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CS)组(n=13)和开放式吸痰(OS)组(n=11)。观察两组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min、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不张病人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病人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观察两组不同方式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呼吸(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潮气量(Vt)及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SBP、HR、RR、Ppeak、Pplat增高(P<0.05),SpO2、PaO2下降(P<0.05);OS组吸痰后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RR仍增高(P<0.05),PaO2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SBP、HR、RR、Ppeak、Pplat增高(P<0.05),SpO2、PaO2下降(P<0.05)。[结论]肺不张病人使用CS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循环参数及气道压力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ICU)的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closed endotraeheal suctioning,CS)组13例和开放式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组11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方式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和20min后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潮气量(Vt)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0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rain与吸痰前1min比较,RR、Ppeak、Pplat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OS组吸痰后20rain与吸痰前1min比较,RR仍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各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RR、Ppeak、Pplat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肺不张患者使用CS较之OS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气道压力的相对稳定,对肺不张患者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把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最小化.方法 随机选取在重症医学科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与密闭式吸痰法(CSS)进行气管内吸引,选择反映循环系统状态的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不同方式下吸引前后的心率、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OSS进行吸引前后与CSS进行吸引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CSS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内吸引能更好的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对患者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动物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血流动力学等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OS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研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对ARDS机械通气者应重视吸痰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加强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等监测。  相似文献   

6.
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力(Pmean)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OS后肺动态顺应性(CD)、静态顺应性(CS)显著下降(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气道压力;OS后降低肺顺应性。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等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熊英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93-94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将54例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OS组26例和CS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和吸痰耗费时间。结果:OS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Pa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后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吸痰时间(162.4±18.8)s,CS组(93.6±12.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较OS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临床应用较安全,且可节约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力(Pmean)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OS后肺动态顺应性(CD)、静态顺应性(Cs)显著下降(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气道压力;OS后降低肺顺应性.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等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以选择最佳吸痰时机。方法:将3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患者产生咳嗽动作,然后快速吸引;对照组采用有痰呜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吸引,分别监测两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PaO2、SaO2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通过肺部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咳嗽.适时吸痰,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预防机体缺氧造成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急性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1):先进行密闭式吸痰,后施行开放式吸痰;B组(n=10):先进行开放式吸痰,后施行密闭式吸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行不同方式吸痰后2min呼吸系统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种吸痰方式均不影响呼吸系统顺应性(P>0.05),但开放式吸痰可致气道压力升高(P<0.05).结论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无影响;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吸引负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丰亦 《护理研究》2006,20(5):387-388
介绍了国内外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吸引负压的选择。提示护士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6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9例,对照组2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研究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2%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比较,x^2=4.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相比,封闭式负压吸痰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吸引负压研究现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蒋丰亦 《护理研究》2006,20(2):387-388
介绍了国内外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吸引负压的选择。提示护士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护理研究》2008,22(31):2836-2838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小儿吸痰方法。[方法]将268例需要吸痰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3例,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试验组135例,采用新方法吸痰,均留取吸取物测试pH值,比较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吸痰有效164例次,无效136例次,试验组有效252例次,无效62例次。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吸痰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小儿吸痰方法。[方法]将268例需要吸痰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3例,采用常规吸痰方法,试验组135例,采用新方法吸痰,均留取吸取物测试oH值。比较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吸痰有效164例次。无效136例次,试验组有效252例次,无效62例次。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吸痰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从人工气道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改良吸痰法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建敏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901-902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吸痰方法,即从吸痰体位、润滑程度、插管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改良吸痰方法有助于提高吸痰效果,减轻患者呼吸道损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