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以炎性病变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而痰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可谓同源异物,两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特点直接影响ILD病机演变。本文论述了痰瘀相关理论、肺系疾病与痰瘀密切关系及其病机演变,并将其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津停生痰、由痰及瘀、痰瘀互结三个阶段。临床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现代西医诊断,对痰瘀关系进行辨证判读。体现在ILD治疗原则中,则为早期化痰为主,后期祛瘀为先,以期达到抑制病情进展、促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内经》有关疾病传变理论进行探讨 ,认为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病有表里传变、经脉传变等形式 ,内伤病则有五脏之间按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传变、脏腑之间通过表里络属关系相传、五体病久内传所合之脏、六腑之间相互传变等形式 ;疾病的传变过程和转归与邪正盛衰及人体生命节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浊、瘀血、毒邪损伤肺络,阻碍脏腑气机。"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肺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及迁延不愈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基于辨证观、整体观指导下的中医学治疗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优势,分期诊疗模式就是中医学特色之一。该文基于痹证中虚邪“皮-肌-脉-筋-骨-脏腑”的传变规律,遵循“皮腠-筋脉-骨髓-脏腑”的疾病发展过程,对不同发病时期骨性关节炎诊疗模式进行总结。通过探析中医学骨性关节炎分期诊断和阶梯治疗的临床模式,可为进一步丰富中医的病机学说与提高临床辨治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痹的关系进行论述,从毒、虚两方面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认为毒损肺络、邪毒顽恶难解、痰瘀胶结、正气损耗是肺痹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键;脏腑损伤增加毒邪化生,而毒邪内伏可进一步损伤脏腑之正气,终致毒、痰、瘀、虚互结,病势缠绵,变证丛生。因此,虚、瘀、痰、毒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奇经理论治疗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临床学习,结合奇经理论,解析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相关奇经医理,从病象特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分析运用奇经理论治疗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列举古今验案佐证。[结果]查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病位,可为奇经诸脉所部,循疾病传变,累及奇经是其最终转归;析临床症状,可谓奇经诸脉交病之象。寒遏督阳、奇经虚损、奇络瘀滞是其重要病因病机。临证施治时可从督脑内外之寒论治,予温督祛寒;从奇经虚损论治,予补益奇经、通阳摄阴;从奇经血络论治,予通调阴阳之络诸法。所举验案分别为悲伤耗气及年老正虚,外邪侵袭,郁遏督阳,凝滞气血,更伤气阳,虚、邪、瘀胶结不去,深入骨节、脏腑发为痹证,治疗分别以清燥汤祛奇邪、补奇虚,以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补肺化浊、通和奇脉,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从奇经论治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从脏腑论治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多表现为病情迁延不愈,病势较剧,可累及其他器官.中医学认为,肺痹属于五脏痹之一,因内虚外袭导致肺失宣降,肺络不通的一种疾病,具有气机升降不利,留浊不去的特征,临床既表现有寒热,咳逆上气,喘息气急的特征,还有传变其他脏腑的特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与肺痹相关,病因病机与肺痹相通,从肺痹理论论治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以期能更清晰的认识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慢性虚损性肺系疾病,病因不明,证候复杂,病情常迁延不愈。从中医五脏一体观理论探析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机特点可知,该病的发生归结于五脏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为主轴,兼顾肝、心;其发病的演变规律为肺病传脾,脾虚痰瘀,继而肺病及肾,肺肾亏虚,后期累及肝、心。痰、瘀贯穿疾病的始终,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因此,应从“五脏一体观”理论出发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整体防治,气血同调,以平为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9.
广义的风湿性关节炎包括许多病种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红斑狼疮等 ) [1 ] 。是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关节筋骨 ,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但如迁延难愈者常有正气不足、营卫失调 ,内脏功能受损的内因。我科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本病 5 18例。通过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舌脉等资料的分析 ,将其分为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及痰瘀痹阻等五种类型。按型分别进行辨证施护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辨证施护经验。1 行痹  风…  相似文献   

10.
瘀血是血液凝滞体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根据临床实际,提出瘀血形成过程中存在“微瘀”这一早期病态,可存在于多种疾病的初起阶段,认为“微瘀”是血行轻微停滞或瘀血积于微处的一种病理状态,归纳其“有形而不易见”“积滞而未壅塞”“缠邪而久不愈”“作病而易夹邪”的病邪特征。间质性肺疾病(ILD)早期病情较轻,瘀血表现并不显著,但治以和络化瘀法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因此提出ILD早期与“微瘀”密切相关,其核心病机在于经络相倾、气滞痰凝、微瘀初成,其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杵状指(趾)、听诊爆裂音等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即“微瘀”之表现;进而以“微瘀”立论,探讨早期ILD的防治思路,采用和络化瘀法,通过益气、养血、活血、理气、化痰等治法以和调肺络,祛邪蠲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终以化解微瘀渐成之态,逆转肺间质纤维化之势。  相似文献   

11.
五体痹是指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体痹的五种痹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联系,如SLE合并的皮疹、关节肌肉疼痛、雷诺氏症、抽搐、股骨头坏死等都与相应的五种痹证相似。SLE合并五体痹标志着病情的加重,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且五体痹的病机复杂。本文分别从SLE合并皮痹、SLE合并肌痹、SLE合并脉痹、SLE合并筋痹和SLE合并骨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则及方药进行分析,论述了治疗SLE应分清疾病受累部位,重视辨病选药。探析中医辨治SLE合并五体痹,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2.
肺结节(PN)是近年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机制尚不明确,西医多以定期随访和手术治疗为主。奚肇庆教授认为PN的病机总属五脏气虚,风邪为患,气痰瘀交阻,治疗上以补散消攻、通阳宣痹及祛风通络为要,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生多与肾虚不足和外邪痹阻相关,本文从"肾虚络阻"理论探讨该病的病机证治,提出痹症以肾虚为本,痰浊、瘀血等邪实痹阻络脉为标,而"补肾通络"是治疗RA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痹证多以肢体关节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肢体痹~([1])便是以此为依据按痹证发生的病变部位分类,即"肢体因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致气滞血瘀,津液涩渗,导致荣卫不和、津液不畅、经脉失养,而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者"~([2]),发生于腰的称为腰痹,发生于膝的称为膝痹。结合现代医学,腰痹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多见,膝痹则主要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营卫"不与风寒湿气合,故  相似文献   

15.
认为《金匮要略》痹证的病因病机是正虚与外邪并存,外邪为风寒湿邪合入,以湿邪为主;内伤为肝肾、气血、阴阳亏虚。正虚邪侵、内外合邪是痹证的发病特点;正虚邪恋、痰瘀互结是顽痹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五神、七情的五行五脏归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五神、七情是中医学神志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内经>提出"五脏藏神",其中"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见<素问*宣明五气>、<灵枢*本神>、<灵枢*九针论>等篇),即以五行划分神志活动并归属五脏;提出五脏与七情的关系,即以阴阳五行划分情志活动.本文特对五神、七情各自的含义及其分属五行五脏的机理、临床意义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病程迁延,易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因虚致实从而导致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正气不足、痰瘀内阻所致诸症。因此,蔡师认为"治未病"思想应贯穿该病治疗始末,该思想基于中医五脏生克乘侮规律,根据疾病传变特点,并且结合体质辨证,强调扶正培元的重要性,在治疗上多采取补肺健脾、温肾益气等方法,处方灵活,配伍严谨,在控制病情及预防急性加重等方面收效显著。由此,蔡宛如教授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8.
麦秀静 《中医学报》2019,34(7):1414-1417
小儿叹气症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痰瘀为主要的病理因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疾病初期,以疏散邪毒为主,重视清热解表或清热利湿,将邪毒止于萌芽中,防邪不解而传于心;疾病中期,以豁痰化瘀为主,兼以理气健脾,主张"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常须豁痰",即痰瘀同治;疾病后期,兼以益气养阴,选方用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归脾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豁痰化瘀而不忘养阴益气,进一步巩固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9.
肺痹病名肇始于《内经》,是脏腑痹之一,为痹证中重症。通过对历代重要医籍中有关肺痹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包括肺痹的病名释义、历代医家对肺痹病因病机及症状体征和治法方药的论述,认为本病是内外合痹,外因系外感六淫,内因系肺脾肾亏虚,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导致肺气痹阻,气血瘀滞。治疗上予轻清气药为要,具体治法又当审患者有余不足,分气血阴阳以补,分别佐以祛邪、化痰、逐瘀、益气、养阴等治法。本病预后与病情轻重、邪正盛衰、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有密切关系,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医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燕明 《广西医学》2008,30(12):1988-198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论述,且分为外虚内损型、湿热互结型、痰瘀交阻型、阳虚寒胜型.治疗通常多从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病因人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