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为弥补纯钛在机械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开发新的牙种植材料,我们选用机械性能优于纯钛的新型的钛合金材料:钛-75(钛铝钼锆TiAlMoZr)作为实验对象。方法:以纯钛作对照,将两种材料种植于犬股骨中,分别经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后取材,进行种植体、骨界面的X-线检查,不脱钙骨切片光镜观察和电镜等组织学观察。结果:钛-75与骨组织结合紧密,无结缔组织介入,界面组织结构与纯钛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钛-75具有与纯钛相近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口腔环境中纯钛及钛 75合金种植体覆盖螺丝的缝隙腐蚀 ,及同一环境中纯钛及钛 75合金之间有无电偶腐蚀现象。方法 :将纯钛 (TA2 )及钛 75合金机加工成直径 3.5mm、长10mm的柱状螺纹种植钉及相对应覆盖螺丝 ,清洗、钝化、消毒。选择杂种实验狗6条 ,随机分A、B、C组,A组每条狗口腔中植入纯钛钉4个,B组每条狗植入钛 75合金种植钉4个,C组口内同时植入2个纯钛、2个钛75合金种植钉 ,种植体与对牙合无接触。每组以 12周为时间点 ,扫描电镜观察覆盖螺丝。结果 :A组纯钛机加工处理不清晰、走向改变 ,但未发现点蚀坑 ,B组钛75合金覆盖螺丝机加工纹理清晰、密度细、未发现腐蚀 ,C组未发现纯钛及钛 75合金种植覆盖螺丝的点蚀坑。结论 :钛75合金与纯钛在同一口腔环境中未发现电偶腐蚀 ,提示临床应用中可用钛75合金代替纯钛做上部结构与纯钛匹配 ;钛75合金在口腔中耐磨损性能优于纯钛。  相似文献   

3.
两种钛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在恒河猴下颌磨牙区分期分别植入CDIC和ITI-TPS钛种植体,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对两种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口腔检查未见种植体松动及周围组织明显炎症表现。各期种植体骨界面X线影像均未见明显透射暗影,仅种植1个月的CDIC种植体颈部见少量角形吸收。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见种植1个月后两种种植体骨界面有少量骨形成;1~3个月ITI-TPS种植体界面骨形成较明显,成骨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种植后1年,两者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无载荷条件下,种植体植入后1~3个月内,ITI-TPS种植体表面骨结合形成优于CDIC种植体。随植入时间的增加,两种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表面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 ,MAO)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进行动物种植实验研究,评估改进的MAO工艺应用于钛种植体的实际效果。方法建立犬下颌缺牙模型,设计纯钛材料种植体,分别经两种MAO处理(MAO - 1和MAO - 2 )后,植入犬下颌骨,采用拉出测力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骨界面X射线能谱扫描的研究方法,对植入3、6、12周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界面特点进行评价,以未经处理纯钛种植体作为对照,实验数据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种植体的骨结合力随时间逐渐升高,在所测试的3个时间点内,各组间的骨结合力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MAO - 1组>MAO - 2组>纯钛对照组;X射线扫描结果表明,MAO处理后的种植体-骨界面附近钙磷含量较高,提示新生骨基质钙化良好。结论MAO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种植体表面氧化层的生物活性,纯钛种植体经改进的MAO处理后的可以进一步缩短骨结合时间,提高骨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两种表面形态与其骨结合界面的关系。方法:在猴下颌磨牙区分期分别植入CDIC和ITI-TPS钛种植体,对界面进行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元素分析。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植后1个月的界面只有少量的骨形成;1~3个月的ITI-TPS种植界面的骨形成较CDIC者明显;种植后1年,二者未见明显差别。元素分析,界面钛、钙、磷相互渗透,各期ITI-TPS界面钛的渗透密度均较相应时期CDIC者高。结论:埋植后1~3个月,ITI-TPS种植体骨整合性优于CDIC种植体,但随时间的延长,两种种植体均可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ITI-TPS种植体渗透至界面周围组织的钛离子多于CDIC种植体者。  相似文献   

6.
影响纯钛种植体骨整合界面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探讨影响钝钛种植体骨整合界面形成的因素,寻求防治措施,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方法 对230例门诊种植病人采用Branemark纯钛种植体行延期种植术,3~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结合X线及术中所见,评价钝钛种植体骨整合界面形成状况。结果 在植入的520颗纯钛种植体中,获得骨整合界面的有503颗,失败17颗,成功率96.7%。结论 影响纯钛种植体骨整合界面形成的因素有术前严格选择适应证及充分的术前准备,防止骨灼烧,预防感染,防止术中种植体被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新型钛75种植体与骨界面的形成。方法 将钛75种植体种植于狗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拨牙创,术后4w、12w进行形态学与定量组织学观察。结果 钛75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75与骨形成良好的骨界面。结论 钛75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材料,可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放疗对狗下颌纯钛种植体与骨接触作用的影响。方法:8只成年雄性杂种狗,拔除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和第1磨牙,形成无牙区。拔牙后3个月,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一侧下颌无牙区,单一剂量15Gy。另一侧不接受照射,作为对照。放疗后3个月,狗双侧下颌无牙区各植入纯钛种植体4枚,其中两枚种植体无任何辅助治疗措施。种植术后1.5个月和3个月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材。结果:放疗侧种植体的种植体-骨接触率与对照侧相比,有明显下降,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001<0.01);放疗后种植体周围骨小梁体积百分比具体数值下降,统计学上差异不明显(P=0.071>0.05)。结论:放疗会影响狗下颌纯钛种植体与骨的接触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产微型钛钉正畸支抗即刻负载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国产微型钛钉种植支抗即刻负载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犬下颌骨的一侧为实验组即加力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即不加力组,植入国产微型钛钉各两颗。实验组钛钉间施力200克。三个月后处死动物,分别测量实验组、对照组钛钉间的位移变化及种植体—骨界面剪切力。结果:实验组钛钉间位移平均减少0.47mm;对照组几无变化;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剪切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为367.42牛顿。结论:国产微型钛钉作为种植支抗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将钛-75合金植入免股骨,分别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钛-75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之间能形成骨整合,并很可能具有引导骨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Ti-75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以纯钛种植体材料为对照,对Ti-75种植体行犬股骨内种植;种植后3个月和6个月,用X线摄片、组织学、定量组织学和结合强度等方法,观察ti-75种植体骨界面。结果 Ti-75合金与骨组织形成了直接界面;Ti-75与纯钛相比,在以上各观察指标中,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Ti-75合金的生物学性能与纯钛基本相同;Ti-75合金是一种良好  相似文献   

12.
It is a certainty that many of the patients now receiving dental implants will one day require radiotherapy if they have head and neck cance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ose enhancement from backscattered radiation at implant/bone interfaces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 6 MV and 10 MV x-rays. Three commonly used implant materials, pure titanium, Ti-6Al-4V alloy, and a high gold content implant material of various thickness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dose enhancement caused by backscattered radiation. The relative ionization charges at implant/bone interfaces were measured at distances of 0, 1, 2, and 3 mm away from the implant material by insertion of 0, 1, 2, and 3 mm thick bone substitute disks between the implant material and an ionization chamb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dose enhancement occurred at a distance of 0 mm from the implant/bone interface for all the materials studied. The Au-Cu-Ag implant material had more average relative dose than pure titanium or Ti-6Al-4V alloy. The backscattered electrons decreased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bone substitute (distance between the implant material and the ionization chamber)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3.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结果:骨缺损区内血块首先机化,而后沿牙槽窝骨壁向中心方向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小于1mm骨缺损12周内可完全修复,种植体骨结合形成;1mm以上骨缺损则不能完全修复。结论: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和骨结合形成类似于拔牙创的愈合,大于1mm的骨缺损应争取植骨。  相似文献   

14.
氮硅锆-羟磷灰石涂层应用于纯钛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不同涂层的纯钛种植体表面骨结合力及耐腐蚀性。方法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氮硅锆-羟磷灰石(ZrSiN-HA)复合涂层并植入实验动物下颌骨。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比检测ZrSiN-HA组、氮硅锆(ZrSiN)组、羟磷灰石(HA)组与纯钛种植体组涂层的骨结合力并观测各组断裂区域的形貌,电化学腐蚀测试系统对比检测4组涂层的耐腐蚀性。结果种植体表面喷涂ZrSiN-HA后较单纯喷涂HA的表面更加致密,结晶化明显;ZrSiN-HA涂层与其他涂层比较骨结合力最高,耐腐蚀性能最强。结论ZrSiN-HA涂层的应用有利于种植体的长期固位,对齿科修复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钛和钛合金因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作牙科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机体后,与骨的骨性结合是关系到种植体在体内维持时间长短的关键。种植体进入机体后,首先是其表面与组织接触,因此对种植体表面改性是提高种植体与骨的骨性结合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目前钛和钛合金表面改性的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多孔钛种植体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与壳聚糖(CS)/羟磷灰石(HA)复合涂层结合后的促骨结合作用。方法 制备Ti6Al4V试件,部分试件表面进行CS/HA涂层处理;对试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机械性能检测;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进行活/死细胞染色、甲基噻唑基四唑(MT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检测;将柱状螺纹种植体植入兔股骨髁部,分析其体内生物学性能。结果 试件准弹性梯度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孔隙率为30%时与皮质骨接近,70%时与松质骨接近;试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复合CS/HA涂层后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有利于骨组织长入孔隙,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多孔钛种植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与CS/HA涂层结合后具有骨诱导性,利于形成稳定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和分析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情况。方法:选择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自行愈合3个月,植入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共8枚。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下包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固定后用自动磨片机切片、染色、拍照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构建三维结构模型并分析。 结果:种植体平均骨接触率(bone contact ratio,BCR)为(64.5±5.3)%,最高在舌侧和上部,最低在近远中和底部。平均骨体积率(bone volume ratio, BVR)为(68.9±4.4)%,最佳在舌侧150~225 μm带和上部,最差在近远中0~75 μm带和底部。 结论: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能清晰的构建出来,二者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特别是在皮质骨致密的舌侧和上部。  相似文献   

18.
Aay4对钛及钛75合金表面失泽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放线共生放线杆菌血清b型 (Aay4)对钛及钛 75合金种植体表面的失泽腐蚀。方法 将纯钛、钛 75合金机械加工成 10mm× 10mm× 1mm的板片 ,数量分别为 30片和 6 0片 ,取钛 75合金试件 30片与纯钛试件分别进行化学钝化。将钝化纯钛组 30片随机分成空白组、培养基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 10片。在厌氧环境中将Aay4接种到改良GAM培养基上 ,将试件贴附于表面 ,每周转换传递 1次 ,共 10周。用 0 0 5 %戊二醛灭菌 ,清洗 ,2周后进行色度计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见纯钛、钛 75合金 (钝化与非钝化 )的实验组试件表面颜色均由银灰色变成黄色。 3种试件的空白对照与培养基对照组的L 、a 、b 值无显著变化 ;而实验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比较 ,其L 、a 、b 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ay4对钛及钛 75合金 (钝化和非钝化 )均发生肉眼可见的表面失泽。色度计分析表明 ,3种类型的种植体试件表面颜色由绿黄区域落到了红黄区域  相似文献   

19.
During osseointegration, new bone may be laid down on the implant surface and/or on the old bone surface; the former is known as contact osteogenesis and the latter as distance osteogenesis. Implant surface topography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affect this process.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Ca and P apposition onto three different dental implant material surfaces (carbon monoxide (CO) ion implantation on Ti6Al4V, sand blasting and acid etching on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and untreated Ti6Al4V) on the mandibles of beagles after healing periods of 3 and 6 month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is useful for identifying low-density bone relative to surrounding mature bone, allowing for discrimination of the osteogenesis source. Low-density bone was only found at the apical end; there was none on the surface of untreated implants. Low-density bone arising from mature bone towards the implant at month 3 (i.e. distance osteogenesis) was only present on the CO ion implanted samples, due to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surface nano-topography and the chemistry and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