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医学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等有关理论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中枢性神经(CNS)损伤的功能恢复训练中形成了专门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脑高级皮质功能可塑性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通道和躯体各部分进行着信息交换,是人的意识、智慧和行动的源泉。在蓬勃兴起的脑科学研究领域,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是亟待发展的一项前沿的交叉研究内容,这一研究需要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失语症学、神经康复学等领域内集成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造成病灶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与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有关。在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大脑皮质有广泛区域参与神经重塑过程。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4.
评价脑功能和脑的可塑性的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的可塑性研究显示,无论健康状态还是损伤以后,无论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脑在外界环境输入影响下均有很强的可塑性。了解和评价其可塑性机制是寻求高效治疗措施、促进恢复的重要基础。现回顾CNS可塑性机制以及评价脑功能和脑可塑性的无创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康复与神经康复机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神经康复包括脑卒中康复的主要机制。近年来以PET、fMRI、经颅磁刺激(TMS)和脑磁图 (MEG)等手段获得的脑损害后康复的资料均支持脑卒中后皮质功能重组的概念。我国也己有类似的报道[1] 。1正常与病损后脑的可塑性脑功能重组证明脑具有可塑性。如 :弦乐器操作者左手手指的皮质图较右侧为大[2 ] ;Braille盲字诵读者的右手皮质图大于左手[3 ] 。有些失去双上肢的残疾人日常生活居然能由双脚活动来代替和操作 ,如果以现代先进设备如TMS来检查就可能发现 ,在原已消退或萎缩的上肢皮质代表区已由脚…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主要是由高度分化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等构成,其神经元的数量、神经突起的分布、神经环路的构成及功能均较恒定.外伤、疾病等因素导致的中枢神经组织损伤、缺失,均产生明显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进一步明确神经修复及功能代偿机制、有效提高神经组织的可塑性、减少或消除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或获得最大程度的代偿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组织一般通过增强残存神经元效能、释放备用通路、神经纤维再生、突触重建、环路修复等方式完成修复与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7.
虽然在上世纪 3 0年代BetheA即提出脑的可塑性理论 ,但在 15 -3 0年前 ,学术界的普遍观点还是脑的功能损伤是不能恢复、再生和修复的。目前 ,脑的可塑性当今己为许多现代化手段 (PET、fMRI、TMS等 )和临床实验所证实。脑的功能恢复 ,即脑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 ,在脑血管病和外伤性脑损伤中研究得最多。现就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如年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神经移植、神经调节剂、激素、环境与药物干预等介绍如下。1年龄年龄对脑损伤的恢复有影响 ,即所谓“Kennard”原理 :脑在生命早期受到伤害与成熟个体同样伤害相比 ,损伤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二)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上一节介绍了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和促进因素以及脑可塑性理论的发展与概念。本节将讨论脑可塑性理论的形态和生理学依据及其在人和动物身上的证明。并且依据Luria的功能重组理论,用图说明了影响脑可塑性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9.
神经生长因子和中枢神经系统创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和最典型的神经营养因子,其生物学效应可以分为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两大类,有促进神经元分化、保护效应神经元、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再生等多种效应。NGF生理作用的发生与其高亲和受体密切相关,NGF释放后和细胞膜受体结合形成NGF-NGF受体复合物,通过细胞内蛋白激酶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许多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能触发损伤组织中多种营养因子的表达,其中NGF能被多种损伤因素所诱导表达。脑损伤可使NGF及其受体水平发生变化,在CNS创伤后表达增高对创伤修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GF及其受体、基因转录及调控、生物学效应和NGF在CNS创伤中作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在脑内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近年来与其有关的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在脑缺血后的表达机制、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了解其在大脑中的分布,缺血性损伤程度与BDNF表达间的关系,以及影响BDNF表达的因素,有助于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研究人脑可塑性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研究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脑损伤后,功能是有可能或有条件恢复的。1930年,神经康复学家提出脑的可塑性理论,认为脑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但大脑必须具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基础。1938年Kennard进一步提出脑功能重组理论,认为在脑损伤后,大脑在结构与功能上可以通过重组来承担已经失去的功能。实验证明,经过训练和改变外界环境,通过邻近或对侧组织的代偿、失神经过敏、轴突侧支长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行为代偿等可使功能得到恢复,这些都是功能重组的结果。脑的可塑性(brainplasticity…  相似文献   

12.
人胎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脑皮质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增殖及分化潜能。方法采用包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30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皮质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分化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30周人胎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Nestin);在含血清培养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裂有赖于EGF和bFGF的共同作用;30周人胎脑皮质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Nogo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髓磷脂可影响神经的可塑性并抑制神经纤维的再生。Nogo-A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轴突生长最关键的一种髓磷脂抑制分子。在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中,抑制Nogo-A的活性可明显促进轴突再生及功能改善。Nogo-A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日益成为SCI修复过程中的研究热点;Nogo-A及其信号转导分子特别是Nogo-66受体(NgR)、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和LINGO-1成为损伤后促进轴突再生、抑制生长锥塌陷的主要治疗靶点。抑制Nogo-A及其受体NgR/p75NTR/LINGO-1可能有助于SCI的修复,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神经干细胞 (HNSCs)可从胚胎和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 (CNS)成功分离并培养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 ,经体外诱导或植入体内后均能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为多种CNS疾病特别是神经变性病的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HNSCs的来源、分布、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因素以及治疗CNS疾病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波谱(MSR)、经颅磁刺激(TMS)、定量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脑磁图(MEG)等,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的研究中,已经成为研究大脑可塑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系统回顾这些技术在神经康复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脑的可塑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在适应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的可修饰性[1].由于CNS在结构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的复杂性,其损伤往往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1930年Bethe提出脑的可塑性理论以来,脑的可塑性理论作为脑损伤后机体功能恢复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长期以来的临床实践中,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脑损伤的方法,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适宜的运动训练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对学习、记忆能力也有明显改善,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Gephyrin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抑制性突触后蛋白网络的核心骨架蛋白,具有参与抑制性突触形成、稳定抑制性突触受体、调节突触可塑性等作用。Gephyrin翻译后修饰对Gephyrin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调节作用。Gephyrin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74例脑移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SRT)治疗,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SRT+WBRT)。对比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注意力、视觉构象能力、工作记忆、视觉记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执行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色功能、交流障碍、运动障碍、情感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理功能和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神经元的生长、增殖、分化、可塑性以及认知和记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1997年,Ono等[1]率先报道BDNF除了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外,对内分泌系统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CI)综合康复训练后,上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可塑性变化。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重度上肢功能障碍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4例,接受综合康复训练4周,内容包括基于运动想象的BCI训练、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进行评定;以感觉运动区及额叶内侧为种子点,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种子点功能连接。 结果训练后,患者FMA-UE、ARAT和WMFT评分均明显升高(|t| > 5.298, Z = -3.297, P < 0.01);颞、额、枕、顶叶多个脑区间功能连接增强。其中左侧顶叶前梨状皮质区(BA5L)与右侧额叶下脚后区(BA48R)之间的连接、左侧中央前回背侧(BA4L)和右侧前颞横回(BA41R)之间的连接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正相关( r > 0.416, P < 0.05)。 结论 基于运动想象的BCI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脑功能网络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