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大剂量辐射损伤对小鼠血液microR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SPF级C57BL/6J小鼠接受10 Gy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6、24 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同时应用Agilent microRNA生物芯片筛选小鼠血液中差异表达microRNA。结果 microRNA芯片筛选出辐射后6 h有27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12个上调,15个下调。辐射后24 h有26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4个上调,22个下调。与未照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Gy照射后,6和24 h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roRNA在血浆中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新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亚致死量辐射对小鼠外周血micro RNA(miR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J小鼠接受2 Gy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6、24和72 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同时用Agilent miRNA芯片技术筛选小鼠外周血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照射后6 h差异表达miRNA共16个,其中13个上调,3个下调;照射后24 h差异表达miRNA共36个,其中13个上调,23个下调;照射后72 h差异表达miRNA共30个,其中13个上调,17个下调。且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表达miRNA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15个miRNA组成的表达谱,对辐射损伤时间的判断有很好的效果,准确率在90%以上。2 Gy照射后,24 h和72 h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表达量化方面优于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结论外周血miRNA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为探索早期辐射损伤后的辅助诊断指标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对小鼠血液microR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SPF级C57BL/6J小鼠接受0.5 Gy、2 Gy、6 Gy、10 Gy全身照射后,应用Agilent microRNA生物芯片筛选小鼠血液中差异表达microRNA。结果microRNA芯片筛选出0.5 Gy、2 Gy、6 Gy、10 Gy照射后6 h有11、16、12、28个miRNA表达异常。24 h后分别有32、36、30、27个miRNA表达异常。且与未照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27个microRNA组成的表达谱,对辐射损伤剂量和时间的判断有很好的效果,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以上。结论 microRNA在血液中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新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亚致死量辐射损伤对小鼠外周血中MicroRN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SPF级C57BL/6J小鼠接受2Gy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照射后6、24和72 h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同时应用Agilent MicroRNA生物芯片筛选小鼠血中差异表达Micro RNA。结果 MicroRNA芯片筛选出照射后6 h差异表达MicroRNA共16个,其中13个上调,3个下调;24 h后差异表达MicroRNA共36个,其中13个上调,23个下调;72 h后差异表达MicroRNA共30个,其中13个上调,17个下调。与未照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15个MicroRNA组成的表达谱,对辐射损伤时间的判断有很好的效果,准确率90%以上。结论 MicroRNA在血中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其有望成为由外周血检测辐射损伤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高通量mi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的miRNA分子,为辐射损伤提供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男性的外周血,给予0.2 Gy和2.0 Gy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6 h提取总RNA,应用高通量miRNA测序手段获得差异的miRNA,q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的miRNA,通过mirdbV6和Target Scan7.1数据库预测共同差异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人外周血经不同剂量 γ 射线照射后6 h,0.2 Gy组差异miRNA有10个,2 个表达上调,8 个表达下调;2.0 Gy作用后共鉴定出9 个表达上调、12 个表达下调miRNA分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有5个miRNA在2个剂量组均发生显著变化。RT-PCR实验结果表明有4个miRNA,miR-23c、miR-1287-5p、miR-219a-3p、miR-320d与测序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在2个剂量组均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参与调控MARK、RAS、P53、RIG-I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DNA损伤修复及免疫调控。结论 miR-23c、miR-1287-5p、miR-219a-3p、miR-320d分子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新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外周血白细胞microRNA-575(miR-57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DTA-K2血常规管收集2例(男、女各1例)健康成年人肘正中静脉血各48 ml,分成4份,每份6个样品,在室温下分别接受剂量为0 Gy、0.5 Gy、1 Gy、3 Gy、5 Gy和8 Gy的6MV 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率为2 Gy/min,照射面积大小为10 cm×10 cm。随后将接受照射的血样接种于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37℃培养12 h、24 h、48 h和72 h,收获培养物后分离其中白细胞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miR-575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照射剂量对辐照培养后白细胞miR-575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培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0 Gy组相比,照射0.5 Gy、1 Gy、3 Gy和5 Gy后的白细胞miR-575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在辐射剂量为5 Gy处达到峰值,到8 Gy下降,剂量-效应曲线符合二次函数方程,拟合曲线方程:y=-0.005 4x~2+0.043 2x+0.343 (r~2=0.929)。结论白细胞miR-575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电离辐射损伤有关,可能有作为电离辐射相关生物标志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引起人外周血miRNA-150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miRNA-150在机体辐射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将采集的静脉血分别给予0.5、1、2、4、8 Gy剂量照射,并设置对照组。照射后将血样接种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瓶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照射8、24 h后miR-150的含量变化;采用tbools软件进行miR-150序列比对,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150靶基因。结果 miR-150在0.5、1、2、4、8 Gy照射后8 h后2-△△Ct值分别为0.66、0.68、0.74、0.75、0.63,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照射24 h后2-△△Ct值分别为0.94、0.95、0.71、0.59、0.67,较8 h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与小鼠miR-150-5p序列一致,miR-150-3p种子序列区存在单一碱基差异,靶基因预测表明BASP1、MAP3K12和ZBTB4基因为人miR-150靶向基因的可能性最高。结论 照射后外周血中miR-150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可成为预测辐射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剂量重离子辐射(LDR)对小鼠造血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特征。方法对小鼠给予大剂量(2.0 Gy)12C+6射线照射前预先采用0.050,0.075 Gy 12C+6离子束全身照射,其中一批小鼠24 h处死,测定外周血指标、脏器系数、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DNA含量;第二批小鼠接受大剂量(2.0 Gy)全身辐照后观察其30 d存活情况。结果与大剂量直接照射组相比,0.050Gy低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DNA含量升高,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降低(均P<0.05~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一定下降,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照射能拮抗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骨髓细胞损伤,对造血组织产生适应性反应,对重离子治疗肿瘤及放射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剂量重离子辐射(LDR)对小鼠造血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特征。方法对小鼠给予大剂量(2.0 Gy)12C+6射线照射前预先采用0.050,0.075 Gy 12C+6离子束全身照射,其中一批小鼠24 h处死,测定外周血指标、脏器系数、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DNA含量;第二批小鼠接受大剂量(2.0 Gy)全身辐照后观察其30 d存活情况。结果与大剂量直接照射组相比,0.050Gy低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DNA含量升高,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降低(均P〈0.05~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一定下降,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照射能拮抗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骨髓细胞损伤,对造血组织产生适应性反应,对重离子治疗肿瘤及放射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照射后6小时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基因水平上为放射性从业人员的健康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人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技术对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0.1Gy、0.2Gy、0.5Gy、1.0Gy四个剂量水平上照后6h的辐射差异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分析。结果 0.1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1 177条;0.2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1 922条;0.5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492条;1.0Gy照后6h的差异基因有2 615条;4个照射剂量点的共同差异基因有114条;同时RT-PCR结果显示,EGR1、TAIAP1及HLA-DMB 3个基因的相对定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是一致的。结论 本研究在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剂量照后6小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差异基因,这将为进一步辐射差异基因的筛选和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率裂变中子长期照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大鼠均分成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每天用低剂量率裂变中子(252Cf,吸收剂量率为0.35mGy/h)照射20.5h,在照射的第14d,28d,42d,56d,70d及停止照射后35d各取8只大鼠,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大鼠外周血WBC、RBC、PLT、HGB、MCV及HCT。结果 低剂量率中子累积照射可使大鼠外周血WBC明显下降,在累积剂量为0.3Gy和0.4Gy时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累积剂量0.5Gy及停止照射后35d,照射组的WBC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剂量率中子照射在累积剂量为0.2Gy时,RBC反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有血液浓缩现象。在其他剂量处,RBC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仅0.5Gy时RBC下降有统计差异(P<0.05);累积剂量为0.3Gy,0.4Gy及0.5Gy时,照射组HGB低于对照组(P<0.05);在停止照射后35d,照射组MCV明显高于对照组。仅发现在累积剂量为0.2Gy时,照射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LT)。结论 累积剂量0~0.5Gy的低剂量率裂变中子照射对大鼠外周血RBC及PLT的影响相对较少,但可造成大鼠外周血WBC减少,且在停止照射后一段时间,白细胞总数仍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导人外周血GADD45A基因的表达变化,为寻找急性照射条件下辐射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无急慢性疾病、不抽烟、年龄在26~29周岁的3名男性非放射性工作者外周血各10ml,分为10组,每组1ml。利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60Co照射装置对采集的血样分组照射,剂量率为0.313Gy/min。吸收剂量分别为0.05、0.1、0.2、0.4、0.6、0.8、1、2和3Gy,照射后的人外周血于37℃培养箱中静置2h后提取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外周血GADIM5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变化。0.05~0.6Gy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基因表达下调,其中0.05~0.2Gy之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0.2~0.6Gy之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基因表达量又逐渐增加。0.8Gy时,基因表达量增幅较大,高于对照组和1Gy剂量组。1~3Gy剂量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剂量增大,表达量增加,具有明显剂量相关性。结论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外周血GADD45A基因的差异表达,1~3Gy之间具有明显剂量相关性。0.05~0.2Gy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表现出辐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株受不同剂量照射及照后不同时间点对骨形态蛋白受体2(BMPR2)的影响,试图为肝细胞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人肝细胞株受0.1、0.2、0.5、1、2、4 Gy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及照后6、12、24 h点对BMPR2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照后不同剂量点和不同时间点BMPR2基因和β-actin内参基因的溶解曲线均为单峰,说明均为特异性的扩增产物;照后6 h点BMPR2基因不同剂量的相对定量比值均小于1,说明均为下调表达;照后12 h点BMPR2基因不同剂量的相对定量比值均大于1,说明均为上调表达;照后24 h点BMPR2基因除个别剂量点表现为下调表达趋势(0.2 Gy和2.0 Gy点),其余剂量点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趋势。结论 BMPR2受不同剂量照射未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但随着照后时间不同,其表达趋势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X射线对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辐射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人淋巴细胞经0.5和2 Gy X射线照射后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人淋巴母细胞经0.5和2 Gy X射线照射后6h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 250和1 773个,照射后20 h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 076和690个。通过Real-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PERP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调。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相关,本研究为寻找新型辐射生物剂量计和研究辐射生物效应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X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ISG20L1基因表达变化,探究ISG20L1基因作为早期辐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以健康人群外周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0.5、1.0、2.0、4.0和8.0 Gy X射线照射EDTA抗凝外周血后培养0、4、8、24和48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分析X射线照射外周血后的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与辐射剂量之间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分析14名健康献血者的本底表达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的本底差异性。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组与对照组(0 Gy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在照射后0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样本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下降随后上升,在去除ISG2L1基因的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剂量点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随着照后时间延长表达上调,各个照射剂量点的时间响应良好。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剂量响应的时候发现,在照后4 h ISG20L1基因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转录水平有所增加,但未能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8 h、12 h和48 h在剂量范围为0~4 Gy时呈现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分别为0.9789,0.9083,0.9600,但当照射剂量增大为8 Gy时,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反而下降。结论 ISG20L1基因在0~4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在照射后8 h以后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具有作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Growing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microRNAs (miRN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cellular radiosensitivity.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RNAs in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radiosensitivity. Microarray was employed to compare the miRNA expression profiles in B cell lymphoma cell line Raji before and after a 2-Gy dose of radiation. A total of 2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10 up-regulated and 10 down-regulated (defined as P < 0.05). Among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miR-148b was up-regulated 1.53-fold in response to radiation treatment. A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confirmed the up-regulation of miR-148b after radiation. Transient transfec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miR-148b was up-regulated by miR-148b mimic and down-regulated by miR-148b inhibitor in the Raji cells. A proliferation assay showed that miR-148b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Raji cells before and after radiation. A clonogenic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miR-148b sensitized Raji cells to radiotherapy. MiR-148b did not affect the cell cycle profile of post-radiation Raji cell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n apoptosis assay showed that miR-148b enhanced apoptosis of Raji cells after irradiation.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iR-148b increased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NHL cells probably by promoting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which suggests that miR-148b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ponse of NHL to ionizing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体内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接受5Gy照射0.5h、4h和24h后测定全血和血浆中Ca、P、K、Mg、Fe、Cu、Zn、Mn的含量和血浆中睾酮以及双氢睾酮的水平。结果 照射0.5 h后全血中Mg的含量显著下降,Cu显著上升(P<0.05)。照射24 h后全血中Fe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中则低于对照组(P<0.05)。照射0.5 h和4 h后大鼠血浆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辐照引起血中某些元素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