴定化合物。 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 vachellin为11-甲基-Δ1,5-3,7,10-三羰基-2,4,8,9-四氮-环十一二烯,化合物2 lactucasterol为胆甾-28-甲基-23,24-环丙烷-Δ5-4-酮。 结论: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蒙药草乌花中的三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任玉琳  黄兆宏  贾世山 《药学学报》1999,34(11):873-876
草乌花为乌头属植物北草乌(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花序,是常用的蒙药,不需炮制,有杀“粘”、清热、解毒之功效[1],其活性成分的化学研究未见报道。为探讨蒙医用药的原理,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寻找高效低毒的有效成分,作者对蒙药草乌花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化学研究。本文报道,自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二萜生物碱,经光谱分析和与已知物相比较,分别鉴定为hypaconitine(I),3acetylaconitine(II),3acetylmesaconitine(III…  相似文献   

14.
蒙药紫花高乌头根中新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树祥  贾世山 《药学学报》1999,34(10):762-766
目的:对蒙药紫花高乌头( Aconitum excelsum Reichb)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经IR,MS,1HNMR,13CNMR和DEPT 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花高乌头根中得到9 个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化合物分别是delsoline(II) ,6-demethyldelsodine(III),denudatine(IV),6-methylumbrofine(V) ,8-methyl-10-hydroxyllycoctonine(VI) ,gigactonine(VII) ,8-methyllycoctonine(VIII) ,lycoctonine(IX) 和puberaconitine(X) 。结论:化合物III,V,VI和VIII是新二萜生物碱,其余是已知二萜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在本植物中为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鸡骨常山(Alstonia yunnanensis Diels)茎叶的弱碱部分得到八个吲哚生物碱,经理化常数和UV、IR、MS和NMR等光谱资料的分析,推定3-氧代-11-甲氧基它勃水甘草宁(3-oxo-11-methoxytabersonine)是新生物碱,其余七个均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刺蒺藜果中一种新桂皮酰胺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刺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果实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IR,1HNMR,13CNMR,1H-13CCOSY和MS)解析。化合物I鉴定为N-对羟基苯乙酮基-3-甲氧基-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蒺藜酰胺(terrestriamide)。化合物II为8-甲基氢化茚酮-1,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穿心莲中两种新的二萜内酯甙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昌奇  周炳南 《药学学报》1982,17(6):435-440
本文报道了自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Nees)醇提取物中分得两种新的二萜内酯甙:14-去氧穿心莲内酯甙(14-deoxyandrographoside)[Ⅴ]及穿心莲内酯甙(andrographoside)[Ⅶ]。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水解及衍生物的制备证明[Ⅴ]为14-去氧穿心莲内酯-19-β-葡萄糖甙,[Ⅶ]为穿心莲内酯-19-β-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8.
前胡香豆素B和前胡香豆素C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根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解析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3′-angeloyloxykhellactone(Ⅸ)、前胡香豆素B(Ⅹ)、前胡香豆素C(Ⅺ)、Pd-Ⅲ(ⅩⅢ)和peucedanocoumarin Ⅲ(ⅩⅤ)。其中化合物Ⅹ和Ⅺ为两个新化合物,通过和凯林内酯的化学沟通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S)-乙酰氧基-4′(S)-羟基-3′,4′-二氢邪蒿内酯(Ⅹ)和3′(S)-羟基-4′(S)-乙酰氧基-3′,4′-二氢邪蒿内酯(Ⅺ)。Ⅸ为首次报道自天然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蒿属中药南刘寄奴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永庆  屠呦呦 《药学学报》1984,19(12):909-913
从南刘寄奴Artemisia anomala S.Moore中分得两个香豆素,两个黄酮,一个三萜醇,一个二肽类化合物和一个倍半萜内酯。其中,奇蒿黄酮(arteanoflavone)首次从天然物中分离,奇蒿内酯(arteanomalactone)为一新倍半萜内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