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一则梁某病案:“木火体质,复加都勃,肝阴愈耗,厥阳升腾,头晕目眩,心悸”、“左脉弦,气撑至咽,心中愦愦,乃阴虚阳亢之象,议养肝之体清肝之用:石决明钩藤橘红茯神生地羚羊角桑叶菊花。”这个患者梁某,素来肝阴亏损,肝火易动,这是木火体质。近因情绪郁结,每发勃怒,致使肝阴更加耗损,肝风肝火无以维系而升腾为患,于是出现了头晕、目眩、心悸等临床病象。气撑至咽是肝气升发的形象描述,弦脉是肝的病脉。据此,叶天士治以养肝阴清肝火熄肝风的方法,并把这个治法名为养肝体清肝用。肝体  相似文献   

2.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王庆其教授在其《王庆其内经讲稿》中说:"风性易动,风气又通于肝,肝病多化风。故震摇,眩晕等具有风象的病证,其病机同属于肝。知道了病机就好对证治疗了。比如同样是眩晕,肝风内动之眩晕,我们治以天麻钩藤饮;肝阳化风的眩晕,我们可以用镇肝  相似文献   

3.
肝病为常见顽症之一,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肝病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我们从事中医治疗肝病临床20余年,在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肝病主要病变在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如能及时正确地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常能使许多危重肝病转危为安.临床观察发现,肝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突出表现,根据这些情况,制订相应的治法,主要有10种,简称"治肝十法".以十法为纲,知常达变,可收到良好的疗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羚羊角钩藤天麻羚羊角、约藤与天麻皆归肝经,均能平肝息风,同可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以及肝风内动、惊痛抽搐等证,三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羚羊角味威性寒,又归心经,本品清热的力量强,善于清肝火而息肝风,最宜于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者,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病抽搐之要药。同时,羚羊角又善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也常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温热病神昏、壮热、躁狂、抽搐;热责发斑等证。此外,羚羊角兼能清肺止咳,还可用治肺热咳喘。近年用羚羊水解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传染陆,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是发病的潜在对象。并与肝硬化、肝癌有密切关系。其临床特点是:起病多缓,易复发,迁延转为慢性。当前认为清除病毒;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肝组织损伤是其关键。但迄今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将此病纳入中医之“胁痛”、“黄疸”、“虚劳”范畴进行辩治,考虑虽病位在肝,但肝藏血,主疏泄,其功能关系到全身气血流畅,对各脏腑组织的升降出入问平衡协调起重要作用,故肝病极易延及他脏。反之,若他脏失健,阴阳失调,气血虚衰,亦能影响肝藏血和疏泄功能,即使是湿、热、淤、毒滋生停聚,进一步伤肝,五脏之中,尤与脾脏最为密切。脾属土,为万物之母,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四运之轴,五脏之中心。脾胃健旺可以权衡五脏,灌溉四旁,生心营,养肺气,柔肝血,滋肾精。因而临床上我们从调养肝脾、清化湿热淤毒入手进行遣方用药治疗,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息风药是指具有平肝阳、息肝风,治疗眩晕抽搐、惊痫瘈疭等病症的一类药物,其中不少是矿物类、动物类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如果肝失条达,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阳化内风,风阳相合而产生病变。在临床上,首先应明确肝阴、肝阳、肝风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然后从复杂的证候表现中进行辨别,而选用平肝息风药,并配伍其他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在五脏中为一个独立的脏器,然而它与全身的关系尤为密切,与眼则不可分离。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目。”《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等论著,都阐述了肝与眼的关系,故认为肝为藏血养血之脏,肝气旺盛,血流通畅,上荣于目,则目光精明。本人在临床中,常以此理论为借鉴,结合眼科的特定性,收到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对一些经西医治疗,疗效不显的情况下采用,获效更大。现把一些初浅的认识,言于笔下:1清肝泻火法肝为木,其性刚,肝气旺,则血流通,目光明;反之肝火上亢…  相似文献   

8.
王仲奇是新安医学的著名医家,肝气条达则气血通畅,肝气不疏则气血壅滞不通,甚则郁而化热或形成瘀血。王氏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注重肝气的调畅疏泄。文章从辨证论治、处方用药角度分析王氏治疗肝病的特色。王氏注重肝脏与心肝脾肺肾之间的关系,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木火刑金用柔木宁金清络和之;肝肾亏虚,仿乙癸同源之法,肝胃不和证,用泄肝平胃法;肝火扰心,清泻肝火宁心安神之法;王氏用药轻灵,常用药物为白蒺藜、金钗斛、茯神、茯苓、桑叶、半夏、黄连。王氏善用花类药,常用菊花、玫瑰花、旋覆花等。  相似文献   

9.
肝性多郁,宜泻而不宜补;肝性至刚,宜柔而不宜伐;内寓相火,极易变动,亦寒亦热,难事捉摸,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等说法,临床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而柴胡为治疗肝病要药。自清代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家以“柴胡劫肝阴”而不用,以至后世医家产生诸多疑义。对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1 劫肝阴论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大方治疟症,须分十二经。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  相似文献   

10.
"肝病实脾"即见肝之病,应当知肝病最易传脾,所以在治疗时不但要治肝,而且"当先实脾",即首先顾全脾胃的调治。临床上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肝病(脾虚证)得到很好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小建中汤对脾虚证有明确的治疗意义。通过总结分析相关文献,从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弱证的作用机制出发,探讨其在肝病(脾虚证)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妇科疾病的机制与脏腑、冲任关系甚为密切,脏病方面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因为妇人以血为本,而肝为藏血之脏,与冲脉血海相关。叶天士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经气血不能畅达,常影响冲任,引起经、带、胎、产诸种疾病,故笔者从肝辨治者甚多。现举验案数例,并谈谈个人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2.
脾肾二脏,一为人体生命之根基,一为气血津液之源泉,古人以先后天喻之。程氏《杏轩医案》(以下简称《医案》)十分重视脾肾二脏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其在诊治绕君扬翁案中说:“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二脏安和,百骸皆治。”《医案》以大量的临床案例,指明脾肾二脏调和,药易取效,痼疾易疗,生命之根坚固。……  相似文献   

13.
5肝气犯胃用四逆散、旋复代赫汤 四逆散,仲景虽用治阳郁不伸、四肢厥冷证,腹痛下痢仅列为或然证,但临床实际运用是以治疗肝木克土之腹痛、下痢为主.该方药仅4味,组方严谨,用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散结,芍药和营血调肝脾,甘草缓急和中,合用使肝气调达,肝脾和调,则腹痛下痢等证自除.  相似文献   

14.
补肾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按其症状分别属于的中医“胁痛”、“黄疸”、“腹胀”、“积聚”等范畴。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病变可累及肝、脾、肾三脏。长期以来,清热利湿或疏肝健脾是慢乙肝治疗常法,而补。肾法少有述及。197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学术会议上,我科  相似文献   

15.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表现的证候,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群,其病因及辨证分型有多种,在此我们只讨论阴虚性肝胃不和的证治。病因病机肝胃阴虚是指肝阴与胃液不足。肝以条达为顺,导致肝阴不足的病因有:情志不遂,肝气抑郁不舒,或暴怒激发肝阳,日久皆能化火而伤肝阴;或在饮食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开创了妇人病专篇的先河,为后世的中医妇科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归纳发现,仲景针对妇人病以治血为主,重视调和肝脾为其治血特色之一,一方面清肝热、散肝寒、疏肝气,另一方面利脾湿、温中焦、助运化,肝脾同调、木土相宜的思想体现在多个方药之中。深入研究张仲景这一治疗思想,对我们今后临床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有理气清胆,化痰和胃之功,是临床常用方剂。郁证,乃因清志不舒,抑郁不伸所引起的病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温胆汤治疗因胆热痰扰所引起的郁证疗效颇佳,现分析其病机、方解并介绍验案如下。1胆热痰扰型郁证的病机分析郁证,顾名思义,是由情志不舒,抑郁不伸所引起的病变。关于清志病变,医者每责之于肝。其说固然不谬,但深入分析,其实与胆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胆与肝在五行同属木,胆为少阳甲木,肝为厥阴乙木,二者一腑一脏,互为表里,共同主司气机之疏泄。《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股也。”胆,不过一…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6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E.Starzl教授施行了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至今已34年,并且肝 脏移植也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移植界多年来一直面临尸体供肝来源短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作者1993年10月~1994年9月应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117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117例均符合1991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98例,女19例,年龄18~65岁,慢性肝91例,肝硬化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9例。,自拟肝病外治三号方,包括柴胡、获术、虎杖、红花、绞股兰等。导入穴位:期门(肝之募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助间隙;肝俞(肝之俞穴)位于第9胸推向右套开1.5寸(只用有肝俞穴)。将肝病外治Ⅱ号方中药物碾碎、浸泡,浓煎成500ml,过滤,每ml含生药0.5g,每100ml浓煎药液中…  相似文献   

20.
肝系疾病比较复杂,有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或经脉受邪引起的病变,也有因肝郁化热或化火生风引起的病变,还有因气机不畅形成痰浊、瘀血等。肝系常见的疾病有头痛、眩晕、中风、郁证、癫狂、痫证、厥证、胁痛等,另外与肝有关的一些疾病,已分述于其它脏系,本文不再赘述。肝系疾病的临床分型不外肝郁、肝火、肝风、肝虚四型,治法不外疏肝、平肝、清肝、养肝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