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其口腔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二期梅毒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口腔临床表现(包括病损数目和临床病损分级)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ctin ring card test,RPR)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青年组(≤ 44岁)11例,中年组(45 ~ 59岁)10例,老年组(≥ 60岁)9例;各年龄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表现为黏膜斑、黏膜炎,好发部位依次为唇、舌、咽、腭和颊部。与低RPR滴度组(< 1∶128)相比,高RPR滴度组(≥ 1∶128)患者口腔黏膜病损数目较多、临床病损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伴有口腔黏膜病损的二期梅毒患者RPR滴度与口腔黏膜病损数目及临床病损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毒在口腔黏膜的临床表现。方法:总结8例以口腔梅黏膜病损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梅毒患者中7例表现为梅毒黏膜斑,好发部位为下唇;3例表现为梅毒性黏膜炎。1例在一期梅毒时期被误诊为复发性口疮。1例儿童因父母双方均为梅毒患者而间接感染结论:梅毒在口腔的首发症状以梅毒黏膜斑最为常见。口腔医生应掌握梅毒的口腔病损,并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梅毒筛查,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1],主要分为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和胎传性梅毒(先天梅毒).二期梅毒常发生于一期梅毒硬下疳消退后3~4周,传染性最强,其口腔表现是梅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的口腔表现为梅毒性黏膜炎和黏膜斑[1-2].由于梅毒的传染性极强且晚期梅毒会给患者全身系统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以结节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鲜见报道,笔者等收治1例二期梅毒伴口腔多发性结节性肿物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梅毒(syphilis)是梅毒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性病患者明显增多。但常易被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所疏忽。现将2001年期间以口腔黏膜损害而首诊我院口腔科的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梅毒的4例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一般情况4例患者均因口腔黏膜损害而首诊口腔科,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8~45岁,平均36.7岁;病程1~5个月,平均1.4个月。疾病确诊后追问病史,有婚外不洁性交史3例,配偶有性病史1例,其中1例患者有口交史。4例患者发病初期均自认为口腔溃…  相似文献   

5.
二期梅毒40例口腔表现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口腔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94至2004年间以口腔黏膜损害首诊的40例梅毒患者,对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临床病理资料加以分析。结果40例二期梅毒患者中32例口腔表现为相似的黏膜斑,最好发的部位是舌。疼痛症状不明显或伴有轻微疼痛。对8例最初被误诊为口腔念珠菌病和扁平苔藓的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上皮微脓肿,固有层血管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16例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学表现,但常易被口腔医务工作者忽视。口腔科医师应认识梅毒的口腔病损,及时诊断早期梅毒。  相似文献   

6.
口腔梅毒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3年到1997年,对性病病人进行监测,总计发现梅毒病人432例。其中以口腔溃疡为主要症状,在口腔科初诊发现的早期梅毒病人有8例。由于口腔梅毒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其他口腔黏膜溃疡相混淆。本文就口腔梅毒的早期诊治分析如下。1.传染途径 梅毒是以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血液、唾液、哺乳及意外直接接触受染。2.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表现在口腔黏膜, 最常发生部位是舌部、颊部、唇内侧。损害为圆形、椭圆形、环形、黄红色或暗红色的单个溃疡, 边界整齐, 稍隆起, 上覆盖黄白色薄膜(如图1,2),不易除去,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口腔扁平苔藓缓解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105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组;另105例单纯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首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后复诊时记录2组患者的心理量表得分和黏膜病损情况得分(包括体征得分和症状得分)以及治疗疗效情况.结果 心理治疗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病损体征和症状计分明显降低,并且口腔黏膜病损愈合时间缩短,疼痛减轻,缓解期延长.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效果明显,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吸毒人群口腔黏膜疾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口腔卫生习惯、个人嗜好,以及口腔黏膜病的患病情况,以期对此类人群进行早期口腔黏膜病的防治。方法 1999~2000年对厦门戒毒所200名吸毒人员进行口腔健康调查,通过询问及口腔检查了解此类人群口腔黏膜患病情况及与不良嗜好的关系。结果 200人中有125人患有9种口腔黏膜病,患病率最高为尼古丁口炎(27.5%),其次为口干症(26.6%),白色水肿(22.5%)。有口腔梅毒病史4例。200人均有吸烟嗜好,饮酒者190人,嗜酒者32人,占16%。结论 吸毒人群是不良嗜好的高发人群,是口腔黏膜病的高发人群,是性病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扁平苔藓组)69例和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慢性炎症组)28例,在初诊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32例患者(扁平苔藓组23例,慢性炎症组9例)同时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结果 扁平苔藓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68.12%,慢性炎症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46.43%,扁平苔藓组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0,P=0.046).23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抗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17%,9例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8,P=0.12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