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行心肺复苏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与开始复苏时间、复苏地点及通气方式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经心肺复苏后,有26例心肺复苏成功,64例复苏死亡,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8.9%。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通气方式无明显关系,而开始复苏时间≤5 min、院内行复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开始心肺复苏、院内行心肺复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以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6月在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中使用AED除颤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程序。结果128例患者中34例心电示波为室颤给予AED除颤,心肺复苏成功8例;护士熟练掌握AED的操作程序和护理程序。结论使用AED快速早期除颤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护士应熟悉AED在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和护理程序,熟悉心肺复苏药物和器械的使用,具备现场急救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69例心肺复苏患者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9例患者,复苏成功16例,复苏失败53例,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旨在提高CP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我中心CPR的605例患者。结果:CPR成功率与患者的心搏呼吸骤停时间,复苏开始时间,点电击除颤早晚,基础原发病,抢救半径,患者年龄等方面有关。结论: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CPR,可明显提高院前CPR成功率和存活率。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危重症,现场复苏成功是最终复苏成功和康复出院的关键的第一步。心搏呼吸骤停也是院前最常见的危急症,50%以上者发生在院前,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h内死亡,因此院前CPR显得非常重要。对挽救生命和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中心2004年10月~2008年10月CPR的60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CPR(CPR)成功因素,从而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曲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587-588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探讨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寻求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9例心跳骤停患者根据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心肺或心肺复苏成功者共29例,B组为心肺复苏未成功者60例;两组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组复苏起始时间、除颤起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年龄均较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复苏、除颤的时间、年龄及大剂量肾上腺素用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CA)患者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CPR死亡组与成功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CA患者中,死亡原因按构成比由高到底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75%)、心血管疾病(20.83%)、外伤(18.75%)、其他疾病(16.67%)。年龄≤15岁,或≥60岁者占死亡组的64.51%(20例)、而占存活组的14.58%(7例)。院前转运组的CPR成功率低于院内转运组(P〈0.05)。结论:CA时CPR是否成功与患者发病的诱因、年龄、及时实施规范化的CPR程序,尽早电击除颤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总结3种通气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急诊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230例分为3组,在心肺复苏时甲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乙组采用喉罩-气管插管,丙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急诊存活率及气道成功开放所用的时间。结果甲组45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6例;乙组41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2例;丙组27例心肺复苏成功,21例存活。3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组和乙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丙组(P均<0.05),且甲组和乙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复苏后1 h和3 h的p H、p(O2)、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和喉罩-气管插管用于心肺复苏通气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气道成功开放用时短,痛苦减轻,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进行。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心肺复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心肺复苏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肺复苏观察率,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肾上腺素用量、电除颤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脏按压开始时间、年龄、性别,对影响心肺复苏观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使用量、电除颤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脏按压开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为患者心肺复苏的保护因素。观察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及建立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众多,早期实施电除颤、气管插管、心脏按压,常规使用肾上腺素,能够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28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实施下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提高。结论:胸外心脏按压的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就越高;应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可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傅平  高嗣惠 《四川中医》2007,25(9):65-65
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科50例院前CPR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CPR成功组其心脏除颤开始时间及CPR开始时间明显早于院前CPR失败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因为心跳骤停来我院抢救的95例病患行心肺复苏后的结果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8月期间来我院急救的95例心跳骤停病患,分析病患复苏的方法、急救的时间及复苏结果等指标,为心肺复苏的有效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材料.结果:急救的95例心跳骤停病患复苏失败的有80例,成功15例,其中3例病患痊愈出院.复苏方式的选择、复苏时间等因素对病患的心肺复苏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心跳骤停是急诊抢救中比较常见的情况,急诊抢救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患者采取正确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的、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呼吸器.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病症,胸外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以往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是我科心肺复苏最为常用的急救技术,然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2009年我科引进了美国密执安公司生产的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机,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152例心肺复苏患者(全部为院内抢救)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萨勃机(62例)和标准心肺复苏术(90例)进行复苏,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其中超长心肺复苏患者20例,使用萨勃机心肺复苏仪12例,标准心肺复苏8例,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素后,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应用萨勃机辅助心肺复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 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救治的 114 例成人 CA 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年龄、 性别、发生 CA 地点(院内或院外)、因外伤或非外伤、是否有现场目击者 CPR、从启动 120 至转运入急诊部时间 (> 30 min 或者≤ 30 min)、复苏过程中是否有可除颤心律、总 CPR 时间(> 30 min 或者≤ 30 min)作为初始 ROSC 成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14 例 CA 患者中,初始 ROSC 成功 20 例(17.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有现场目击者 CPR、从启动 120 至转运入急诊部时间≤ 30 min、总 CPR 时间≤ 30 min 是 CA 患者初始 ROCS 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本研究建立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下面积值为 0.952,95 % 置信区间(CI)为(0.863,1.000),模型预测灵敏度 85.0 %、特异度 98.5 %。 结论:有现场目击者 CPR、从启动 120 至转运入急诊部时间≤ 30 min、总 CPR 时间≤ 30 min 是 CA 患者初始 ROCS 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提高 CA 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联合醒脑静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呼吸心跳骤停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8例为对照组,予"院前心肺复苏+院内基础治疗"处理;治疗组78例,予"院前心肺复苏+院内(基础治疗+醒脑静)"处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院前心肺复苏对照组成功率为6.4%,总有效率为65.4%;治疗组成功率为7.7%,总有效率为64.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心肺复苏对照组成功率为29.4%,总有效率为56.8%;治疗组成功率为42.0%,总有效率为76.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心肺复苏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同时,院内继续心肺复苏时联合醒脑静治疗,能再次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院前成功挽救心搏骤停患者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中心共成功救治心搏骤停患者51例,其中心肺脑复苏(CPR)成功11例,笔者总结了3年来CPR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讨院前CPR成功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诊治的11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分为3组,常规组40例实施常规气管插管,喉罩组35例实施喉罩-气管插管,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35例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比较3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几率、气道开放时间及存活率。结果:常规组中19例心肺复苏成功,10例存活;喉罩组中,22例心肺复苏成功,14例存活;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中,28例心肺复苏成功,20例存活,3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比常规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复苏后1 h和3 h的氧分压(PO2)、p 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通气中应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及喉罩-气管插管疗效显著,有助开放气道,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与电击除颤在院前抢救中先后次序的选择对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临床抢救患者的资料,研究心室颤动的时间、波形对电击除颤的影响。结果心室颤动时间越长,振幅越低,临床电击除颤成功率越低。结论心室颤动时间、波形决定了心肺复苏与电击除颤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发生在 CCU病房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 ,以便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近年来在 CCU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的 16例患者 ,其中 6例心跳骤停患者尚存不规则的呼吸 ,首先给予心脏电除颤 ;7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先进行人工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再给予电除颤 ;3例心脏静止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 m g,异丙肾上腺素1m g,阿托品 2 m g治疗。结果 :1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按上述程序复苏 ,心肺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 :对发生在 CCU病房中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上述程序进行复苏 ,能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