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 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对手术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 12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术后 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该院行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待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2~7d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2周后择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患者随访时间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注药后血管消退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介质混浊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能否行PRP。结果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后2~7d12眼虹膜及房角血管消退,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均下降(P0.05)。术后2眼(16.6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0眼(83.33%)视力无明显变化,无视力下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1周,11眼(91.70%)屈光介质恢复透明。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2周,11眼(91.70%)能行PRP。结论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为后续开展PRP创造了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青光眼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眼压降低、视力改善良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辅以丝裂霉素覆片敷疗及干扰素α-2b注射治疗。结果视力改善方面,13眼矫正视力上升,25眼视力未见恢复,3眼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方面,31眼眼压正常,17眼用药后眼压正常,3眼眼压未正常。10眼在术后发生浅前房,3眼发生脉络膜脱离。9眼手术时发生前房积血,4眼术后早期出血。所有患者无虹膜新生血管。30眼术后滤过泡功能正常。术后均发生前房炎症,均经抗炎处置后缓解。小梁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36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7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功能性过滤泡形成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眼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86.49%)高于对照组(44.4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89%)高于对照组(66.67%),并发症发生率(13.51%)低于对照组(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减少患者浅前房发生率,降低眼压,提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63眼)和观察组(60例,66眼)。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周,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降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术后视力19眼(86.4%)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45.06±11.20)mmHg降至末次随访平均(16.11±5.09)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眼压≤21mmHg者17眼(77.3%),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前房变浅3眼,术后2~7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明胶海绵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26例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眼压:观察组>21 mm Hg 1眼,对照组>21 mm Hg 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 88例(100眼)青光眼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组(47眼)和调整缝线组(53眼),常规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组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情况.结果 调整缝线组术后浅前房3眼(5.6%),常规组术后浅前房16眼(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浅前房发生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从而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研究对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等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各时间点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诊,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7眼,视力下降3眼。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周与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发生,术后1d,有4眼出现前房少量积血,2眼出现玻璃体积血。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改善视力,控制眼压,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汪德海  范峰  曾峰 《临床医学》2013,(11):30-31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北市人民医院眼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2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以及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24例(对照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眼压、切口渗漏、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眼压、切口渗漏、滤过泡等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是治疗PACG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8例伴屈光间质浑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对完全丧失视功能和手术失败者予270°睫状体加全视网膜冷凝术,对存在部分视功能者予180°睫状体、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10d,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3个月~1年,有效率63%。结论:部分睫状体和全视网膜冷凝加二期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施行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青光眼患者共158例(186眼)的术后情况。结果①术后浅前房: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2眼,发生率34.41%;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例,发生率为3.2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891,P=0.003);②浅前房的原因:35例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20眼(占57.14%),引流过畅8眼(22.86%),房水生成不足4眼(11.43%),结膜渗漏2眼(5.71%),恶性青光眼1眼(2.86%);③浅前房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表明,与青光眼类型(回归系数β=4.214,P〈0.01)及年龄(p=5.176,P〈0.01)有显著相关性,与性别(β=0.363,P=0.859)无关。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者应注意浅前房的易发因素以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MMC)治疗青光眼对包裹囊状泡发生的影响。【方法】对64例均为单眼行抗青光眼手术,随机分为甲组(小梁切除术组)和乙组(小梁切除术 MMC组)各3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对两组术后包裹囊状泡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64例青光眼患者中,甲组发生包裹囊状泡8例(25.0%),乙组4例(12.5%)(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能有效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包裹囊状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4例(64眼)难治性青光眼,配对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小梁切除术(A组)或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B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0个月,手术成功者A组共14眼,成功率48.28%;B组26眼,成功率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1,P=0.027)。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羊膜能显著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前精细化护理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住于我院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干预的难治性青光眼病例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前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眼压值及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病人的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明显增高,眼压明显地降低,均有滤过泡形成。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6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实验组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功能及长期降压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单侧),经三联手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其术后眼压及视力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且视力较术前提高,在术后3月的随访中眼压均控制稳定,且部分视力仍有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及经角膜的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72眼)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5mm×4mm 1/2板层厚巩膜瓣,0.2—0.4mg/ml MM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min,再以大量BSS冲洗,继之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切除小梁2mm×2.5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瓣顶端间断缝合2针,侧面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间断缝合Tenon’s囊,结膜连续缝合。结果平均随访(7.36±4.64)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46眼(63.89%),不变19眼(26.39%),下降7眼(9.27%)。术前平均眼压(28.67±10.69)/mm Hg(1mm Hg=0.133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1mmHg以下66眼(91.67%),功能性滤过泡91.67%,非功能滤过泡6眼(8.33%)。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调整缝线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