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毒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见患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肢体废用。笔者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用清营汤以清解伏毒,透热达邪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当于痹证范畴。中医痹证病因可分为外因、内因,风寒湿邪是外因,肝失候外是内因,外因是痹证条件,内因是痹证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致病作用。正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师传》曰:“肝者主为将,使之以候外。”其意指:肝主疏泄,尚涵敷布阳和之气,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和以抵御外邪。“肝为风脏”,“风气通乎于肝”,“风为百病之长”,肝失候外,卫阳失布,外邪风寒湿入侵形成痹证。“直接深入其所主的筋骨肌肉,或直接危及脏腑,引起筋痹,骨痹,肌痹或肝痹、肾痹、脾痹”。其中筋痹、肝痹与今RA极相似…  相似文献   

3.
从痰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笔者自1990~1998年采用导痰汤加减治疗此病67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中,男29例,女38例;年龄14~76岁,平均44.76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4.
从热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所出现的关节肿热疼痛及发热、病情重则热象明显的特点,认为本病活动期的治疗应从热证论治。伏于体内的热毒、瘀是本病活动期的主要病因。经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兼以祛风宣痹治疗60例,近期控制率为20%,显效率为38.3%,有效率为26.7%,无效率为15%,总有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以祛风湿与补肾药伍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 38例 ,并与西医组 32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1% ,对照组为 6 5 .7% ,疗效以治疗组为好 (P<0 .0 5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共 70例 ,诊断均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5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2 2 a。临床表现有关节晨僵者 6 3例 (90 % ) ,肿胀者 6 6例 (94.3% ) ,压痛者 70例 (10 0 % ) ,变形者 5 2例 (74.3% ) ,活动障碍者 6 0例(85 .7% ) ,生活部分自理者 6 7例 ,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6.
张凯  范为民  胡怡芳  李艳 《光明中医》2015,30(2):252-253
<正>痹证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感染性风湿病、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伴发的风湿性疾病相类似[1]。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进步,对于痹证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已有深刻认识。早在《素问·痹论》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可见风、寒、湿三邪的侵入人体乃是痹证发病的病因。《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失于疏故不通"。清代名医叶天士云:"大凡经主气,以络主血,久病血瘀。"据《血证  相似文献   

7.
高应兵  张智斌  刘怀  杨仓良 《新中医》2012,(12):181-18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病变主要累及双手指、腕、肘、膝、踝和趾关节,病情逐渐发展加重,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中医学将其归为痹证、历节风等范畴。杨仓良老师为宁夏秦杨风湿病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宁夏第二批自治区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1年,建立了“毒邪致病论”、“七毒辨证法”和“攻毒疗法”为核心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金实教授从湿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全  刘征堂 《新中医》2005,37(1):21-22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表现及特点,认为湿邪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邪贯穿于RA病程始终,风、寒、热、痰、瘀则出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在治疗RA过程中,要重视化湿法的应用。金教授治疗RA,根据兼夹证的不同,临床常用治湿九法。  相似文献   

9.
岳爱连 《光明中医》2010,25(4):701-701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传统观点认为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作为痹证的基本病因,一直为大多数医家所固守,对类风湿病的治疗也多遵循祛风、除湿、散寒的原则。然而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0.
黄建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74-1574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于中医“顽痹”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明代张景岳提出“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清代王清任认为“痹由淤热致病”,强调淤血在痹证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叶天士对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笔者近年来在对该病的治疗中,不论何型何期,均辅以活血化淤治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络病角度认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认为正虚为本,邪实(痰浊、瘀血)流注络脉,导致络脉不通为其病机;病程迁延、久病久痛、病久内舍于脏的临床表现,符合络病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发展规律。结合络病三维空间结构,辨RA表里轻重缓急;结合络病在治法上以通为用,RA治疗上应急性期活血化瘀,缓解期通补兼施;RA用药以辛味通络药和虫类通络药为主,并根据寒热虚实斟酌加减,以期为RA临床论治规范化提供新的参考,也为临床其他属络病范畴的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肝脾失调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法,查阅系统研究古代医家对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痹证"历节"痛风"等从肝脾失调论治文献。[结果]历代医家对肝脾失调与RA关系的论述较为散在、粗略,作为"从肝脾失调来论治类风湿"的依据还不够充分。[结论]"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是RA发病的重要基础也影响疾病的变化、转归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美洛昔康、甲氨蝶呤、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组40例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同对照组。3个月(90d)为1疗程,治疗1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临床缓解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病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蜂针疗法是用活蜂蛰刺穴位或患处,以及注射蜂毒注射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奇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治疗目的 1.减轻或消除患者因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痛、压痛、晨僵或关节外的症状。2.控制疾病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骨的破坏,达到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尽可能地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3.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并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减毒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甘草对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120例确诊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单用或在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甘草雷公藤复方煎剂治疗,对照组在单用或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等效剂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79.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下降、双手平均握力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甘草对雷公藤治疗RA有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五苓散(WL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对五苓散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在Drag Bank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应用Cytoscape3. 2. 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在TTD,Drug Bank及Dis G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五苓散治疗RA的作用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五苓散中药-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使用Network Analyzer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共挖掘到五苓散中52种成分及297个潜在靶点,RA疾病1 845个相关靶点,得到五苓散-疾病共同靶点49个,共同作用靶点主要富集于322个生物过程和31条信号通路上。结论:五苓散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转录因子p65(RELA),孕激素受体(PGR)等靶点,调控癌症相关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病初邪在经脉,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累及筋骨、肌肉、关节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日久则耗伤气血,累及肝肾。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西医对其尚无特效疗法。祖国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两虚、痰瘀互结、毒热痹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方法治疗,毒副作用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对姜黄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姜黄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对1992-2012年CNKI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字为“姜黄素”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PubMed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字“curcumin”或“rheumatoid arthritis”进行检索,整理近10年来姜黄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研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中,姜黄素可针对性地影响滑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信号通路.从文献来看,目前尚缺乏姜黄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系统总结,为此,作者从多个方面分析并总结两者的相关性,以期为姜黄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